牛子宫脱出的病因调查与治疗

时间:2022-07-16 01:39:39

摘要:牛子宫脱出是兽医产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产后期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群众“养牛为耕田”的观念逐步在改变,圈养牛、育肥牛规模逐步壮大,衰老、营养不良、密集饲养运动不足、胎儿过大等致病因素也逐渐增多,造成牛子宫紧张性降低和松弛,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可引起母牛繁殖障碍,导致不孕或流产,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母牛;子宫脱出;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62-03

1、概述

牛子宫脱出是兽医临床上常见多发的一种产科疾病,发病率约10%~20%,夏季甚至高达30%以上,是由于牛的子宫收缩力降低,其周围的结缔组织与韧带等支撑组织的弹性下降,阴门松弛,当家畜腹压加大(如大小便、走斜坡路、卧地)时,使得子宫后移,给神经中枢一个“下坠感”的刺激,家畜为了排除“下坠感”而不断努责,使子宫后移,这样恶性循环,致使子宫及其周围组织失去收缩力而使子宫角的一部分或全部翻转于阴道内(子宫内翻),或子宫翻转并垂脱于阴门之外(完全脱出)。此病多发生于牛、马,也见于猪。多因母牛在妊娠期间饲养失调,营养不良,劳役过度,以致气血亏损,中气下陷,不能固摄胞体所致。或由于腹痛起卧,分娩时过度努责,使腹内压力增高,或由于胎儿过大,胎水过多及多胎,使子宫过度扩张,或助产时强行拉出胎儿,剥离胎衣用力过猛等等,而导致本病。

2、病因及症状

2.1 病因调查

2.1.1 个体差异主要是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运动不足,胎儿过大及双胎妊娠,胎水过多,努责过度,致使子宫肌收缩力减退和子宫过度伸张所引起子宫韧带过度伸张和弛缓,是其主要原因。

2.1.2 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 母牛怀孕期间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质量差,矿物质缺乏,缺乏运动,过度劳累,母畜体质虚弱等致使子宫周围组织过度松弛,无力固定子宫而发病。经产老龄母畜尤其是水母牛。

2.1.3 助产不当 分娩过度延滞时子宫黏膜紧裹胎儿随着胎儿被迅速拉出而造成的宫腔负压;难产和胎衣不下时强烈努责;产后长期站立于向后倾斜的床栏;产程过长,产道干燥,分娩时强力努责等都可引起子宫外翻而产生子宫脱出病。

2.1.4 诱发或继发性感染 瘤胃臌气、瘤胃积食、便秘、腹泻、疝痛、子宫内灌注刺激性药液等使患畜腹内压升高,也可诱发本病。

2.1.5 中医理论 母畜气血亏损,畜体瘦弱,气虚下陷,胞膜松弛不能收摄;或畜体脾虚生湿,停于下焦,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下注胞宫,湿热酿郁,致使家畜经常努责,因而子宫随之脱出。

2.2 症状可分部分脱出和全部脱出两种。

2.2.1 子宫部分脱出 为子宫角翻至子宫颈或阴道内,而发生套叠的现象。仅有不安,努责,举尾,减食和类似疝痛等症状。从外表不易发现,通过阴道检查可发现子宫角套叠于子宫、子宫颈或阴道内。子宫套叠不能复原时,易发生浆膜粘连和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引起不孕。

2.2.2 子宫完全脱出 为阴门脱出呈不规则的长圆形或长筒形物体,有时脱出的子宫末端可达飞节部位上,严重的可将阴道一同带出。初脱时子宫黏膜表面常附着尚未脱落的胎膜,剥去胎膜或自行脱落后粘膜稍充血,呈粉红色或红色,尾柄擦拭可有血液流出,随着时间的延长因淤血而变为紫红色或深灰色,水肿增厚呈肉冻状,进而发裂、结痂、干裂、糜烂等,甚至破溃出血或感染化脓,并粘满粪便、泥土、杂草等污物。患畜精神萎顿,食欲反刍减少,回头顾腹,神情不安,频频努力收缩,眼结膜潮红,排尿困难。若脱出时间过长,粘膜发生坏死或因病菌感染而并发腹膜炎、败血症等,患畜就会出现全身症状,鼻镜干裂,寒颤发抖,或腹痛,或表现贫血,结膜苍白,战栗、脉博快而弱、体温或高或低,此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病畜即有生命危险。

3、生产危害

牛子宫脱出常在分娩后3~18h之内子宫颈尚未缩小和胎膜还未排出时随母牛努责而发病。如不及时整复或整复后治疗不当可继发子宫炎、子宫内膜炎等产科疾病,由于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引起败血症,使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会严重危害母牛身体健康,导致患牛不正常、屡配不孕、流产甚至会危及母牛生命,给养牛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牛子宫脱出的发病率、提高母牛的繁育性能、减少群众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4、诊断及治疗方法

4.1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

4.1.1 子宫部分脱出 母牛表现不安,努责,减食和类似疝痛症状时,检查阴道可发现子宫角套叠于子宫、子宫颈或阴道内。

4.1.2 子宫全部脱出 ①轻症:母牛子宫部分脱出到外,脱出初期多为鲜明的玫瑰色,随时间的延长,表面变为暗色、水肿,组织脆弱,患牛精神状况无明显变化。②重症:母牛子宫全部脱出,脱出时间较长,子宫表面呈紫红色,肿胀严重、僵硬,患畜表现精神倦怠,食欲减退,频频努责,时欲卧地,粪干燥,口色淡白,脉迟细。③危症:母牛子宫全部脱出时间已久,脱出子宫大部分发生坏死,严重肿胀,甚至僵硬,呈紫黑色,患牛精神萎顿,卧多立少,鼻镜干燥,不时呜叫,食欲废绝,大便干黑且附有粘液,脉象迟细,口色枯白。

4.2 治疗方法

4.2.1 保定、消毒将患畜牵至通风良好、光线明朗、场地宽敞安静的地方站立保定,使患畜处于20°~30°前高后低斜坡位置,如患畜不能站立,宜垫高后躯。用0.1%高锰酸钾液等温消毒液将脱出的子宫及外阴、尾根部充分洗净,并除去污杂物、坏死组织及附着的胎膜。如有血液流出时先止血,粘膜上有创伤或创口则应涂以青霉素和链霉素,最后涂上适量的明矾粉、甘油或鱼石脂等防腐剂。如果脱出部分水肿明显,用消毒针头乱刺粘膜挤压排液;如有裂口,应涂擦碘酊,裂口深而大的要缝合。术者要剪短磨平指甲,并进行常规消毒。

4.2.2 手术整复

(1)子宫部分脱出

如确诊子宫角翻至子宫颈或阴道内必须立即整复。术者手消毒涂油后,伸入阴道及子宫内,轻轻向前推压套叠部分,必要时将并拢的手指伸入套叠部分的凹陷内,左右摇动向前推进,常可使其复原。多放牧,舍喂时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不必采取其它特殊疗法。

(2)子宫完全脱出

①轻症

患畜子宫脱出时间不长、肿胀不严重者,治疗时用0.1%高锰酸钾液将脱出子宫及外阴尾根充分洗净,除去异物、坏死组织及附着的胎膜,术者紧握掌头将脱出的子宫顶回阴道,整复至正常位置即可。

②重症

患畜子宫全部脱出或阴道也随之脱出,脱出时间较长者,先将阴道和子宫的位置娇正,再由两名助手用浸有消毒、抗菌药物的细纱布将子宫按底端向阴门顺序缠好并兜起,使之与阴门同高或略高于阴门。在确定子宫腔内无肠管和膀胱时,方可整复。整复时应先从靠近阴门的部分开始,将手指并拢,用手掌或拳头压迫靠近阴门的子宫壁(切忌用手抓子宫壁),趁母畜不努责时,将其向阴道内推送,随送解绷带。推进去一部分后,由助手在阴门外紧紧顶压固定,以防术者换手或患畜努责而子宫重新脱出,术者将手抽出后,再以同法将剩余部分逐步向阴门内推送。如此反复,直到脱出的子宫全部还纳后,将手臂尽量伸入子宫中,将子宫角逐步展平复位,并在里面停留片刻,以便子宫恢复到正常位置并防止努责时再次脱出。

脱出的子宫如因水肿而影响整复时,可用消毒针头乱刺肿胀处,使水肿液渗出,用明矾、菜油涂擦,并反复搓揉至子宫变软,即可将脱出的子宫从靠近阴门处开始,用手在两侧交替向阴道内压进,整复至原位,加以固定。

整复后,为防止感染,可注入抗生素类药物。为使复位后的子宫不再脱出,可灌入消毒药液,或将阴门稀疏缝合等,或配以子宫收缩剂。

③危症

如子宫脱出时间太长,严重化脓、瘀血或有损伤、坏死,难以缝合,不易整复又要保证生命的情况下,在治疗时应及时进行子宫切除术。用2%静松灵作全身麻醉,并用3%普鲁卡因作腰旁神经传导麻醉。切除的方法是在子宫颈10~15cm处做双套结,扎紧扎实检查无误,查实子宫内无肠管后,于结扎部后方5~6cm切掉子宫,立即用碘酒消毒并烧烙断端止血后,还纳于阴道内即可,并根据病畜情况进行抗菌消炎补液。

4.2.3 药物冲洗 子宫复位后,向子宫内灌入温的0.1%高锰酸钾液对子宫进行清洗和消毒,再用虹吸法将里面的液体吸出后。反复消毒几次后,用生理盐水2000~3000ml配合磺胺嘧啶钠200ml加温到38~40℃注入子宫内。然后牵拉母畜适当运动,走几步停一下,然后再走几步停几步,利用水的重力使子宫充分展平复位,避免子宫内翻,并起到子宫消毒作用。

4.2.4 啤酒瓶阴道内固定将啤酒瓶洗净浸泡消毒后,从瓶底部开始慢慢放入阴道内,深度为瓶口和阴门相齐,用一根拇指大的稍长于瓶子约3cm的木根放入瓶子内,再用包装线的一端将露出瓶外的木棍绑紧,线的另一端在牛的尾根上固定,即让小木棍顶住瓶子而使其不能很容易的掉下来,经过5~6d的术后护理,子宫炎症消失,畜体恢复正常,子宫周围组织增紧,子宫肌收缩力增强,母畜努责强烈,挺断包装线,使啤酒瓶及小木棍自行滑下。

4.2.5 术后护理

(1)西药辅助治疗

重症的要加强饲养管理,让其安静休息,严禁使役或奔跑,给饮适量的淡盐水,喂以适量的精料,肌肉注射青霉素800万Iu,链霉素400万Iu,每日2次,连用4~5d病畜即可完全康复。危症患畜,则视其病症情况,手术后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1500ml,5%糖盐水1000ml,青霉素G800~1600万IU,5%碳酸氢钠500ml,维生素C50ml,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康复,并预防感染。

(2)中药辅助治疗以提升中气,扶元固肾为原则。

子宫复位手术结束后,第一天给病牛灌服“生化汤”(当归60g,川芎30g,桃仁30g,炮姜20g,灸甘草20g),第二天灌服“补中益气汤”(灸黄芪6g,党参45g,白术45g,当归45g,陈皮40g,升麻30g,柴胡30g,灸甘草30g)。

病例:思恩镇清潭村的覃某的一头11岁水母牛,倒生难产,请当地兽医助产,子宫随同胎儿脱出,经整复3次,缝合2次无效。检查:体温39.8℃,心跳90次/min,子宫全脱呈紫红色,粘膜水肿较严重,不安,食欲、反刍降低,鼻镜干燥,眼结膜枝状充血,营养尚好。

处理:用上述整复方法整复、冲洗后,用啤酒瓶从瓶底部开始放入阴道内,再用小木棍伸入瓶内用包装线固定在牛尾上。第一天给病牛灌服“生化汤”1剂,第二天灌服“补中益气汤”1剂,每天肌注青霉素800万IU,链霉素400万IU,2d后食欲基本恢复正常,大小便和卧下时外阴变化基本不明显,中西药连用5d,啤酒瓶自行滑下而症愈。

5、治疗体会

在几年的临床工作中牛子宫脱出在我站门诊病例中占产科病的40%,过去对本病的治疗方案是,经手术整复后在阴门处作纽扣状缝合再配合使用西医疗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着操作不便、药费耗资大、阴门易撕裂、病程长体质恢复较慢、子宫收缩复位不好易复发等缺陷。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啤酒瓶在阴道内固定结合中西医治疗该病的探讨,从2000年以来,先后治疗患畜65头,治愈65头,治愈率达100%,且不见复发,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过去,笔者曾用传统手术疗法进行牛子宫脱出病的治疗,先后治疗患畜21头,治愈12头,复发9头,其中施行子宫切除l例,治愈率达57.1%。相比之下,应用啤酒瓶在阴道内固定结合中西医治疗的方法治愈率比传统手术疗法提高了42.9%,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效果显著。

上一篇:学好莱坞辣妈奶爸出街搭配 下一篇:让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