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新探

时间:2022-08-26 12:32:29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新探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会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模式

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必须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从高职会计教育的既定目标出发,依据会计学科教育的自身特点,注重实践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积极探索高技能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的规律和模式,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原则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这一精神,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原则应是:一是深刻理解会计教育的时代特征与行业特征,建立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培养规格和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探索出具有中国高职教育鲜明特色、有别于学校型和工程型的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趋向于“订单式”培养模式。要进一步研究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求的差异性,确定合适的学制。对于会计专业的学制来说,可以短为主、长短并存,有利于实现产学合作、订单培养,最终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三是把课程设置与学生会计职称考试结合起来,突出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运用。四是把在校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来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市场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会计不同岗位群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

(三)高职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高职会计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结构:一是知识结构。包括:职业基础知识,如必要的文学、数学等基础知识,一定的政治、法律知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操作、维护和知识;会计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财政金融知识、税收知识;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能力结构。重点是强化应用文写作、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基本技能,着力培养会计账务处理、内部审计、财务控制能力,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称证书,具备从业应有的职业技能。三是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求真务实、依法理财、遵纪守法、恪尽职守;科学人文素质,即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即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动手能力强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目前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突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职业道德、法律与法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的培养。因此,有的高职会计专业照搬本科培养目标,有的是只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即可等。所以,树立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首要的。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高职特色不明显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也只是中职或本科课程模式的改版,真正具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也很少。在针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的多样化需求。

(三)教学模式陈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模式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会计教学计划不科学。高职院校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安排会计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使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动手能力较差。许多高职院校即使安排了实践活动,也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集中实习,由于课时紧、实习内容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全部实习内容。也有不少高职院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很多学生因联系不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最后只能编造个单位,应付了事。有的学生虽然联系到了实习单位,但由于单位不重视,学生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处理,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二是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企业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_【作岗位。三是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虽然比较重视“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工作,但对岗位的工作职责仍不明确,在教学中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欠规范,不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致使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不到要求会计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较强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在专业师资方面,现有“双师型”教师大多数只是取得了某种职业资格证书,但实际经验较少。另外,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方面都没有落实到位,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五)实践教学条件差,影响学生技能的提高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仍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一是高职院校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由于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达不到仿真要求,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有的高职院校甚至仍是手工实验操作,实训能力和效率低下,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二是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造成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致使学生的专业实习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大大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eI勺提高。

三是有些重要课程实践陛教学效果较差,如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会计教学观念深化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应树立的新观念有: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首先,“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其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是会计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而且要分析解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其次,“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克服过去会计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树立传授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发展教学观。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倡导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行为导向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观。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造能力。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四是树立全方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素质教育观。加强素质教育是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的客观要求。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与协调发展。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四有新人落到实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实施劳动技能教育,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人文科学和艺术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在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抓好文化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方面,要在会计教学计划和专业没置上注重实践技能、应用技能的培养,开发多元化课程,如选修课、必修课、活动课、技术操练等。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审美创美素质的培养,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特长,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是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力求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强调以应用为目的和“必需、够用”的原则。还应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预测等实际操作能力。高职会计课程的设置,应以符合高职层次为出发点,以企业需要为目的,主要设置《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市场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基础》、《综合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理论课程。并且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操作》、《财务管理实务操作》、《出纳实务操作》等模拟操作课程。二是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模拟仿真实训,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财务软件操作》、《审计实务操作》、《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等模拟操作课程的编制与分析,纳税申报表填写和申报的操作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报告的撰写,网络营销业务的一些原始凭证,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三是密切结合会计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增加新知识。由于会计的处理方法是与国家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应企业制度和会计改革的需要,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增加新的知识;另外可以适当增加新课程,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适当增补新内容,促使学生对企业管理、政策法规、会计处理等知识的融汇贯通,使学生对一些具体问题,能够灵活处理,提高其辩别和应变能力。四是加强会计教学教材建设。教材质量必须符合科学性、思维性、启发性、先进性和教学的适用性,这是教材质量的基本要求。然而,高职会计有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所需的教材还应有其自身的特色。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改革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陛的学习。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如在构建专业课与会计职业化考试挂钩模式上,由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经济法》等课程是会计师考试的科目,为了使毕业生具有就业优势,因此,在开设这类专业课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年相关考试的考试大纲,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辅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尽量考试过关,迅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改革会计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际技能。首先,改革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在实践性教学中,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性教学。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企业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再如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其次,改革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的原则是注意新方法的实质效果,以及成本效益和时间限制。会计实践性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在教学工具运用上,应取决于综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每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应有相应的教学工具。运用良好的教学工具主要有:除特色的教材和教案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外,还有会计模拟核算资料、习题集、案例、教学版会计软件、教学录像等。另外,企业的会计核算原始资料、财税法规、股市行情、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等经济资料,也对会计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考试方式上,也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尤其是探索实行学分制形式的考试方式及记分办法,对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评定应进行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四)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一是加强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计算机培训、在职进修、攻读硕士以上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这样,会计教师也才能将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高职院校应鼓励支持会计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考试,如会计职称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计算机资格考试、外语考试等,强化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使会计教师成为既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又有较强实践经验;既有较高学历和职称,又有相关职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二是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其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可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不足的问题。学校也可以轮流选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另外,学校每年应选派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开拓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会计理论水平。三是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技能不足的教师队伍现状,学校应深入到企业将那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会计高手”充实到教学岗位,迅速提高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真正按照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实验室,并且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分别针对各会计职业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岗位模块教学,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专门人才。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训,使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训旧的。要紧密联系行业或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逐步加大比例,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这样能使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再配合实训室里的模拟练习,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这样,既提高了企业财会人才素质,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上一篇:基于渗透理念的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多层次... 下一篇:绩效棱柱模型的公司管理利益相关主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