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家庭发展观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25 02:16:37

少数民族家庭发展观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米小艳(1986-),女,回,籍贯: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现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3级在读研究生。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性俨然成为中国人家庭生活的主要情境之一。另一方面,21世纪以来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又为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带来后现代性生活情境。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后,各地掀起了宣传、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而其中家庭发展观问题更是我们所应该研究的。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发展观是否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庭;婚姻;养老;科学发展观

我国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期,研究家庭发展观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结构、历史、观念变迁意义重大,对更进一步阐释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现实依据。本文选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当地的家庭婚姻观、家庭教育观、家庭养老观这三方面对家庭发展观展开论述。

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于1953年,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现辖3镇12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3.25万人,其中回族23.1万人,占总人口的69.5%,是目前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县有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463处,其中伊斯兰教活动场所444处、佛教13处、道教6处;有宗教教职人员1048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1015人,佛教教职人员11人,道教教职人员22人,有伊斯兰教协会和佛教协会2个宗教团体。

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家庭婚姻观

婚姻观,简单说,就是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和态度。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西方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认为婚姻不存在道德问题。而中国人的婚姻观从过去到现在发生着很大变化。21世纪是全球巨变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着高新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接受着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男女同性恋”、“变性婚姻”、“丁克家族”等等现象不断出现。这些现代社会的“异形儿”,深深触动着有传统婚姻情节的人们,也触动着我们生活所建构起来的一些偏见和前见。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家庭婚姻观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因受传统观念和的影响,始终把婚姻视为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本着爱家和跟爱人和睦相处的原则来发展婚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5%,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由于从小受《古兰经》和《圣训》的熏陶,每一个穆斯林的婚姻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同时,以《古兰经》为基本准则,以《圣训》为依据,由真主的口谕、圣人的教训、父母的责任、双方自愿、媒人介绍等共同缔结而成。穆斯林婚姻有其特定的择偶标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共同的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基础;其次就是血缘限定,禁止近亲、血亲婚配,这与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是相通的。在婚姻的缔结方面,反对任何形式的买卖、强迫婚姻,一切遵从双方自愿的原则。一般为了表示庄重和严肃,都会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阿訇在婚礼上念“征婚词”,这也是在信仰上对婚姻的一种肯定。离婚也是双方自愿的,但必须是各方调节无效的前提下,才能离婚。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家庭发展观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主要是反对独身主义,坚持信仰第一,人品为重的择偶标准,值得现代人借鉴和学习。

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最直接的第一任老师,并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方向。

由于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发达,所以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家庭都分外关心呵护其婴幼儿的成长,只不过不同的民族在关心体贴的表现方式上各有不同,从而形成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教养方式。一夫一妻制家庭是近现代许多少数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单位。在家庭中,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少数民族儿童正是通过家庭中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才完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启蒙和最初的认同。在经历了长年自发的教育实践活动之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些与本民族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家庭教育观。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是甘肃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全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的大背景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张家川县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家庭教育观。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大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出外打工、经商,把孩子从小就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只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很多孩子在四岁以前就是由爷爷、奶奶负责教育,他们通过言传身教,从小就给孩子注入了本民族的文化,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民族文化在他们的头脑中也将根深蒂固,由此,祖辈们就已经完成了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启蒙及最初的认同。随后,孩子们跟随父母,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不过在家里,长辈们无时无刻都在向孩子传承本民族习俗,比如,每年穆斯林斋月里,九岁女孩和十二岁男孩在长辈带领下都要接受一个月的斋功磨练,同时,开始学做礼拜。在张家川,家庭教育观是在立足民族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科学性,并最终实现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科学性与民族性相结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信仰,让信仰支撑他们为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家庭养老观

少数民族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同时,由于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动,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宗教活动规定中,把孝敬父母列为第一位,不孝敬父母者,所做的一切功修都不成立,孝敬父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国家,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尊老爱幼”过来的,所以在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中,养老是人人都应做的事。上辈人子女多,子女轮换照顾父母,父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很健康。到了现在,虽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养老依然倍受关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农村,老年人在生产劳动中的绝对权威受到了挑战,家庭成员对他的依赖型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从社会经济条件上来说对老年人优先照顾的政策难以得到普遍施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些传统文化已不适应现实条件要求,在外来文化的作用下,一些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变化。老年人原先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由于掌握经验而占据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传统习俗以及宗教教义中关于尊老养老的规定已经被视为落后,而被年轻人忽视遗忘。但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对老年人养老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在为人们所传播和发扬。

结语: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发展,在遵照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融入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家庭发展观方面注入了新的思想,为科学发展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践行提供了一些思路,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越走越好的。(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论文为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号为ycx14055

参考文献:

[1]陈是麟.家庭养老是我国现阶段养老的主要方式[A].老年学论文集(四)[C]2001年.

[2]蒋国河,闫广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现状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02).

上一篇:规则如何作用个人理论选择 下一篇: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