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栽培的高产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14 12:56:40

高油大豆栽培的高产技术要点

摘 要:高油大豆由于出油率高,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经济价值很高,所以很受种植者欢迎,但在种植过程中,虽然是高油品种,如果种植技术不到位也同样达不到理想的产量,本文主要就高油大豆的高产技术进行探讨,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密植;精量播种;迎茬;覆膜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1 窄行密植技术

1.1 品种选择

这种技术的重要特点就是行间距小,植株的密度大,所以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矮秆、半矮秆的抗倒伏品种,而且选择的品种一定要耐密,由于是密植,如果选择的是不耐密的品种会因植株过密相互挤在一起,这样就会造成秧苗的徒长而不结荚。

1.2 土壤条件

窄行密植有3种模式:平作密植、大垄密植、小垄密植。在具备地多人少、除化学除草效果好、采用机械耕作的地区可采用平作密植,但由于平作模式,在大豆生育期间不进行铲趟,对土壤的增温、防旱、抗涝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要具备耕层条件深厚、地平土细才可以。如果土壤温度较高、富含有机质,有条件细致管理的地方可以采用大垄密植,但大垄密植因为垄上行数增加,对机械耕作要求较高,同样也要土地平整、土细、地表干净。一些土壤肥力较低和土壤温度不高的地区适宜采用小垄窄行密植模式。

1.3 增施肥料

营养的充分供应是高油大豆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增加出油率的基本保障,由于是窄行密植,增加了株数,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单株所得的营养会有所减少,为了弥补养分的不足,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要酌情增施肥料,一般结合翻耕大量施用农家肥。同时,还要追施氮磷钾,一般农家肥要比常规垄作增加1倍,化肥的增施也要增加15%以上。有条件要进行测土培肥,根据地力喷洒些微肥。

1.4 清除杂草和精量播种

由于大豆是短棵作物,其生长优势和竞争力都不如高棵作物,所以杂草对于大豆的影响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窄行密植的方式,本身植株需要营分就多,如果杂草生长过快,再来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那么对于大豆来说,想壮苗壮秧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窄行密植的大豆,由于植株过密,生育期间田间作来十分困难,要在播前或播后做到彻底的化学除草,实现一次成功,防止草荒的发生。密植对豆种来说是用量很大的,要用合适的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避免播种过稀或过密的现象,过稀达不到密植的目的,过密又会影响植株的生长,浪费种子化肥还达不到丰产的目的。

2 垄三栽培技术

垄三的技术核心主要是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这3项技术紧密结合,一般能达到增产20%以上的良好效果。

2.1 深松

对土壤进行深松,深度要破犁底层,基本在30cm左右,深松部位可以是垄体,也可以是垄沟,也可以是全方位。深松的效果是把耕作层加深,对于耕层的结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深松以后,土壤虚实结合,透气性、保温性、蓄水性、防旱抗涝性能都得到增强,由于透气增强,土壤中的氮气增多,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

2.2 深施肥

以往的施肥由于过浅,种子和化肥深度接触,在发芽和出苗阶段,由于根系尚未发达,很容易出现烧苗、烧种的现象,这时候根系还不能吸收肥料。由于雨水的渗透冲涮加上挥发,化肥利用率很低,深施肥可分层进行,用化肥施在种下10cm左右的深度处做种肥,这样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2.3 精量播种

精量播种就是控制单个植株之间的行距和株距,让植株分布均匀,这样对于光照的分布、养分的吸收、水肥的分配都能有个较好的协调,改善大豆的生长条件,群体结构的搭配更加合理,现在的播种机多数都单粒播种,能做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行距株距都是可以调整的,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和质量,效率很高。

3 重迎茬控制技术

传统的耕作方式,大豆种植时最忌重茬或迎茬,因为这2种茬口都会造成大豆的减产,但如果实施重迎茬控制技术,就可以做到不改变茬口种植大豆,在重茬迎茬的情况下不减产或减产幅度减小。

3.1 合理轮作

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风沙盐碱土地区以及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1a。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重茬年限也不可过多。

3.2 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要避免原垄怀种。

3.3 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

通过重施农家肥,合理搭配化肥,进行测土培肥,根据土壤中所缺元素进行适量的补充,以满足大豆植株的生长需要,并且在适当的生长期适量补充微肥,用以弥补因重迎茬给大豆带来的生长劣势。

3.4 搞好地下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做好大豆的根蛆、孢囊线虫、根腐病的防治,可用种衣剂,也可以用一些化学药剂比如克百威、多菌灵、氧化乐果等进行拌种或闷种,对于防止这些地下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

4 垄间覆膜栽培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可起到保墒、增温作用,有效解决东北地区干旱少雨、热量相对不足等突出问题,可使大豆生育期延长,提高光合利用率,增产增收。垄间覆膜是在秋翻地的基础上,播种之前进行机械起垄,将原来的60cm的3条小垄改成2条90cm的大垄,并结合整地施足优质农家肥和复合肥;再人工开沟滤水、施肥,封闭灭草;人工覆膜,等距扎眼点种。

作者简介:范洪岩(1980-),男,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

上一篇: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油菜生产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