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计价职能推进研究

时间:2022-08-26 06:49:40

人民币计价职能推进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结算职能显著发挥,但人民币计价职能发展滞后,存在人民币结算与计价出现偏离、人民币计价主动权偏弱、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及大宗商品计价水平偏低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计价,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利用中资跨国企业推动人民币计价,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积极开发人民币计价投资品,提高人民币计价职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计价职能;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境结算

2009年7月,我国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计价职能远滞后于结算职能。目前人民币计价职能与结算职能出现一定的偏离,同时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偏弱,在大宗商品的计价方面介入程度较低。货币的国际化通常按照“结算货币—计价单位—价值储备”顺序,是一个缓慢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民币计价职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发挥。

一、国际市场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国际市场如何选择一国的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货币,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第一种理论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角度出发。一般认为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交易媒介作用对该国货币成为国际计价货币具有重要作用。在外汇市场中交易时交易成本较低的货币会具有更好的流动性,能够有效提高市场效率,该种货币容易受到各国的认可,成为国际计价货币[1]。第二种理论则从货币发行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角度出发。一国具有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供应量保持正常,该国汇率维持稳定水平,则国际贸易更倾向于采用该货币作为贸易的计价货币。第三种理论则认为计价货币的选择与不同贸易商品特性有关。通常贸易商品分为两种,其一为异质化商品,多为工业制成品和高科技含量商品,此种商品的出口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价格支配能力;其二为同质化商品,多为初级商品,此类商品出口商议价能力较弱[2]。异质化商品出口商倾向于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计价,以此规避汇率风险;同质化商品出口商为提高竞争力通常采用美元或进口国的货币进行计价。

二、人民币计价功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异质性等不断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有了较大增强,为人民币计价功能的发挥奠定了一定基础,人民币的计价货币职能发挥有了较大突破。同时,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展开,境外人民币业务不断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量不断增大,人民币计价也有了一定进展。此外,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中的使用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突破,这将极大提高我国在国际商品定价中的地位。但从微观层面看,我国出口商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企业议价能力弱;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市场长期以来的交易习惯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些因素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中计价功能的实现。

(一)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计价偏离

近年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迅速,自2009年7月份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截至2015年末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为12.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3]。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在国际贸易中,境内企业通过人民币签订贸易合同,同时以人民币进行报关,最终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由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计价职能的滞后,当前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和“外币计价、人民币结算”两种业务模式,也就是说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出现了不一致,人民币计价和人民币结算出现了偏离,人民币计价滞后于人民币结算。根据陈雄(2013)的测算,截至2012年末,全国累计共办理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34075亿元,其中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金额14915亿元,以“外币计价、人民币结算”金额19160亿元。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的偏离度为56.23%1[4]。

(二)人民币计价主动权偏弱

人民币计价的主动权强弱,体现了人民币在计价货币中的实力和地位,只有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计价比例,逐渐形成外部网络性,才能提高人民币计价的主动权,保证企业在面临汇率风险时能够有足够的主动性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在汇率变动对本方不利情况下能够坚持本方报价,外商做出一定的让步,这很大程度由货币计价主动权决定。人民币计价主动权则由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异质性等决定,由于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出口商品竞争力较低,导致我国人民币计价主动权较弱。截至2015年末,我国传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20.7%,占比较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承压,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影响我国出口产品计价主动权。从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6)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企业在涉外经济中面临汇率变动对本方不利时,完全接受对方报价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2013年的32%,减少为27%,完全坚持本方报价的比例也出现了一定的提升,说明我国企业本币报价的主动权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人民币计价的主动权仍较弱。目前当汇率变动对本方不利时,完全接受外方报价的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

(三)原材料及大宗商品计价水平低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收支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但人民币在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5)对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中间产品、制成品三个类型的行业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很大程度被迫接受外方报价,定价主动权极弱,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也是受外方报价程度较大,但掌握一定的定价主动权。从事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客户在交易中接受外方定价的比例最高,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货币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成立以来,美元等货币建立了现行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制度框架,在大宗商品计价体系中形成垄断地位,同时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建设还很滞后,开放程度远远不够,与我国经济实力严重不匹配。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金交易占比为例,虽然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金成交量也位列前茅(2012年位居全球第四),中国连续六年黄金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尚不是黄金强国,尚未取得国际黄金市场定价权,这与我国世界第一黄金生产大国和黄金消费大国的地位很不匹配。

三、国际货币计价功能推进模式的借鉴

(一)美元模式

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债务国迅速转变成债权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急剧增强,跃升为全球经济霸主,同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转变成黄金等价物,美元迅速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此外通过马歇尔计划使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通过《牙买加协定》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美元与黄金脱钩,废除了金本位制。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但美元通过其强大的外部网络效应和国际市场使用的“惯性”,成为各国货币汇率参照标准,牢牢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5]。美元通过自然垄断优势,掌握绝大部分国际贸易商品的定价权,同时垄断大部分大宗商品的计价,进一步加强了美元在国际计价货币中的主导地位。

(二)日元模式

日元成为国际计价货币主要是通过参与国际贸易结算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两个途径进行推动的。一是通过优势产业提高日元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权。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通过科技发展迅速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日本通过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品质,形成了汽车、机械、电子等一系列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同时,通过优势产业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占据定价主动权,推动出口企业采用日元进行结算,同时推动企业进行日元计价的贸易融资。二是建立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积极推动日元投资品发展。1986年,日本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积极向国际推出欧洲日元贷款,同时积极发展日元国际债券,国际金融市场中日元投资品日益丰富,与货物贸易中日元计价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和国际化,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国际投资者进入日本国内的金融市场。

(三)德国马克模式

德国马克成为国际计价货币途径主要是通过建设经济合作区,通过先区域和国际的方式,首先在区域内推行德国马克的计价职能,之后才慢慢推向国际。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放开汇率管制,推动马克的自由兑换,以此扩大了马克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此外,德国积极利用区域合作的力量,扩大马克在区域中的计价与结算职能发挥。1957年,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签署了《欧洲经济合作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形成欧洲关税同盟,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之后,在各国的推动下,为了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形成了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各国的资本、劳动力在区域内自由流动,限制商品贸易往来的关税和限额不复存在,进一步提高了德国在区域内的贸易结算量,并逐步提高了德国马克在区域内计价职能的发挥,同时通过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了德国马克在国际计价货币中的地位。

(四)三种国际货币计价职能的推进模式总结

对于美元模式,目前美元已经在国际计价中居于绝对地位,人民币较难介入,且由于国际货币计价具有“惯性”,即贸易双方缺少改变计价货币的动力,因此推行美元模式具有一定的难度。日元模式主要是通过跨境日元结算的推动和离岸市场的建设一定程度推动了日元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比例。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香港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与此相对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德国马克模式中主要通过区域合作,从而推动区域本币计价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我国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等推动区域合作的契机,通过与沿线国家、东盟等地区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地区计价功能发挥,从人民币区域计价功能的实施开始,提高人民币外部接受度,从而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计价货币功能。

四、推动人民币发挥国际计价职能的政策建议

(一)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活跃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随着商品和投资流动人民币也会加速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聚集,人民币境外储备增加。因此我国需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计价功能。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连接沿线各国,加强经济合作,促成与沿线各国的大宗商品交易采用双边本币计价结算,并积极推进采用人民币计价。二是坚持对外投资、援助项目采用人民币计价,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应积极争取采用人民币计价。三是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作用,积极推动实行人民币计价。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金融平台。我国可积极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作用,在对沿线国家的投融资活动中推动人民币计价,从而使人民币计价在沿线国家中形成货币惯性,以“一带一路”助推跨境人民币计价。

(二)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消费国,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影响不断增加,但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计价方面发挥的作用与此极不匹配。因此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建立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远期价格曲线,抢占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契机,积极搭建和完善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平台。以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为切入点,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同时吸引境内外投资者积极参与。在上海自贸区建成八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币黄金基准定价和原油期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人民币期货,使其与原油期货等结合起来,提高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中的地位。通过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使人民币计价更有生命力。二是积极发展配套金融服务,扩大我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国际市场中的应用。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对接,深化两者之间在期货、现货以及场外交易业务的合作,支持交易中心推出对境内外投资者有吸引力的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产品,此外,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为境内外投资者和交易商提供结算、经纪、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三)利用中资跨国企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市场计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大量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形成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中资跨国企业。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经营范围广、跨境交流活跃,对于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计价功能发挥具有重大作用[6]。一是要积极鼓励跨国企业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境外分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以人民币计价,同时在与其上下游企业进行贸易时也要积极以人民币计价,以此扩大人民币计价在跨国公司经贸中的占比。二是要积极支持跨国企业进行研发、设计,增加企业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三是要积极引导中资跨国企业与物流和保险等企业形成合作,在物流和保险等生产方面使用人民币计价,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均采用人民币计价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积极开发人民币计价投资品

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对日元国际化和日元在国际计价货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积极推出人民币计价投资品,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强大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外部网络性,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比例。近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较快,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加大人民币计价投资品开发力度,积极推动政府和各类企业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不断丰富离岸市场中人民币计价投资品的种类,提升人民币在金融市场领域的计价职能。

(五)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异质性

商品的异质性决定了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商品异质性越高,出口企业的定价主动权越大,在面对汇率风险时,出口企业就能够选择人民币计价来规避相关的汇率风险,在与各主体计价货币的谈判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因此,应高度重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时,着力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质和竞争力,以此来提升出口商品的异质性。

(六)积极发挥政府在人民币计价中的推动作用

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人民币国际计价中的推动作用。首先,政府应积极推动在对外贷款、涉外采购以及对外援助等活动中采用人民币计价。日元国际化初期,在涉外活动中,尤其是在对外援助等活动中积极使用日元,对日元国际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必须充分利用庞大的涉外采购和对外援助的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计价。其次,推动对外经济统计中采用人民币计价。再次,政府应当设立人民币计价奖补措施,通过成立财政专项基金,对在国际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的企业进行奖励激励,在涉外企业中树立榜样。第四,加大在涉外经济活动中人民币计价的宣传,积极推动涉外经济主体采用人民币计价。

作者:杨正东 王海全 唐明知

上一篇:境内外人民币与远期汇率的动态关系 下一篇:人民币纳入SDR对工业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