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

时间:2022-09-30 01:53:33

【前言】学校教育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的歧视。古时候就有对自尊的描述,《礼记·表记》中写道: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韩非子·诡使》中“重厚自尊,谓之长者”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中的:缠墨者,蔑董,自尊其教,固不...

学校教育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

摘要:自尊即自我尊重。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对社会存在的个体而言,自尊不仅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就无可厚非的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关心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尊,使他们获得社会和自己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成人、成才。

关键词:自尊;学校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04-02

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最关注的问题,但是道德教育该从何开展一直是一种困扰。如何从实践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成为道德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道德教育工作者应避开传统道德教育的模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心学生,让学生获得自尊,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何谓自尊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的歧视。古时候就有对自尊的描述,《礼记·表记》中写道: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韩非子·诡使》中“重厚自尊,谓之长者”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中的:缠墨者,蔑董,自尊其教,固不足凭。由此可知,自尊是个体得到肯定的自我评价后引起的自爱、自重、自信以及期望受到他人、集体、社会尊重与爱护的一种心理。心理学上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其次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二、现行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自尊

国家很早就提出素质教育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现行的教育模式还是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现行的教育模式使学校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应试教育目标追求忽视了学生的自尊。目前,全国大多数的中等学校都采取外在控制理论的观点进行教学,从不把学生的基本需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步入学校之后就失去了自尊。如何避免学生这种失落感的出现并不会被老师或者学校关注。对于这些低成就感的学生,老师都会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学校追求自己的名声,把名声看成是保证学校声誉最大的保障。就学校和老师的自身利益而言,为了提高升学率,只能放弃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不去关注学生自身心理的需求。这样就会造成好的学生自尊得到最大满足,成绩越来越好,差的学生自尊永远得不到满足,成绩越来越差。

2.大班化的教学会失去对自尊的关注。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说过,学生在学校不念书的问题在小学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小学生需求上的满足主要在于关爱和归属感。这类需求,在大部分小学所实行的“包班合科教学”得到满足,而且远比初中或高中的“跑班式分科教育”来的容易。在中国依然存在着大班化的教学模式,选择性的择优和选择性的放弃学困生是大班化教学的一个普遍准则。如果班级人数少,教师必然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及时的关注,并且耐心地帮助学生,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那么在问题得到解决后这些学生就必然会获得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就会换来学生对自己和对老师的尊重,这种尊重的获得也就会产生所谓的自尊。因此,相比于大班化的教学,小班化的教学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尊的培养。

3.传统教学模式有碍于自尊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学生的学和老师教的基础上。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学生被动的接受,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因而自尊很难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然而,传统的教学远不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自尊,这源于从事传统教学活动的老师完全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控的条件下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自尊。

三、学校教育该如何让学生重新获得自尊

学校教育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尊。

1.权力的生活,让孩子获得自尊。权力,在战前以生存为主要关怀的社会中是很难存在的,但是事实上它在人类基因结构上所占的比重,跟我们现在一样的多。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除了极少数非常富有或非常有才华的人享有权力,人们当时心甘情愿的接受没有权力的生活。然而,即使在战前以生存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大部分的学校在教学环节中也会给予年幼的学生大量的关怀和温暖。爱,绝对不仅仅是和平的社会所独有的。

正因如此,当一个小孩权力需求受到威胁,或者被老师认定是失败的——为师者虽有绝对的权力这么做,但这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为老师是孩子所接触过最权威的人,老师的否定会彻底击毁孩子脆弱的自尊。笔者认为,孩子不应该被认定为失败,反之应该且必须给予他许多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告诉他,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终究会获得成功。所以,学会关心是使得孩子获得自尊最好的方法。

2.团队合作,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尊。通过两人或五人学习团队的协力共学,学生可以获得归属感,从而获得足够的自尊。学习团队成员可由老师挑选,以便涵盖低、中、高不同学习层次的成员。归属感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初步动机,一旦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那么即使是先前不用心学习的学生也会愿意用功学习。一般对于高学习成就感的学生而言,他们都会有很强的自尊和希望进步的决心。高学习成就的学生通过协力共学会发现,帮助低学习成就的学生能让他们获得需求的满足。低学习成就的学生也会发现,需求的满足让他们能够为团队努力的成果作出贡献,因而凡是他们能够贡献出来的都是对团队有帮助的。老师可以根据某种标准来调整各个学习团队,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绩优团队的成员。团队合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成就感的获得最大化,也是最容易获得自尊的途径。

3.班会讨论,有助于学生获得自尊。班级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但是必须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笔者认为班会讨论是一种较其他活动更加有助于获得自尊的活动形式。班会可以讨论不同的话题,可以是关于家庭及社会的一些热门话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轮流成为班会的主持人,让每个人都发言,让其他同学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最后由教师做出评价。老师的评价须以鼓励同学为目的,对所有同学的观点都要进行肯定的回答,让每个同学从班会的讨论中获得满足感,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最后让同学进行总结,不需要长篇大论,写点自己的感想,可以很简单,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这种班会能让在学习上获得低成就感的学生,获得从学习上得不到的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自尊。老师要鼓励、关心学生,告诉他们,其实你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没有对错之别,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在学业上有所作为。因此,发动班会也是个非常有效的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尊的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自尊的获得,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效果会更加的有效。低年级可以进行团队学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班会讨论。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关心学生,给予低成就感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会比其他方式所获得的成效更大。因此,不论是班会还是团队合作,关心学生之所需是使得学生获得自尊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威廉·格拉瑟.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威廉·格拉瑟.没有失败的学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檀传宝.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1).

[4]班华.学会关心——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12).

[5]冯建军.德育怎样关涉人的幸福[J].中国德育,2011,(5).

[6]朱小蔓.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指导老师:孙德玉教授。

上一篇: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