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中实现环保的教育

时间:2022-08-25 09:13:00

如何在教育中实现环保的教育

摘 要: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渗透,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生态环境 意识教育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知识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方式,如何利用课堂这块主要阵地去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哪?首先,生物教师要备好课,努力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在把环保意识渗透进去。

比如:结合生物课中细胞癌变和遗传病发生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各种化学致癌物、放射线、病毒等对环境的污染都可能激发身体中正常细胞内的某些正常基因发生突变,结果使人患上癌症或者各种遗传病。结合食物网和食物链的知识能够使学生明白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一切破坏食物网和食物链的行为都会破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最终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污染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理解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不仅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而且是环境受到非常严重的污染等等。

其次教师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通过课堂教学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环保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而不是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所以教育教学方法应该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光盘等)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各种环保方面的知识材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与环保有关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环保知识,这样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把讲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总结。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结合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能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耳闻目睹,效果更为显著。

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专题活动。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在校内定期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披露环境污染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生物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等。并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关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上有关生态环境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报道,定期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一些重大生态事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让生态意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结合书本一些知识带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某些具体工作,如带学生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去化工厂等企业了解治污措施;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和护林宣传和实践活动。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做起。

总之,生物科学在环保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在当前学校环保教育普遍开展之时,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并将之运用日常生活中,尽及之长为环保教育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责无旁贷。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的爱心、耐心、责任心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