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小儿输液反应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2 11:06:09

28例小儿输液反应临床分析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输液发热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简称输液反应)最为常见。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发生输液反应2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8例患儿均为我院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患儿。年龄为2个月-10岁,男16例,女12例。其中8例继往有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2例在外院有过不同程度输液反应。原发病为: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病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上述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1]的诊断标准。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多数患儿均于输液后1.5~4小时[2]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发绀、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年长儿自述头痛、心慌,随之体温骤升至39℃以上,最高可达40℃。处理:一旦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同时肌肉注射非那更1mg/kg,地塞米松0.25~0.5mg/kg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吸氧,烦躁不安者给鲁米那或水合氯醛,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头枕冰袋以防治脑水肿。若反应严重者给予0.1%肾上腺素0.01~0.02mg/kg皮下注射,有休克者按休克处理。对持续寒战、皮肤苍白的重型反应患儿我们按每次0.3~0.5mg/kg静推654-2,发现能缩短寒战时间,减少超高热的发生,可能因654-2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过度痉挛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升高体表温度,抑制皮肤冷感受器,影响体温调定点水平,抑制寒战反应,减少产热达到治疗输液反应的目的。所有患者均在4小时内缓解,无1例死亡。

讨 论

输液反应发生与否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根据本组28例输液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输液反应发生与以下方面有关:

患儿的体质:本组28例中继往有过敏史8例,2例继往发生过输液反应[3]。可能与这些患儿自身高敏,较易发生输液反应有关。

环境空气的消毒情况:为防止微粒污染引起输液反应,国家药典对输液中微粒做了具体规定:即液体中不得检出50μm的微粒,每毫升液体中。 ≥10μm的颗粒不得超过5粒。 ≥10μm的微粒不得超过50粒。静脉输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的可能性:①开启安瓶时落下玻璃屑;②加药时穿刺橡皮塞而切下的橡皮碎屑;③空气不洁引起的微粒;④联合用药或加药次数太多;⑤药品保管不当,输液过程中应尽量注意这些因素,以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机会。

输液反应与所加药物有关:某些中药纯度不够,颗粒过大等,易引起输液反应。

其他:如液体制剂、输液器的质量。护士配药、输液操作熟练程度、无菌与否、药物间配伍禁忌。药物是否现配现用,药品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某些药物因在液体中稳定性差易变性,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引起输液反应,青霉素属于此类。生物制剂对不同个体的轻度免疫反应。患儿哭闹家长带孩子走动(尤其到室外走动)增加污染机会和输液反应的发生率,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避免的。

输液反应的防范措施:输液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的,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终身制残甚至死亡。

防范措施:①严格掌握输液适应证:能口服解决问题的尽量不输液。②严把药品、输液用品的质量关,输液用具必须做到无菌、无热源、无有毒颗粒。目前的一次性输液器大部分合格,但不否认一少部分劣质产品流如市场,给患儿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对生物制品应冷藏存放,防止药品变质和被污染。③改善输液环境,空气清洁消毒,护士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必须正规,科学和无菌操作,严防药液被污染,药物尽量现配现用缩短存放时间。④输液反应一般有15~90分钟的潜伏期,嘱咐患儿不要随便到室外,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机会。输液反应的后果是严重,但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0~1524

2 顾嫦媛.输液反应地急救与护理,小儿急救医学.1999,6(2):87

3 张燕军,王健民,王旬,等.临床输液反应因素分析,中国药事.1999.13(3):212

上一篇:分娩镇痛的护理 下一篇: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