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与FDI的联动性分析

时间:2022-08-25 06:35:45

我国外汇储备与FDI的联动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FDI迅速变动相应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联动性。结论表明,fdi对外汇储备变动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为此,必须引起对FDI与外汇储备分析与管理。

关键词:外汇储备 FDI 协整分析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来源分析

外汇储备是由一国政府持有、可自由支配和交换的非本国货币。它是一国干预汇市、对外举债的重要保证,也是一国及经济地位的重要表现。当然一国外汇储备也并非越多越好,高额外汇储备也给该国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分析某国外汇储备往往不仅仅看其规模,往往还需看其结构。同时,也必须分析该国外汇储备来源以及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在1992年汇改之前才211.99亿美元,而目前却达2.5万亿。这种超乎寻常的增长过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具体历程大致可以分位以下几阶段:1990-1997年快速增长阶段,1998-2000年稳步增长阶段,2001至今的高速增长阶段。具体增长过程可以从下图(图一)反应:

从上图仅可以看见外汇储备增长趋势,其来源有待进一步分析。粗略看,外汇储备来源不外乎两部分:一是经常项目顺差部分,即出口大于进口部分;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部分顺差, 即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部分。当然,这几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增长因素亦迥然有别。具体来说,有些年份贸易顺差大,有些年份FDI高,又有些年份热钱流入多。热钱流入一般难以反映,但是贸易顺差往往和FDI紧密相关(现有研究中,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我国贸易顺差中相当部分由FDI企业出口,以致他们认为贸易顺差有FDI的巨大贡献(孙文凯、梅松,2009)),因此我们可以肯定:FDI必然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当然,同期我国FDI似乎也呈现了与其一致的增长趋势,这可从下表窥见一斑(表一:1992-2009年我国FDIC同外汇储备变动情况简表):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以及数据观察,我们大略得知FDI导致了汇储备变动,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从数量上来揭示这种关系强弱。

二、1992-2009年我国FDI同外汇储备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经济理论指出:某些经济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意味着经济系统经济系统不存在破坏均衡的内在机制。如果变量在某时期受到干扰以后偏离其长期均衡点,则均衡机制会在下一期进行调整以使其回到均衡状态。另外:如果存在两个序列{Xt}与{Yt},若{Xt}~I(1), {Xt}~I(1),且存在一组非0常数α1与α2,使得α1 Xt+α2 Yt~I(0),则称Xt与Yt之间是协整的。

因此,本文将运用上述思想为基础来研究FDI同外汇储备之间的长期关系。文中数据均来自官方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www.safe.省略)、国际统计局(www.stats.省略)与商务部(www.mofcom.省略)。使用分析软件为EVIEWS。

2.实证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文中所选数据均进行对数变换(当然这不影响实证分析),分别表示为外汇储备Ln(FR),外商直接投资Ln(FDI)。计量经济学上为了消除伪回归现象,通常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对以上两变量进行检验,其数据整理如下:

自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FDI)、ln(FR)两者在滞后一期情况下都无单位根,外汇储备与外商直接投资在滞后1期情况下都是平稳性变量。承上步骤,利用OLS法我们可以建立FR、FDIC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为:

Ln(FR)=-9.071934+2.746886ln(FDI)

…………………………………………………(1)

t=-5.025285 9.368118

R2=0.845800 F=87.76164

从回归方程(1)可以看出:方程拟合程度较好,FR同FDI之间关系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同外汇储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作为协整分析下一步,必须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仍然使用以上方法我们得出如下结果(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之间的确有协整关系。为此,继续运用EVIEWS分析,可以得出其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ΔLnFR = 0.226892 - 0.412623LnFDI +0.205420ECMt-1

………………………(2)

t= (4.073963) (1.544400 )(-2.12575)

R2=0.250014 F=2.333505 DW=1.424865 AIC=-0.427545 SC=-0.280558

方程(2)中误差项系数为0.205420,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他们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程度和方向。因为对数分析可以近似于变化率,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率一定变化往往使长期均衡关系偏离。但是在均衡误差调节机制下,又会使外汇储备变化率回落到原来均衡位置。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计量经济学知识我们得知:两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并不说明他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因此,为了得出外汇储备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长期均衡关系,我们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如表四:

从上面结果分析可知外汇储备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滞后2期的情况下存在着存在着因果关系。至此,我们得出FDI同外汇储备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就决定了FDI一定程度变动必然引起外汇储备变动,进而可能加大金融风险。

三、FDI、外汇储备与金融风险

理论层面,外资流入对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在196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双缺口模型”中得到全面阐释。他们认为只要资金流入能够弥资本形成上的缺口,就可以把资本稀缺国从资本短缺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进而走上健康之路。同时,部分东亚、南美国家引进外资促进了高速发展也为该理论提供了佐证,这也为发展经济学所津津乐道。但是南美债务危机出现使许多国家对外债产生恐惧感,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开始质疑外债,引资结构也转以FDI为主。

诚然,FDI被认为是更稳定的资本流入形式。毕竟FDI所对应更的多是物质资本,也是可持续的资本流入形式。同时,FDI的生产性决定必须持续不断地追加投资,从而有利于形成持续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却不会产生债务负担。不仅如此,资本流入国一旦发生金融危机,FDI同样要承受相关损失,客观上起到分担损失的作用,这有利于避免和化解金融危机。正是由于对FDI的上述认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政策都转而积极利用直接投资,限制间接投资。可以清楚证明这种变化的是,FDI占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总额比重,从1991年的三成升到2000年的近七成(中国也有此趋势),也正是这种思想指致使许多国家外汇储备剧增(尽管FDI并未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它却间接引起了外汇储备增长)。

雄厚的外汇储备当然对储备国经济发展有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但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不仅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也提高了其运行成本。即使一些在利用FDI上成绩卓著、在资本流入方面比较健康国家也同样发生了严重金融危机,或者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例如东亚危机中的马来西亚,而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又与FDI密切相联。一些经济学家更是重新审视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的作用与影响,比如,他们认为,FDI进入东道国后的稳定性既得不到统计上证明,理论上解释也过于简单,因为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企业转手轻而易举,无须涉及物质形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所提出的“火线出卖说”,更使FDI近似于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除此之外,FDI在该国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迅速拆资或者以利润汇出。即使经济金融环境稳定,FDI最终也会由于种种原因撤出,这种撤出势必给该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难度。比如,临时性资本不足,外汇储备不充足引起的国际收支危机等等。

我国目前看,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风险一度加大更不能说没有高额外汇储备影响,从这方面开说FDI也难脱其咎,因为我国为了解决资本不足问题推出了许多现在看来不合理的引资政策。

四、结论与建议

无论从经济常识,还是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都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往往导致外汇储备变动,并且这种变动在长期中存在稳定关系。不过若短期中变动对外汇储备变动影响剧烈,则只有在长期调整机制影响下,二者关系才能维持稳定。

为此,对于FDI引起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以及这种短期波动性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变化会对外汇储备形成冲击,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FDI波动性极大。一旦金融市场风吹草动或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不利逆转,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对FDI流入必须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以监管以避免金融风险出现,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取消引资方面优惠政策。另一方面,FDI就会迅速回流会导致金融市场混乱甚至是经济的全面崩溃,上世纪末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殷鉴。鉴于此,国家势必持有足够数量外汇储备以抵消FDI回流对本国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参考文献:

[1]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美),计量经济学基础(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高铁梅[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郭梅军,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经济评论 , 2006(1).

[4]吴念鲁,重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J],金融研究,2007(7):1-9.

[5]吕进中,外商直接投资收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8(5):70-72.

[6] 胡洪波,FDI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7):42-44.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上一篇:小城镇建设与金融支持的思考 下一篇: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