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币”带动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22-06-26 10:16:27

“石油人民币”带动人民币国际化

近段时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加速之势。无论是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首批人民币债券,开启了香港之外的“西方离岸中心”,还是世行与央行签订协议,并委托央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再或是央行调查统计司近日的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报告中阐明的政策立场,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已经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好了充足的准备。

推进石油贸易人民币计价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油价格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跌宕起伏。石油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大大增强了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波。石油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比以往更加突出。石油作为“黑金”已经成为继货币后一种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石油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石油危机与30多年前的石油危机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国际石油金融属性正在不断得到强化。石油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这种“价格安全”模式的实质是一国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影响力问题。

理论上讲,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应该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然而,欧佩克国家虽然拥有石油垄断的供给权,却不具备石油垄断的定价权。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佩克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在无形中受益,而且成了美国控制世界石油生产、运输和价格,进而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一张独有王牌。因此,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

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是,有“中国需求”却没有“中国价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但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2003年平均“亚洲溢价”为2.56美元/桶。根据测算,近两年“亚洲溢价”给我国GDP造成的损失达到0.08%~0.20%。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等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对传统的国际石油计价定价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推进了非美元化的石油交易发展。如今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都在寻求非美元化。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国,人民币近几年来币值保持稳定,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其他国家在石油交易中逐步寻求非美元化,以人民币结算。从严格意义上讲,面对国际上关于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争夺,中国有必要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第二战场”

信用货币的国际化归根到底需要有资源支撑。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也许还缺少更重要的功能资源(能源计价功能)。事实上,货币既是一种价值符号,也是一种价值和财富获取的手段。人民币国际化要真正引领中国由贸易大国、金融小国走向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通常遵循“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基本路径,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其中都演绎了一条国际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径。

当前,全球的石油等能源金融市场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无论是西德州中级原油还是北海布伦特原油。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也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石油定价能力,而且“石油—美元”回流机制,更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得。

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至1.8万亿美元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多年来,欧佩克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也进而影响着全球财富分配的流向。

石油等能源是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波动就大大影响基本收益率预期。由于我国议价能力较弱,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较大(2012年升幅达到5.11%),这样,尽管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仅增长6%,但支付金额却增长了45.3%,汇率和石油价格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中国必须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这将是人民币货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崛起的新路径,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此外,我国还可以与非洲、中东、东盟等贸易伙伴协商,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更多地以人民币计价,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与国际援助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只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占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刊综合)

上一篇:如何监管“地下城”? 下一篇:鲜为人知的一段“国共合作”:共卫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