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活动在反思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7 02:43:26

团体辅导活动在反思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对其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形势,高职院校应当从反思意识、反思技能、认知策略三个层面加强教育。研究者以4个主题的职业规划辅导活动为平台,将三个层面的反思教育贯穿于为期3个月的团体辅导活动中,活动前后反思水平的差异性检验表明学生的反思意识增强,反思技能提高,认知策略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反思教育 团体辅导活动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再出色的学校,其培养目标也不可能囊括社会对人才的所有要求。因此,学生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提高,还体现在他们能将学校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应用于新的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岗位上寻找并获取新的职业技能。自我反思无疑是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内关于反思培养的焦点集中在教师发展方面,并未延伸到高职教育。而国外的研究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多文献对反思发展的过程、特点与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如在反思能力自身发展特征方面,D.Sue(2000)将反思能力划分成7项子技能,分别为“描述、鉴定引发反思的事件及特征”、“处理认知冲突引发的情绪”、“搜索多方资源,从不同视角审视认知冲突与发展”、“找出新假设与方案”、“制订实施新计划并积极调整”、“评估与比较”、“监控调整反思的内容与进度”[1],为学校教育中反思能力培养提供了细致、具体的指导方法。在培养模式方面,大多数学者推崇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模式,借助团体的思考与判断来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并提倡讨论、评价、反馈的方式相互启发与进步[2]。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与前期关于学生反思状态的调研,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当从三个层面加强反思教育。一是树立自我反省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以新眼光考量自身认知和行为模式,以求获得进步;二是培养反思技能,改进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主观、以偏概全、机械决策等思维习惯,建立起客观、开放、弹性的认知结构;三是完善认知策略,唤醒长期被应试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监控的意识,积极监控并调整思维框架和思考模式,从而促进自我反思健康、理性地发展。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将三个层面的反思教育贯穿于团体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高分子应用专业班级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共有62名同学报名。考虑到参与人数较多,分为2个团体分别进行,每个团体各31人。另外,每个团体再设4个小组,每组组长1名。

2.问卷编制

调查问卷在参考国外反思理论与国内关于教师反思调查《我国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3]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反思水平,分为反思意识、反思技能、知识观3个层面编制,在进行信度分析与因子分析后,筛选出17道问题。每道题目为0—4分共5个等级。问卷调查后用SPSS13.5软件处理所得数据并比较团体活动前后反思水平的测试结果,比较前后2次被统计结果的差异并做统计与分析。

3.组织实施

2011年2月起,我们将团体反思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贯彻在4次8课时为期3个月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课程中(图1)。具体来说,学生们先在讨论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启发,创造出更多的交流反思机会;然后利用师生间、同学间评价与反馈的教学形式领悟自我反思的发展性与包容性,并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最后,反思日记的作业促使学生将自我内部对话外显与清晰化,并系统反思自己在课堂、模拟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为此,团体活动前,教师提前2周公布活动主题并分配角色、布置任务、准备道具;团体活动中,激发同学参与的兴趣并展开积极讨论,分小组对参与者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反馈和评价;活动后要求每个人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反思心得体会。4次活动的设计方案如下(表1)。

图1 基于团体辅导活动的反思教育模式

表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方案

表2 团体活动对反思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检验

二、结果与讨论

团体活动对反思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检验表明(表2),团体辅导活动在改善学生反思状态发展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反思意识的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特殊事件或者新鲜事件态度冷漠;二是在思考过程中对事件缺乏耐心与寻根究底的决心。针对这些问题,辅导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通过群策群力的团体反思推动学生思考深入拓展。为期3个月的活动后,学生对“生活学习中的新鲜或特殊事件探索”(p<0.05)与“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会一直深入思考”(p<0.05)的意识显著提高,说明学生对周围事件开始反应敏感,同时对所关注的问题会深入地、连续不断地思考。

此外,我们借助于团体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自我教育、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思维碰撞产生的激情。合作反思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并使学生的反思走向深化。团体活动后,学生积极“接受别人的评价”(p<0.01)及“相互分享心得、接收反馈意见”(p<0.05)的愿望有显著提升。

2.提高了学生的反思技能

在反思技能培养方面,我们借鉴了D.Sue将反思能力划分成7项子技能的研究成果,在辅导活动中针对各单项技能实施相应的辅导,结果表明学生各项反思技能得以有效改善。比如在活动初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的预想方案形式简单、内容浮浅且不全面。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集体反思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在后期不再草率地得出结论,而是能够冷静思考,“查询相关资源后提出可行的方案”(p<0.05)。又如一些同学在认知冲突时会本能地用原有经验去排斥新变化,或者曲解现实让客观现象适应自己过去的经验,团体辅导活动后学生已能够合理处理认知冲突引发的不良情绪,坦然“承认与他人的差距并向他们学习”(p<0.05)。

3.改善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们对认知策略培养的复杂性有深刻的感悟。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需要个人经过艰苦的摸索,然后在认知结构里不断建构而趋于完善。认知策略本身具有内隐性、缄默性、独特性等特征,再加上学生长期在一成不变的教法熏陶下养成思维方式固化的困难,都为认知策略的养成带来很多阻抗因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陪同学生一起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重组—应用新认知—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此外,为了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我们督促学生在每次活动后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予以反馈。“再反思”的过程是学生重组潜隐、模糊、跳跃的认知过程,也是他们感受反思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自我思维监控与调整能力。

三、结语

当前,在国外反思教育研究硕果累累的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仍未提上教育日程。事实上,反思教育是一项有明确内涵和方向并且很有意义的教育改革,应当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加以推行。我们将反思教育贯穿在一个学期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研究时间短暂、方法粗略,没有将更细化的因素考虑进去,但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有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其中,为反思能力的培养打开新的视角和思路,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Sue,D..The use of reflection in palliative care programme: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ve skills over an academic year.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6).

[2]Margarent,A.,Ortrum,Z..Professional devlopment through action research:case examples in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Syst Pract Act Res,2008,(21).

[3]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我反思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最终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2010SJB880109)

上一篇:美国多元利益集团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策略及启... 下一篇:独立学院艺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