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26 06:17:35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摘 要: 新课程提出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有意无意地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需要全面认识自主学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成效。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什么是自主学习?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常见的有“填鸭式”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新课程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数学,探究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名数学老师,我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成效,得出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提升自主意识,激发主动性

自主学习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数学课的灵魂,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能使他们乐于参与。为此,我们应当做好“绿叶”,更好地衬托出“红花”。当然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由,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要更多地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

首先,要根据所面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每堂课。其次,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能够使用所学知识点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增强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例如:我在讲授“椭圆的方程”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什么是椭圆?(2)圆与椭圆有何关系?(3)如何画椭圆?(4)如何求椭圆的方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任务,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情境中,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了空间,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适宜创设悬念,提高探究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浓厚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从数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解释,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例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的推导的教学中,我请学生计算:1+2+…+10、1+2+…+20、1+2+…+50、1+2+…+100。在学生计算后,我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是否正确。“秘密何在呢?这些式子有何特点呢?你能快速地算出结果吗?”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我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三、创设质疑氛围,多元化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观点,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这种“问题教学法”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都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之间关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思维多元化。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多方位拓展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主动参与认知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同时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合理利用实验,有效的结合理论与实践

高中数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

“眼见为实”,亲眼所见往往比说教式及课本的描述来得确切明了,甚至可以体会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何实现这一想法呢?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技术如《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例如在指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对于y=a(a>0,a≠1),底数a变化时函数的性质怎么改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很抽象,学生很难给出准确的概括。这时候可应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由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模拟作图,易得出图像,进而直观概括出相应的性质,最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新课程理念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的习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进而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关于区间的认识 下一篇:如何走才使路线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