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探讨

时间:2022-08-28 05:13:11

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探讨

[关键词] 临床;热原;输液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2.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2(b)-161-01

随着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静脉滴注输液中的配伍品种也愈多,临床上常有输液反应发生。输液反应是一组在输液过程中,由非原发病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突发寒战、高热、末梢循环不良等。临床多散在发生,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输液反应发生的的原因。

1 输液的质量

影响输液质量的直接原因是热原。热原为一种细菌内毒素,是一种致热物质,主要是高分子的磷脂多糖或不同数量的类磷脂和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复杂的聚合物。其中磷脂多糖是热原活性最高的成分。

1.1 临床上输液的热原表现症状

患者在静脉注射后约15 min,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腰痛、关节痛、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皮肤苍白、瞳孔放大、血压快速上升、严重者昏迷甚至休克死亡。输液中如果存在纤维、玻璃屑、橡胶、金属屑、活性炭、毛发、指甲及脱落的细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引起肺肉芽肿、静脉炎、肺动脉炎、热原样反应、血栓形成、微血管堵塞、动脉高血压症。为了保证药品注射剂的安全,各国药典均做了规定检验方法,以保证输液药品的质量。近几年随着GMP认证的力度逐步加大,GMP在全国制药行业的全面落实执行,生产大输液行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牌,大输液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2 静脉滴注多种药物配伍使热原累加

在许多医疗单位,输液配伍一种或多种其他注射液,应用很普遍。在没有药理及理化配伍禁忌,并在药液稳定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热原量的累加。热原检查是一个限度试验,它有一个限度范围,要保证药液绝对不含热原是难以做到的。在工作中,输液配伍其他注射液发生热原反应已非个别,在查原因时混合制剂不符合规定,可能考虑输液环境的污染,将同一批号分别单独检查热原却符合规定。而忽略热原累加,如果混合检查热原有可能找到原因。如某些中药注射液中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等;某些生化制品如ATP、辅酶A等;血浆及血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40、淀粉代血浆,若生产控制不当,热原含量过高,虽然对这些药物分别进行热原检查时,均符合规定,但配伍后由于热原量的累加而致输液反应。因此,输液配伍品种越多,热原累加的可能性越大,达到一定量的热原就可引起反应,临床应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 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均可引起输液反应

据报道国产一次性输液器环己酮残留严重,很多厂家用化学试剂环己酮作产品材料黏合剂,这不仅有害机体,而且干扰国检规定的产品标准检测项目氨的检查。有的一次性输液器外包装简陋,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漏气等从而造成污染。有报道:有9例患儿在输液30 min后同时发生输液反应,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灰白、口唇发绀,急救立刻停止输液。9例患儿液体成分相同,排除联合用药的致热因素及操作技术因素,药品检查均无热原,对一次性输液器做细菌培养(+)。因此,一次性输液器是导致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我院曾发生一起输液反应,排除药物制剂、输液器及输液环境的污染,用我院无菌的玻璃注射器无输液反应,对一次性注射器作热原检查,为不合格产品,因此临床应引起重视。

3 药物的致热反应

药物对人体的致热反应多由于药物自身的致热性、药物配伍不当产生了致敏物质而引起。本院曾发生4例氨苄青霉素迟发性致热反应,患者用药1.5 h开始发热(38.5℃以上),所用药品、输液器的热原检查均符合规定。另外,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丹参注射液中含致热物质,对家兔致热性不强,一般家兔检查方法不能检出,在临床上发生致热反应。

4 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些医护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输液前对患者所输的液体不能进行细致的检查。只有在输液反应发生后再查剩余液体才发现问题;护理人员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造成污染;滴注时,未按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患者体质较差等情况下易发生输液反应;注射室的环境也能造成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输液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用于输液的大输液制剂、药物的质量、操作技能与环境,输液装置及使用器具以及个体差异等均可引起输液反应,临床应用时要高度重视,减少、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凤荣,袁禧先,佟秀凤,等.也谈输液反应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3):56.

[2]冯慧.预防输液热原反应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0,159.

[3]刘凤兰.浅谈对输液反应的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0,(6):65.

[4]贺滢.输液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99.

[5]康林.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17.

[6]王茜,李春杰.输液反应临床浅析[J].河南医药信息,1999,(10):58-59.

(收稿日期:2008-11-19)

上一篇:卡托普利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7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