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时间:2023-10-21 05:24:16

子宫肌瘤手术

子宫肌瘤手术篇1

1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122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4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复发及剔除术后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福建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 例患者诊治经过。结果:本病例先后3 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 次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后足月剖宫产1 子。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临床医师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剔除尽可能多的肌瘤,以期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

1 病例资料

患者,22 岁, 乘务员,2011 年8 月因B 超发现子宫肌瘤半月, 月经量增多为平时2 倍入院。查彩超示: 子宫底右前壁囊实性混合性肿物( 大小约9.36cm×6.13cm×8.69cm),宫颈潴留囊肿,右卵巢偏大。平素体健,0-0-2-0,人流1 次,孕中期引产1 次。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右卵巢黄体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生长活跃,富于胶原;(右卵巢)囊性黄体。术中出血约50ml,术后30h 排气,术后住院4 天出院。

患者2012 年8 月自觉下腹部疼痛再发肌瘤2 月再次入院,查彩超示:子宫多发低回声团块(肌瘤?大者约4.2cm×3.5cm,3.0cm×2.7cm);左附件区囊性肿物;右附件区不规则无回声区。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双附件区肿物、双侧卵巢囊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 子宫肿物剔除术+ 盆腔各处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示:(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平滑肌瘤。(3)(盆腔)平滑肌瘤,输卵管粘膜慢性炎症。(4)(右输卵管系膜)平滑肌瘤伴灶性出血、坏死。

患者2013 年5 月因“子宫肌瘤复发”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行“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粘膜下平滑肌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

患者2013 年8 月因子宫肌瘤再发20天入院,查彩超示:子宫内膜增厚(约1.45cm);子宫壁混合回声结节;左附件区无回声区。入院诊断:(1)子宫肌瘤。(2)子宫内膜增厚待查。(3)复发性子宫多发肌瘤术后。患者有生育要求强烈要求手术治疗,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 子宫肿物剔除术+ 盆腔各处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示:(1)(子宫底后壁、子宫)平滑肌瘤。(2)(附件赘生物)平滑肌瘤。(3)卵巢囊性滤泡。

患者末次月经2014 年6 月22 日,预产期2015 年3 月29 日。孕4 月自觉胎动,孕中期行唐氏筛查提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未行羊水染色体检查。停经38+2周于省立医院产检查彩超示:宫内单活胎,头位,Ⅱ - Ⅲ级胎盘,孕妇子宫肌层多发肌瘤声像,双侧髂静脉腔内低回声,考虑静脉平滑肌瘤,于2015 年3 月19 日门诊拟:① G3P0 孕39+4 周宫内妊娠LOA。 ②瘢痕子宫。③子宫肌瘤剔除术后。④子宫多发平滑肌瘤。⑤双侧髂静脉腔内平滑肌瘤。收住福建省立医院。产科检查宫高38cm,腹围98cm,胎位LOA,胎心142 次/ 分,头先露,定,胎儿估计体重:3000g,肛查工口未开,S-3,未破膜,骨盆外测量为25cm-27cm-20cm-9cm。

据上述诊断:① G3P0 孕39+4 周宫内妊娠LOA。②瘢痕子宫。③子宫肌瘤剔除术后。④子宫多发平滑肌瘤。⑤双侧髂静脉腔内平滑肌瘤。诊断依据:停经史,早孕反应,胎动感,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B超提示,结合既往史。处理: 做好术前准备后,于2015 年3 月23 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病理诊断报告(子宫体部):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密度中等,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伴玻璃样变性及间质出血。随访两个月母子二人一切正常。

2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该术式5 年累积复发率高达62%,其中9%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相关文献报道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术前接受GnRH-a治疗、多发肌瘤、无生产史、术前子宫大小> 孕10 周、肌瘤伴有红色变性和随访时间长等。该患者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与体内致瘤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肌瘤的一再复发。患者盆腔子宫平滑肌瘤,可能源于腹腔镜剔除肌瘤时肌瘤的粉碎播散导致的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但粉碎术相关的平滑肌瘤风险需要根据开腹手术操作相关的合并症(包括死亡)进行平衡。然而子宫的存在对妇女的心理及生理有特定的作用,不应轻易切除,尤其对于未生育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了子宫、切口小、出血较少、疼痛程度轻、排气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现已作为一种常规术式广泛运用于临床。

对于合并肌瘤的生育期妇女来说,在排查了输卵管、排卵等因素导致的不孕可以考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帮助其受孕。剔除肌瘤的数目、大小、类型并非术后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肌瘤的位置(子宫后壁、宫底、宫角或与输卵管相隔1 ~ 2cm 的肌瘤)、术者的操作方法(单纯电凝止血未缝合)、术者的手术经验不足和术后妊娠时间(<3 个月)与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高风险相关。临床医师术前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剔除尽可能多的肌瘤,以期降低复发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殖功能和维护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晚英, 康佳丽, 王冬昱.35 ~ 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及手术优选方案评估[J]. 广东医学,2012,(11).

子宫肌瘤手术篇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32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结果:6个月后有29例月经恢复正常,随访2年后14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有10例受孕,有2例子宫肌瘤复发。 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和保留子宫生理机能的年轻女性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子宫肌瘤剜除术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和子宫生理机能的年轻女性患者来说,常不能接受子宫切除的现实,希望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本院于2001年7月~2009年6月之间收治了32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患病年龄23~42岁,平均29.5岁,其中23~30岁19例(59.4%);已婚30例,未婚2例;已有子女20例,有孕史无子女7例,原发性不孕3例;住院6~8天,平均住院6.5天。

1.2 临床资料该组中有月经量增多或紊乱者12例(37.5%),下腹部疼痛8例(25.0%),下腹部包块5例(15.6%),不孕不育症10例(31.3%),出现压迫症状者2例;浆膜下肌瘤15例,肌间肌瘤12例,肌间-黏膜下肌瘤5例;单发性11例,多发性21例;肌瘤直径4.0~9.5cm。

1.3 治疗方法该组全部使用硬膜外麻醉;采用常规的下腹部横切口,大棉垫推开肠管,无齿钳牵出子宫;先探查子宫和附件情况,再逐个检查肌瘤的部位、数目、大小、性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确定剜除的方案;托起固定子宫,先用消毒好的止血带在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围绕子宫峡部,钳夹收紧暂时压迫阻断子宫血供;多发性肌瘤时切口选择位置偏中央、直径较大的肌瘤表面的无血管区,作纵行切开子宫壁至肌瘤表面,沿其表面行钝性剥离,瘤体部分暴露后可用布巾钳或鼠齿钳钳夹、或用粗丝线缝合牵住,一边牵引一边继续分离,直至剥离出整个瘤体;周边靠近的瘤体可在此切口内一并剥离剜除;残腔可填塞可吸收止血海绵,或沾有缩宫素溶液的纱布压迫片刻,1-0号可吸收羊肠线自残腔的基底部8字形缝合将其关闭,再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将子宫浆膜层内翻腹膜化;创面用棉垫压迫数分钟,观察无出血后关腹;所有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二 结果

全组均痊愈出院,无腹腔内出血、宫腔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80分钟;出血量40~140ml,无输血病例;病理诊断皆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6个月29例月经恢复正常,3例轻度的月经紊乱和痛经症状;随访2年,14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有10例受孕,有2例子宫肌瘤复发。

三 讨论

3.1 疾病特点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报道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多无临床症状,若出现症状时一般与肌瘤的部位、有无变性、生长速度等有关,可有月经改变,白带增多,腹部包块,腹痛、腰酸、下腹部坠胀感,还可出现压迫症状,继发性不孕症和贫血等;临床上常采用针灸、中草药和激素治疗以及手术治疗[1]。

3.2 手术前景近十几年来,子宫肌瘤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抑郁的女性;许多未婚未育和婚后未孕未育的女性有强烈的生育要求,一些已婚已育的年轻女性为了保持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也要求采用仅仅剜除瘤体而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剜除术。此类手术操作不复杂,治愈率高,曾有报道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达到89%,本院达到了90.6%,且有71.4%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受孕;故不孕症者当发现有子宫肌瘤时,应当进行肌瘤剜除术。

3.3 注意事项①年龄一般以<35岁为宜,此时卵巢功能较旺盛,恢复生育功能的可能性较大。②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有压迫症状者,就离为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者首选此类手术。③年龄较大,卵巢和输卵管功能缺失和明显减退,怀疑恶变等情况时不宜考虑。④手术时尽量在子宫前壁作切口,减少术后粘连的机率;一般选择直径较大、位置偏中的肌瘤做切口。⑤连续阻断子宫供血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手术时间较长时可松开2分钟后再予阻断[2]。⑥残腔缝合要可靠,不可遗留死腔,以防出血感染;子宫浆膜层内翻缝合,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⑦所有检查到的肌瘤必须全部剜除,以免日后复发;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综上所述,对有生育要求和保留子宫生理机能的年轻女性患者,子宫肌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操作、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327.

[2]徐冬香.子宫肌瘤剜除术160例临床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3):223~224.

子宫肌瘤手术篇3

关键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妇女增多,由于B超的普遍应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明显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02例资料,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10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39例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63例术前不知有子宫肌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5~42岁,平均35±4岁,孕周36+1~41+2周,初产妇61例,经产妇41例。剖宫产原因中有19例因子宫肌瘤要求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在同期分娩产妇中随机选择无合并症的剖宫产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42岁,平均32±3岁,孕周36+4~40+5周。初产妇59例,经产妇41例。两组年龄、孕龄、产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肌瘤部位和类型:肌瘤单发48例,多发54例,肌瘤大小0.5~10cm,位于前壁52例,后壁34例,前后壁均有28例,位于宫角6例,浆膜下肌瘤29例,肌壁间56例,肌壁间加浆膜下18例,肌壁间加黏膜下3例。

肌瘤剔除方法:手术采用下腹部横切口,疤痕子宫者若为下腹部纵切口则采用下腹部纵切口。剔除肌瘤前先在肌瘤四周基底部注射缩宫素20u。浅表小的(<1cm)肌瘤用止血钳钳夹根部,切开子宫包膜剔除瘤核,根部用1号可吸收线缝合止血,也可采用4号丝线缝合止血。较大的(>1cm)深入肌层的肌瘤则切开子宫达瘤核,剔除瘤核后,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止血。位于子宫壁切口处较大肌瘤,如影响胎儿娩出,需先剔除肌瘤。方法为在瘤体上做横行切口直达瘤核,钝性剥除,然后沿瘤腔切开子宫下段肌层娩出胎儿,之后于子宫肌层及瘤腔周围分别注射缩宫素10U。位于子宫前壁间肌瘤可娩出胎儿后从子宫下段切口处深向肌瘤切开剥出瘤核,再缝合关闭瘤腔,不必另行切口。位于黏膜下肌瘤可从宫腔中剔除并用1号可吸收线缝合。位于宫角处的肌瘤,剥除时易出血过多,应掌握好指征。不宜强行剥除。本组有6例宫角部肌瘤,因肌瘤较小,最大直径3cm,剥除时未发生出血过多。对于宫角肌瘤、较大的肌壁间肌瘤(>3cm),可采用止血带捆扎子宫峡部后进行剔除缝合,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手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促宫缩,抗生素预防感染。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使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失血量较对照组多,术中缩宫素用量较对照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3天血红蛋白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术后病率、术后感染、子宫收缩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结果:96例病理为子宫平滑肌瘤,6例囊性变。红色变性2例。

讨 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时是否应同时剔除肌瘤,目前意见仍不统一。有人认为:①妊娠子宫血运丰富、充血,切除肌壁间肌瘤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和不可控制的出血。②肌瘤水肿、充血、变软,以致界限不清,难以切除干净,并增加手术难度。③肌瘤产后激素水平下降,会逐渐缩小,即使大的肌瘤在分娩3个月后,有时也可能触不到。有人认为:①剖宫产留下肌瘤认为是留下隐患,肌瘤影响子宫收缩,恶露时间长,甚至造成继发感染。②产后激素水平下降可使肌瘤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肌瘤变性出现腹痛等症状时仍需手术治疗。③剖宫产时子宫生理收缩及用催产素,子宫敏感后再行肌瘤剔除,出血并不多,肌瘤界限与非孕时一样清晰,易于剔除。

应根据患者肌瘤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个体化对待。既要看到既往剖宫产时切除肌瘤发生大出血的教训,又要想到剖宫产留下肌瘤的隐患。既要根据肌瘤的部位、肌瘤大小,还要结合输血条件,手术者技术水平来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本文资料,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包括较大的肌瘤,在行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的意义在于:①避免了短期内再次手术的可能,减少了再次手术的身心损伤和减轻经济负担。②肌瘤影响子宫缩复,增加了产后出血和盆腔感染的机会。但术中的重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以下情况暂不宜行肌瘤剥除术:①特殊部位:如临近子宫血管的肌瘤、宫角的大肌瘤;②子宫收缩乏力时;③危重患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时应注意:①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讲明利害关系,包括肌瘤剔除不净的可能;术后复发的可能。②备足血源;③术中注意宫缩剂的应用,暂时性血管阻断技术的应用和缝合技术;④术后常规持续应用宫缩剂防止术后出血。本组102例剖宫产剔除肌瘤术与100例正常剖宫产术相比较,虽然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增多,但术后3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1例子宫切除。说明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术中术后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

子宫肌瘤手术篇4

宫颈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造成诊断、处理上的困难。本文通过对2007年1月~2012年7月收治58例子宫颈肌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阻断血管后在包膜内行肌瘤剔除恢复子宫周围的解剖,甚至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减少子宫周围脏器的损伤及大出血的良好手术方法。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7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80例,其中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肌瘤58例,占同期子宫肌瘤手术的5.4%。年龄22~60岁,平均42岁,均已婚,2例未育,余均已生育。35~50岁76.1%。

主要症状与术前诊断:就诊的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12例,经期延长20例,月经过多25例,盆腔肿块6例,尿频2例,大便不畅4例,下腹坠胀6例。8例宫颈肌瘤脱出于阴道,最大8cm×6cm×6cm;36例宫颈肌壁间及4例浆膜下肌瘤,最大12cm×10cm×10cm,有27例术前诊断为子宫体部肌瘤;有2例足月妊娠合并子宫颈肌瘤。因部分患者可能有两个以上症状,故症状例数与病例数不符。

手术方式与方法:①经阴道处理:6例子宫颈肌瘤经阴道行肌瘤切除术,保留子宫。4例暴露于宫颈口瘤蒂较细者,用2把血管钳夹持瘤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蒂断,基本无出血。2例蒂粗宫口扩张者,于蒂根部夹持两把弯血管钳,切断瘤蒂后断端套上小橡皮筋(气门芯结扎脐带的方法)止血或留置血管钳24小时后切断瘤体,基本无出血。②经腹腔处理:6例因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4例因宫颈肌瘤较小,解剖关系无明显变异,按一般子宫切除术常规操作。30例较大宫颈肌瘤,处理圆韧带、附件、子宫血管后剥出肌瘤,使局部解剖恢复正常,明视子宫血管和输尿管,再按常规切除子宫,2例子宫颈肌瘤瘤体大瘤壁较厚,局部解剖变异严重,输尿管触诊不清者行筋膜内子宫切除。

结 果

手术时间:经阴道肌瘤祛除5~10分钟,平均8分钟;经腹手术35~190分钟,平均70分钟。

并发症:1例经腹手术子宫切除者,术后发热及腹痛,超声发现盆腔有3~4cm大小包块,考虑肌瘤包膜内血肿形成,给予微波治疗治愈。1例肌瘤剔除者,术后发生宫颈狭窄,给予扩宫治愈。无输尿管、膀胱、直肠等邻近脏器的损伤,无难以控制的出血。

讨 论

宫颈肌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较小时不易诊断,发现时肌瘤常较大。因宫颈的平滑肌成分较宫体部少,故宫颈肌瘤比较少见。文献报道占子宫肌瘤的2%~5%[1],本组病例5.4%。宫颈肌瘤按部位分4种类型:前壁、后壁、侧壁及悬垂壁(黏膜下)[2],不同类型肌瘤处理方法不同。宫颈肌瘤的手术难度和风险均增加,原因有:①较大子宫颈肌瘤充满盆腔,手术术野暴露不清。②子宫颈肌瘤使子宫血管移位变形,特别是子宫静脉扩张,易破裂,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③肌瘤向主、骶韧带外侧生长,使输尿管与宫颈间解剖变异,输尿管紧贴肌瘤表面或穿插于肌瘤间。④子宫颈肌瘤可使盆腔组织疏松,血运丰富。常见的并发症是膀胱、输尿管损伤、术中出血。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肌瘤大小和部位、是否要求保留子宫等而定。宫颈阴道部肌瘤向阴道生长,可经阴道切除,向盆腔生长充满盆腔者需经腹切除,必要时阴-腹联合进行。我们的手术方法:脱出于阴道的子宫颈肌瘤易发生感染、出血,白带多伴异味,故一旦发现,均行手术切除。我们采用旋转扭断瘤蒂、气门芯套扎、钳夹阻断血流等方法,简单方便,效果好,无1例出血超过20ml。子宫颈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需经腹手术。由于子宫颈肌瘤多位于骨盆腔深部,甚至嵌顿于骨盆中或阴道内,子宫于宫颈肌瘤上不同的方位,使整个子宫形态失常优以合并子宫体肌瘤者为甚,整个子宫及瘤体无法提出盆腔,膀胱、输尿管、直肠、子宫血管多有移位、变形,所以极易引起邻近脏器损伤和难以止的出血。原则:肌瘤小解剖关系无明显变异,按一般子宫切除术常规操作;肌瘤大者,先处理两侧子宫血管,阻断或减少血供,再剔除肌瘤,然后切除子宫;肌瘤巨大,子宫血管不清楚,术野暴露不好,可先剥除肌瘤,使局部解剖恢复原状,再切除子宫;解剖严重变异者为防输尿管损伤可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体会:根据肌瘤类型选择合适长度与深度的切口,深度要达瘤体,包膜张力较大,会自然裂开与肌瘤分离;手指剥离肌瘤过程中手指的着力点在瘤体,可借助组织钳钳住肌瘤向外旋转牵拉,至肌瘤基底部时直视靠近肌瘤表面分离包膜,遇索条状物应先辨别输尿管的走行,必要时从骨盆漏斗韧带水平打开后腹膜,向下游离输尿管,在直视下手术。肌瘤剔出后,首先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然后穿越瘤腔基底缝闭瘤腔止血,以免术后形成盆腔血肿(必要时放置引流条)。此手术在包膜内剔除肌瘤恢复子宫周围解剖关系,推开周围脏器,后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或行筋膜内子宫切除,避免周围脏器损伤。我们采用此方法,无1例发生输尿管、膀胱、直肠等邻近脏器的损伤,无1例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保留生育功能者剔除过程中最好不进入子宫颈管,颈管黏膜的损伤可致颈狭窄,颈管内置橡皮导尿管可防止狭窄的形成[3]。此外术前用药缩小瘤体,便于手术操作,也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的机会,药物可选择米非司酮(RU486)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GnRHa)等[4]。

参考文献

1 丁玉莲.10例宫颈肌瘤临床分析[J].武汉医学杂志,1985,9(1):46.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45.

3 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8.

子宫肌瘤手术篇5

【摘要】 目的 对子宫肌瘤的症状、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87例进行临床分析。病人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症状及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而定。结果 8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无症状26例,61例有症状。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其中筋膜内子宫全切术40例,占46%。结论 实施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全面考虑后确定,尤其要注意对卵巢功能的保护。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症状 手术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ymptoms of uterine fibroi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is used. Methods: The hospital in February 2008 to February 2011 perio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of 87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confirmed by clinical analysis. Surgical patients according to symptoms and the fibroids growing location, size, and number may be. Results: 87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of 26 cases, 61 patients had symptom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by surgery, including hysterectomy within the fascia of 40 cases, accounting for 46%. Conclusion: The surgery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the choice of surgical patients should be based on full consi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ir own situation,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ovarian function.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 symptoms surgical treatment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而形成的一种子宫肿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发生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普遍认为与雌激素的长期和过度刺激有关,多发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等[1]。此外,由于子宫肌瘤还多见于未婚,丧偶以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所以亦有人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性生活失调而引起盆腔慢性充血有关。目前仍以手术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规方法与主要手段。我院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对8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7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 24岁~68岁,骄?7.1岁。33岁~54岁者占 72%,术前患者均行盆腔彩色 B超检查,单个子宫肌瘤最大直径 17cm 单发性肌瘤占53%,多发子宫肌瘤,数目最多达 10个。

1.2临床症状 8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无症状26例,占29.9%。其余61例有症状,占70.1%。有症状患者中:白带异常6例,占6.9%;月经改变55例,占63.2%;继发性贫血40例,占46%;有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30例,占34.5%;发现下腹部包块40例,占46%。

1.3手术治疗 87例手术病人按具体病情,术式的选择,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对生育的要求及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而定,其中筋膜内子宫全切术40例,占46%,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16例,占18.4%,肌瘤剔除术9例,占10.3%,经阴道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5例,占5.7%,筋膜内全子宫加单侧附件切除术6例,占6.9%,次全子宫切除术4例,占4.6%,阴式子宫全切除术4例,占4.6%,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加单侧附件切除术2例,占2.3%,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1例,占 1.1%。

2 结果

2.1术后病理 87例术后子宫的病理结果:单纯子宫平滑肌瘤62例,占 71.3%;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11例,占 12.6 %;肌瘤钙化7例,占8.0%;富细胞性平滑肌瘤4例,占 4.6 %;肌瘤玻璃样变2例,占2.3% ;肌瘤红色样变1例,占 1.1%。

2.2术后并发症 阴道断端出血4例,1例发生于术后d 9,量约为100ml,经阴道冲冼喷撒磺胺粉后,出血减少,但于术后14d又有阴道出血,并有血块,压凝胶海绵血止,以后未出现出血,其余3例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尿路感染2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愈合出院。此外,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紧张和焦虑,给予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症状好转。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子宫平滑肌瘤,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年龄妇女,尤见于不孕患者,其临床症状不明显[2]。典型肌瘤为实质球形结节,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肌瘤周围有一层假包膜,其与肌瘤间有一层疏松网隙区域,切开包膜,肌瘤易剥出。肌瘤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多生长在子宫体部,亦有生长于子宫颈部者。肌瘤根据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其中多数在肌壁间,占肌瘤总数的62%。肌瘤的颜色及硬度因其含纤维组织的多少而不同,若含平滑肌多,则色略红,质地软;反之则色较白,质地硬。

3.1临床症状与诊断

子宫肌瘤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因其他情况行妇科检查、手术时偶尔发现。其主要症状如下:(1)月经改变。此为最常见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而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经量不一定显著增加。受肌瘤的影响,亦可形成无排卵性月经,并且将绝经年龄延续至50岁。(2)疼痛。一般不明显。但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肌瘤发生扭转及粘膜下肌瘤刺激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可引起急性腹痛。(3)压迫症状。 因肌瘤生长部位及大小而症状不同。如在子宫体前壁或宫颈,压迫膀胱,发生尿路障碍;若在子宫后壁挤压大肠致便秘。(4)阴道分泌物增多。常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如粘膜下肌瘤若合并感染,白带量增多。(5)不孕。由于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妨碍精子进入输卵管而引起不孕。(6)贫血。 肌瘤引起长期的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可导致继发性贫血。

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或月经量过多及经期延长。腹部肿块,或白带量增多,腰酸,下腹坠胀或压迫症状如尿潴留、尿频或排尿障碍及大便困难,甚者有剧烈的腹痛。妇科检查可触及增大的子宫,质硬,可呈不规则突起或结节状,或有蒂相连。粘膜下肌瘤较大者可自宫口脱出于阴道内,发生出血感染。B超、腹腔镜检查确诊。

3.2手术治疗

对子宫肌瘤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不手术也不会危及生命。虽然情况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女性一旦过了50岁这个平均绝经年龄,子宫肌瘤都会变小。因此,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是手术,第二是采取保守疗法。手术方式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子宫全切除术;另一种是保留子宫,仅切除子宫肌瘤。如果选择保守疗法,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激素等药物疗法;另—种是定期接受体检,长期观察。

一般来说,普遍认为直径10cm以上的较大的子宫肌瘤需要手术,但这只是标准之一。如果子官肌瘤比儿头大,但患者不感到痛苦,也可采取观察疗法。有人认为,在子宫肌瘤变大之前及早手术比较简单。事实上,肌瘤增大的速度是非常难以预测的,而且手术的难度并不会因为子宫肌瘤增大而相应增加。要观察子宫肌瘤的变化,就必须定期检查,一般是每6个月检查一次,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子宫肌瘤迅速增大,或患有贫血,也可以每3个月检查—次,坚持密切观察几年之后,如果几乎没有变化,就可改为每年检查一次。

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适应症:适用于肌瘤大于2.5个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明显、继发贫血保守治疗无效;肌瘤迅速增大疑有恶变和压迫症状明显者。手术方式有肌瘤剔出术、粘膜下肌瘤摘除术、子宫次全切术或全切术。年龄在50岁以下、卵巢外观正常者均考虑保留。肌瘤切除术适应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末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多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肌瘤。突出宫口或阴道内的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经官腔镜切除。

本组87例患者中主要是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后恢复好、无复发,是该疾病的主要术式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指子宫体和子宫颈全部切除的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手术较大,操作不熟练时可发生周围脏器损伤。不论何种类型的子宫切除术,都应对卵巢的去留问题持慎重态度,因为卵巢是妇女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平衡机体内环境,保护妇女的心理、生殖健康均有重要意义。即使在绝经后,卵巢也有一定的功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卵巢外观正常者可保留卵巢。有些绝经后妇女要求保留卵巢,亦应给予保留。如果肌瘤数目过多,以不保留子宫为好,因为多个肌瘤的存在,做肌瘤手术有复发的可能,且术后腹腔粘连机会也较多。患者及家属应充分理解这些[3]。

如果患者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怀孕,即使子宫肌瘤相当大,只要没有症状,也可以在即将怀孕前再接受手术,因为肌瘤切除术后到怀孕之间如果有好几年,在此期间,残留在子官内的肌瘤瘤体也可能再次增大,导致必须再次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在接受肌瘤切除术之前,首先患者必须考虑清楚是否希望怀孕,因为想法不同,导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参 考 文 献

[1]朱兰,俞梅.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4(12)8-10.

[2]王佩红,杨云帆.几种主要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10,20(07)38-39.

子宫肌瘤手术篇6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1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35岁以上妇女占20%~25%[1]。现就我们进行子宫切除术及剔除术的子宫肌瘤病人125例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术及剔除术的子宫肌瘤病人125例。均为经门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要求手术治疗的病人;孕产次0~7次,平均3.2次;子宫大小如孕8~24周。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多、贫血、腰酸、肿块、月经紊乱、痛经、下腹痛、尿频等。

治疗方法: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81例(64.8%),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5例,全子宫加单侧附件切除12例,次全子宫切除11例,次全子宫加单侧附件切除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4例。

结 果

手术效果及术后病理:术后原有症状消失,手术效果满意。手术后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子宫肌瘤。单发性肌瘤50例(40.0%),单纯壁间肌瘤34例(27.2%),单纯浆膜下肌瘤12例,单纯黏膜下肌瘤4例;多发性肌瘤75例(60.0%)。

手术并发症:阴道残端少量出血8例,经局部处理后出血停止;尿路感染4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愈合出院;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的有2例术后7天左右出现潮热、出汗、胸闷、失眠等症状者,经补充雌激素后好转。

讨 论

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全子宫切除术是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常用的术式,我们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81例(64.8%)。对年龄45岁以上,无生育要求者原则上行子宫切除术。对年龄35~40岁、无生育要求但要求保留宫颈者,需通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子宫颈存在雌、孕激素受体,接受来自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保持女性内分泌功能有重要作用;②保留子宫颈和完整阴道,对性生活影响较少,且宫颈具有分泌黏液功能,对保持宫颈、阴道的酸碱度,防止局部感染有良好作用;③子宫次全切除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病人能较早恢复日常活动[2]。

卵巢去留问题学术界已经定论,因绝经后的卵巢仍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故只要卵巢没有病变,原则上应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因为卵巢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卵巢功能丧失影响了妇女的身体健康,子宫肌瘤病人长期处于高雌激素水平状况,手术切除卵巢后,雌激素水平锐减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3]。本组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的有2例术后7天左右出现潮热、出汗、胸闷、失眠等症状者;经补充雌激素后好转。

对于年轻病人特别是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病人,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已有定论。术后妊娠成功率也较高。我们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4例,皆是要求保留生育能力或保留子宫。然而术后形成了瘢痕子宫,为了防止妊娠子宫破裂,一般要求病人在2年以后才受孕。

子宫肌瘤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而决定。无论选择何种术式,尤其要注意对卵巢功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298.

2 刘奇志,刘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450例分析.河北医学,2007,13(3):353.

子宫肌瘤手术篇7

万源市中心医院,四川万源 636350

[摘要]目的 比较经腹与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经子宫全切治疗,对照组选用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好,具备微创手术特点,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 子宫肌瘤;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079-02

[作者简介]艾达菊(1967-),女,四川大竹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左右女性,临床对于肿瘤较大,保守治疗无效的子宫肌瘤患者,若无生育需求,往往采用子宫全切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1]。近年来,该院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经腹与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7例,年龄(43.7±3.9)岁,对照组59例,年龄(42.1±4.5)岁,两组患者均为经产妇,经B超及CT检查,子宫<12孕周,均未发生脱垂,活动度良好,确诊为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指征且同意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阴道手术进行子宫切除,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宫颈钳钳夹宫颈向外牵拉,于膀胱宫颈附着反折处及子宫直肠间隙注射0.1%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mL形成水垫,切开宫颈、阴道交界处粘膜,彻底分离,结扎并剪断主、骶韧带以及膀胱宫颈韧带,打开子宫前后折返腹膜,上推子宫膀胱韧带,彻底分离输尿管与子宫动静脉,观察清晰后将子宫动静脉结扎离断,勾出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以及圆韧带,切断后缝合,切除宫颈,将子宫取出,若子宫较大或阴道较紧可将子宫切开后分次取出,缝合断端后检察有无渗血,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缝合腹膜及阴道粘膜,阴道内留置碘伏纱布24 h后取出,手术完成[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子宫全切: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取平卧位,腹部横切口,切口长约5~7 cm,逐层切开后进入盆腔,探查盆腔,清理子宫周围韧带与血管,切除子宫后阴道内填塞纱布,缝合阴道残端,彻底冲洗盆腔,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取出阴道内纱布,手术完成。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手术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为42(62.6)例,术后感染3(4.4%)例,膀胱损伤1(1.4%)例,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为59(100%)例,术后感染2(3.3%)例,膀胱损伤1(1.6%)例,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7.4,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全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发展缓慢,恶变可能性小,发病人群多为40岁左右育龄期女性,可以生长于子宫平滑肌层、浆膜层、粘膜层,甚至是子宫颈[3]。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出现可能与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有关,因此绝经后的女性肌瘤会停止生长并萎缩,但对于生育期女性,当肿瘤过大,或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时,子宫全切术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方案[4]。传统方法是采用开腹手术进行切除,其操作简单,手术视野开阔,能进行有效探查以及切除[5]。对于手术意外的处理能力也较强,而且无需借助任何特殊器械,能够应用于所有需要切除子宫的盆腔疾病,适用于各级医院[6]。缺点在于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多,对于盆腔功能有较大影响,术后恢复困难,切口感染的可能性高,且术后会残留较大的手术瘢痕[7]。经阴道进行子宫全切与开腹手术相比,优点在于利用了阴道这一天然腔道,术后无瘢痕,能够满足女性对于美观的要求,且手术对于胃肠道影响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传统手术快。但经阴道手术存在一定的禁忌症,主要包括:子宫>14孕周、阴道壁过紧、肿瘤怀疑恶性变、盆腔粘连严重等,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某些禁忌症也不再是绝对禁忌,如可以使用药物缩小子宫体积、使用器械扩张阴道等,总体来说在无绝对禁忌症的情况下,经阴道进行子宫切除优于传统术式[8]。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9.5±13.1)ml,手术时间为(93.5±9.2)min,住院时间为(7.1±0.6)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37.2±17.4)mL,手术时间为(142.1±11.6)min,住院时间为(10.6±1.0)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经阴道手术对于患者身体的负荷程度小于传统手术。在术后麻醉药使用例数与术后排气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由于经阴道手术伤口较小,术中对于盆腔器官刺激小,因此术后麻醉药使用例数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综上所述,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好,具备微创手术特点,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秀媚. 不同术式在子宫全切的临床比较[J]. 中外医疗,2011,30(24):48-49.

[2]李云,王旭. 顺行式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7):75,77.

[3]刘慧.子宫全切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8):34-36.

[4]王志敏,耿晓丽. 子宫全切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3(1):35-36.

[5]蔡晗露. 84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113.

[6]汪川,吴震溟. 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与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15):3828-3829.

[7]杨红灵. 子宫肌瘤不同手术策略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9):4524-4527.

[8]苏萍,廖铃,周文,等. 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子宫肌瘤治疗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国药房,2012(40):3764-3767.

子宫肌瘤手术篇8

目的:对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100例,应用常规手术切除子宫;乙组患者100例,采用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乙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甲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常规手术;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41-0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女性疾病, 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和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准确诊断为子宫肌瘤,同时在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下进行麻醉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10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5.50±3.00)岁,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6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33例;乙组患者100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5.00±3.50)岁,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6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发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手术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等情况发生。

1.2 治疗方法V

甲组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子宫肌瘤发病情况给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仰卧位,成功麻醉后,常规消毒手术区域皮肤,常规手术切口进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治疗。

乙组患者100例,麻醉方法和术前准备工作同甲组患者,患者取平仰卧位,采用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打开腹腔后切开子宫肌层,将子宫肌瘤剥脱出来,良好止血无活动出血后进行严密缝合,观察2-3分钟后进行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在手术企鹅就缝合过程中注意静脉滴注20万单位缩宫素,促进宫缩止血。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乙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16.50±4.00)d对比甲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5.50±4.50)d,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40.64±14.84)min、术后患者满意度94(94.00%)均明显优越于甲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55.87±20.64)min、术后满意度82(82.0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改良后保留子宫手术治疗,术中保留子宫角部浆肌层及子宫侧壁浆肌层 ,未切断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圆韧带及子宫动脉上行支。 不需要充分分离膀胱,对膀胱功能影响小,减少了主韧带、骶韧带及宫旁组织的处理,避免了输尿管损伤,维持了盆底支撑结构。 子宫动脉下行支未切断,盆底神经丛损伤小,有利于阴道残端愈合,保障阴道完整供血,对性机能影响小。 保留的子宫角部及子宫两侧壁浆肌层对应缝合后,形成一肌性实体,有完整的子宫角,使保留卵巢在盆腔中保持正常位置,有利于维持卵巢正常功能及减少术后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改良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意义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正常卵巢功能的维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及丰富的血供和血中含氧量。卵巢血供来自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卵巢支,末梢在子宫角附近吻合。文献报道,子宫侧供给卵巢的血液占,术中测定子宫切除后供应卵巢的血液减少,更有 的人其卵巢的血液主要由子宫动脉供应。传统子宫全切术中须断扎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及子宫动脉,虽然切除了病灶,但影响了卵巢正常血液循环,使保留卵巢萎缩及功能衰退。

常规手术切除子宫对可导致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受到影响导致卵巢的体积缩小,功能降低,更年期时间提前和临床症状加重,性生活质量降低,同时子宫全切除手术对卵巢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加快卵巢的衰竭。同时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之一,失去子宫对患者精神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常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抑郁情绪,不利于术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和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应用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杜琼英.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184-185.

[2] 郭志,倪虹,刘方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6):427-428.

[3] 程湘, 李真, 杨鹰等.54例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07):567-568.

[4] 范引侠, 彭慧霞, 吴静.改良式子宫全切术后生殖内分泌功能变化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048-1049.

上一篇:甲状腺手术范文 下一篇:介入手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