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背景下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24 08:52:20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摘要] 自2005年7月我国启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升值态势,同期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从黑龙江省贸易总量、贸易方式、贸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贸易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贸易方式;贸易结构;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F72 [文献标识码] A

一、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新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呈现持续升值趋势。在此背景下,近年来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由表1可知,1990—2008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14.9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67.9亿美元,2005—2008年增长势头更为强劲,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9亿美元;2008 年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出口额由2008年的165.7亿美元骤降到2009年的100.8亿美元,降幅达39.2%。2010年,黑龙江省外经贸部门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引导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省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0年底,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1%,再创新高。

二、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方式与贸易结构分析

2005—2010年间,黑龙江省一般贸易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005—2008年年均增幅达到50%以上,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0年外部经济环境逐渐好转,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促进贸易发展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一般贸易扭转了不利的发展局面,年度增幅达70%(详见表2)。

相比而言,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深远,短期内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的贸易规模,另外,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也更容易受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消极影响。

由表2数据可进一步发现,2005年一般贸易占比仅为41.88%,其后逐年上升,2008年占比为65.28%,2010年高达69.8%;与一般贸易变化趋势相反,边境小额贸易占比呈逐年递减趋势,2005年边境小额贸易占比为38.5%,2010年占比仅为19.7%,已不足20%;加工贸易占比一直偏低,除2009年为5.2%,其余观测年度均不足5%。造成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是: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逐年攀升,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额在2008—2010期间小幅萎缩,因此以上两种贸易方式占比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尤其显著,汇率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出口减少;而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际环境恶化,各贸易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贸易国的产品需求,造成加工贸易的发展举步维艰。

从贸易结构看,黑龙江省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11年前10个月各月出口占比均在90%以上,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甚小;进口商品则以初级产品为主,除1月份以外,占比均在80%以上(详见表3)。

以上分析说明,黑龙江省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从前有较大提升,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优化,工业化发展水平有所提高。这正与黑龙江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导向相符合,另外,资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进口也有助于实现外贸均衡发展。

三、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复苏前景不明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外贸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贸易政策,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自2010年开始外部市场逐渐回暖。另外,黑龙江省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成效显著,资源类商品进口步伐加快,2010年全省外贸形势出现好转,实现较快增长,但主要呈现的进口的单方面拉动。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并未得到根本转变,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黑龙江省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明朗。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出于保护本国制造业的目的,利用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以此来削弱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崛起中的东盟、“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寄希望于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断挤占我国的世界市场份额。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出现,争端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渗透,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不容小视。

(三)人民币稳中有升,外贸企业压力增大

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产品外币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削弱了我国低成本优势,致使黑龙江省外贸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 对策建议

(一)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地缘优势,着力扩大对俄贸易规模,提升对俄贸易层次;同时,坚持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降低市场集中风险。

(二)促进进出口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制定政策激励出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同时扩大资源性、原材料产品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的进口,实现外贸均衡发展。

(三)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黑龙江省应立足于资源、产业、人力等比较优势,整合发展优势产业,搭建吸引外资的优势平台;要着眼于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具有发展潜力和能够延长产业链条以及提升产业层次的招商引资项目,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娟. 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

[2]王庆江,秦凤翔. 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财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09(10).

[3]刘崇献,张自如.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06(10).

上一篇:改革方案如何预期? 下一篇:《唐律疏议》为什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