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7 05:17:07

我国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221-01

【摘要】 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传染疾病之一,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时间长、隐蔽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是现代预防医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自美国于1981公布首例艾滋病病例后,对于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加强对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管理,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现阶段仍然面临较多的问题,笔者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艾滋病;防控工作;问题;对策

现已探明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传播、共用针具传播及母婴传播等,在我国以上传播途径均已证实,其中传播所占的比例最大。我国在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中,采取了重点预防与高危人群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但是发病率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我国今后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措施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1 我国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民群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不足:据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约有艾滋病感染者74万,其中广东、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四川等省的总病例数较多。但是在这个庞大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中,70%以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其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农村人群、流动人口及高危人群对于艾滋病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这也是造成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主要因素。

1.2 资金投入不足: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机构加大了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投入,但是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特别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资金投入严重受阻,导致部分患者面临无法及时进行诊治的局面。

1.3 对于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行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对于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行为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学校招生、企业招聘等方面,对于艾滋病感染患者都存在有意或无意的歧视,从而导致艾滋病感染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不敢向外界公开自己的病情,从而导致艾滋病的肆意蔓延。

1.4 对于高危人群的监测、管理力度不够:我国将性乱人群、静脉吸毒等视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未有十分有效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全面的监测与管理。各地区对于、吸贩只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管理,却无法实行强制性的监测与教育管理,从而导致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数量的快速增加,对于防控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

2 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对策

2.1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我国各级政府、医疗卫生部门及疾病预防机构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工艺宣传栏等方式,向人们群众宣传基本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以提高全面的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在国内的各层次教育中,应将艾滋病知识、性教育、预防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艾滋病知识的普及率,对于减少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提高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切实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在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中,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并且保障各项经费的科学投入与使用。各级政府部门则要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且在地区财政工作中设立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2001年,我国用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总额约为1亿元,2006年提升到将近7亿元,但是随着国内艾滋病感染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方面,今后必须重点关注。

2.3 依法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作为我国的合法公民,艾滋病患者享有法律规定下的相关权利,任何单位、个人都不能以各种理由,损害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2006年组织颁发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享有就业、婚姻、入学、就医等合法权益。因此,一定要通过有效的宣传与教育措施,提高全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度,并且共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4 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强监管力度: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计生、医疗、疾控、公安与新闻等部门要加强协同合作,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于洗浴、宾馆、饭店、发廊及娱乐等公共场所,一定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排查,严格监控、吸贩毒等违法行为,从而切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要向全社会宣传使用安全套的意义,在公共场所、超市要设置柜台或自动销售机。对于高危人群则要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健康检查,并且积极开展免费发放安全套的活动。

总之,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仍需加强研究,并且积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

参考文献

[1] 彭红,丁建平,刘新丽.控制艾滋病性传播的全球战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994-996.

[2]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7.

上一篇:肺结核患者坚持用药的临床干预 下一篇:健康教育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