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时间:2022-08-25 03:29:05

【摘要】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直接食用、真空保鲜、速冻保鲜或加工成罐藏食品的玉米。市场上主要以糯玉米、甜玉米为主。甜玉米是由不同的突变基因引起胚乳突变现象造成的,这种突变...

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鲜食玉米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鲜食玉米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鲜食玉米;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因其风味独特、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于食用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又因其生长期短、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种植户欢迎。鲜食玉米全身是宝,不但可以食用,在食品业、工业、医学上都有很多利用价值,英美等国利用鲜食玉米已生产了2000多个产品,而我国鲜食玉米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功能有待开发。专家预测,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可占玉米总面积的1/4,是未来玉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 特点

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直接食用、真空保鲜、速冻保鲜或加工成罐藏食品的玉米。市场上主要以糯玉米、甜玉米为主。甜玉米是由不同的突变基因引起胚乳突变现象造成的,这种突变基因改变了玉米籽粒碳水化合物的性质,使得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乳浆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如VB1、VB2、VB5、VC等),其口味香甜,易于消化。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的主要区别在于胚乳中淀粉100%为支链淀粉,易于消化吸收,含糖量为7%~9%,干物质含量达33%~38%,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0%~60%,其籽粒绵软清糯,香甜适口,易于消化吸收。

2 发展现状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起步,相继育成了北京白砂糖、甜玉l号、甜单l号等甜玉米品种,70年代以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育成了一批甜、糯杂交育种,如:中糯1号、鲁甜玉1、2号、花糯号等。从种植区域看我国鲜食玉米种植品种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甜玉米,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糯玉米。

3 发展前景

3.1 饲用

鲜食玉米收获期比普通玉米早,且收获时植株茎叶仍保持绿色具有柔软、易于牲畜消化的特点,因此,植株的茎叶可作为牲畜的优质饲料,采摘后的青秸粗蛋白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2倍,用其喂牛,不仅产奶量高,奶中的奶油含量也有提高,是牛、羊的理想饲料。

3.2 食品业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对玉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玉米鲜食已成为一种时尚,很多高级宾馆、饭店为迎合顾客需要,在酒宴增加了鲜食玉米。甜玉米既是水果又是谷物,用甜玉米制成的饮料,既易消化吸收又营养健康,是一种时尚的谷物饮料,除此之外还制成了玉米火腿肠、玉米罐头、玉米真空油炸籽粒。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又兴起了一股粗粮细做,粗粮细吃的风潮,玉米等杂粮面条又成为一种时尚的食品。

3.3 工业中的应用

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产的,玉米淀粉除直接应用外还可加工成玉米糖、乙醇等。糯玉米中的淀粉具有较高的粘性和吸水性,其凝胶透明度高而且稳定,是造纸、纺织、酿酒、建筑等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国际市场糯质淀粉是一般淀粉价格的1.4~7.4倍,美国糯淀粉产量已占整个湿磨淀粉产量的8%~10%,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则发展缓慢,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对糯玉米进行深加工非常必要[1]。

3.4 医学上应用

玉米鲜食有预防癌症病变、防治便秘、防治肥胖病、健脑提神、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2]。甜玉米中亚油酸和纤维素等对人体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软化血管,防治冠心病的作用。玉米须是一味药材,在民间验方中,可治疗糖尿病、胆囊炎、肝炎、高血压、儿童慢性肾炎等[3]玉米花粉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功能,因此玉米也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3.5 其他应用

鲜食玉米的秸秆和穗轴可作为燃料,苞叶可编织成坐垫、地毯等工艺品。玉米秸秆还可以生产食用菌。在观赏方面可做成鲜食玉米盆景。

参考文献

[1] 张功礼,柳金山,陈志性,等.关于优质专用玉米发展前景的思考[J].种子科技,2000(3):144.

[2] 杨若明,季玉田.玉米鲜食的功效和鲜食玉米的研究开发[J].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40-42.

[3] 许新新,詹勇.玉米资源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5):53-54.

[4] 孙成学,蔡健.优质食用玉米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3(4).

[5] 胡建广,王子明,李余良,等.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J].玉米科学,2004(1).

[6] 郑大浩,李艳茹,郭彦.甜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3(3).

作者简介:玄宏侠(1979-),女,汉族,河北省迁安市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工作。

上一篇:半夏的高效种植技术 下一篇:高油大豆栽培的高产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