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中心区更新与改造原则的研究

时间:2022-08-27 10:42:43

现代城市中心区更新与改造原则的研究

摘要:城市中心区发展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中心区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商业及商务职能既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柄双刃剑,可以进一步刺激和活跃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便之崩溃或瘫痪。本文对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城市 中心区 更新 改造 基本原则

城市中心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在市民心目中存在着“城市中心”心理定势。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为了顺应城市形态的扩展,必须培育和发展次级中心、促进城市向多中心网络结构演化,但是,对城市市民而言,城市传统中心区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情结,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也是保持强大吸引力、构建城市多中心结构的重要措施。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改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局部更新逐步实现整体更新.因此,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最能反映“一次规划,逐步实施”的特征。也正因为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是部分地更新和更新过程漫长,所以,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常常会出现局部更新与整体的目标不一致,由此引起更新行为与规划目标的矛盾、使更新工作变为一种“破坏性”建设行为,即:更新完成了城市中心区物态环境的更替,同时,更新行为也肢解了中心区的结构,使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受到破坏。更新行为与规划目标的不一致是加剧城市中心区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更新速度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贯穿到每一项具体的更新工作中,保证城市中心区的更新行为与规划目标的一致。城市中心区更新的总目标是:提高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和运行效率,建设富有特色的空间形象。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中心区是公共性活动强度最高的地区,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流动性。因此,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必须满足活动参与者的需要,尊重人、尊重人的行为、尊重人的活动。

在城市中心区,可以把人对环境的要求分为三个等级:第一是基本要求,即人们对生理、安全的需要,在活动中人们会由此派生出种种行为;第二是一般要求,即人们对相互交往的要求;第三是高级要求,即人们存在一种潜在的创造与表现的愿望。因此,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应该首先满足活动参与者的基本要求,创造相互交往的机会与可能,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公共性活动。虽然关于拥挤,特别是短暂性拥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对人类一般没有消极影响,但拥挤会加剧对情境的一般反应-使积极的反应更积极,消极的反应更消极。直观的体验则表明,极度拥挤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过度的压力,在城市中心区保持适度拥挤,保持参与者个人选择的自由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

二、“有机整体”的原则

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必须树立城市中心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中心区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把城市中心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我们对以认为城市中心区是由若干系统组成的:由商业、娱乐、餐饮等职能构成城市中心区的综合;由建筑实体和公共空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变化而丰富、具有特色的空间体系与序列;由城市交通、中心区步行交通及各类停车设施织成的交通网络系统;总而言之,由各类有形的物质因素和无形的文化、理念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城市中心区的整体结构与整体印象,其中,有机组合与有序衔接是城市中心区整体结构的关键。由于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多由传统商业街演化而来,现代汽车交通改变了原来传统商业街以街道空间为中心、商业设施围合街道空间的结构,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向同一条街道聚集,在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区的整体性受到了冲击。对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将是在现状基础上重新建立城市中心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使城市中心区逐步演化为一个多系统协调的整体。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它与城市整体结构的协调关系,包含了它自身相对的完整性,包含了城市中心区公共性活动与物态环境的一致性。此外,在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即:城市中心区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运动的进程中,城市中心区的每一项更新都可能会导致两种倾向,强化或者削弱整体性的倾向,这种量的积累将会形成质的变化。因此,城市中心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必须落实到城市中心区更新与改造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否则,更新活动存在着削弱城市中心区整体性的可能。

三、“连续性”的原则

“连续性”是城市发展的公认原则,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城市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一个城市在经历各个历史时期后,一般都会留下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建筑、街道、园林和广场,这些遗存是构成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主要内容。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建设最活跃的地段,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建筑,典型风格必然会首先在城市中心区出现,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建筑成为城市中心区物质构成的基本因素,是城市中心区演化的“印证”,已经成为人们心目定的城市形象。

我国城市发展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没有出现和经历“内城中心区衰落”的过程,大多数城市的中心区一直是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即使开发和建设新区,传统的城市中心区仍然是商业繁华、人口集中的地方。持续性的使用和发展使城市中心区形成了两个主要的特点:①不间断的建设与改造使城市中心区显现出明确的历史逻辑性;②持续性的利用带来了物质性的老化,人口密度大、设施水平低、建筑物年久失修。因此,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连续性”的原则要求更新与改造必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的、尊重历史的基础之上,慎重地对待历史文明,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包括古代的、近代的和当代的)不仅应重视其物质属性的质量,还应该重视其人文、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在保持城市中心区固有形态特色的前提下进行有机更新,使之适应城市中心区公共活动的需要,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

“连续性”原则并不是把城市中心区作为文物或古董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城市中心区只有通过更新与改造才能得到发展,“连续性”原则同样也要求在城市中心区以积极的创新工作留下“当代的印记”,维护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四、“高效率”原则

高效率原则是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时不容回避且必须遵守的原则。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心区运转效率不断下降,主要源于城市中心区的先天不足和对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不正确的认识。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多由城市主干道演变而来,公共设施的聚集和持续不间断的运转使城市中心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明显地表现出物质性老化和结构性失衡的倾向,功能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对更新效率的片面理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混乱。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或开发过于看重开发过程中建筑面积的回报率等显现利益,导致了容量和功能问题,由于开发利益的驱动,普遍存在着追求高建筑容量的倾向,其结果是城市中心区的容量大大突破了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无法保证城市中心区的运转效率。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以“交换”为特征的场所,保持城市中心区高效率运转县城市更新改造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中心区的整体协调性和各构成因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假如城市中心区拥有无数多的巨型综合性“商城”、“广场”,而没有相应的停车场、楼,没有运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设施,套用一句俗语,“效率就是生命”,城市中心区必然会效率低下,甚至走向瘫痪。

国外CBD由传统CBD向现代CBD的演化表明了效率的价值与意义。进入21世纪,城市运转效率必然合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技术指标,我国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必须注重城市中心区运转效率的研究,通过更新改造,使城市中心区逐步演变成高效、开放的有机整体,适应21世纪城市生活的要求。

至此,我们讨论了城市中心区更新与改造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有机整体”、“连续性”和“高效率”,其目的在于说明,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是一个伴随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充满了种种诱惑和干扰,只有把城市中心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处理,始终把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保持高效率的运转和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才能使城市中心区的物质环境与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性活动走向协调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何流,崔功豪.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06) .

[2] 吴明伟,陈联. 现代城市中心的发展与规划对策[J]. 城市规划, 1998, (02) .

[3] 赵航. 国外城市中心区管理理论及启示[J]. 规划师, 2006, (04) .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下一篇:城市供水“一户一表”工程改造方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