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及其治理

时间:2022-08-24 06:28:29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及其治理

【摘 要】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为普遍存在。文章从披露内容、披露程度、披露方式、披露时机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印象管理的主要表现,进而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标准化披露、强化社会责任信息外部监督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级机构的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印象管理

*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A6302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0MS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现代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逐渐渗透和强化,人们在关注公司经济责任履行的同时,也日渐关注公司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与安全、劳工权益保护、慈善捐赠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表现。2006年9月,深交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性披露;2008年5月,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建议上市公司独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这些规定促使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年递增。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提高的同时,披露质量并未有相应的提高,披露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沈洪涛和金婷婷,2006),印象管理行为较为普遍。

二、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印象管理的主要表现

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控制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Rosenfeld et al.,1995)。将其应用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领域,即公司利用语言信息的特点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空白,通过有意识地操纵信息披露的内容、程度、方式和时机等,试图控制公司信息受众对公司的印象,从而最终影响他们与公司相关的决策行为。

(一)披露内容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方面的印象管理表现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社会责任信息类型的选择性披露。扩大披露内容的要求与日俱增,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不仅限于环境,还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问题(李章华和朱 ,2008)。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信息应当包括环境保护、公平雇佣、员工参与、社区服务、慈善捐赠、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国内,随着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矿山事故和员工跳楼等一系列负面社会责任事件接连发生,人们日益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和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相关的信息披露需求日益增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存在高度选择性,对行政管制、法规约束较多的环境信息和有利于体现公司积极形象的社区服务和慈善捐赠信息披露相对较多,而其他类型的社会责任信息相对披露较少。李娟(2012)、沈洪涛和金婷婷(2006)的研究都揭示了这一点。

二是不同性质社会责任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披露内容“报喜不报忧”、“假、大、空”现象普遍。在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不太愿意多讲自身的缺点和过失,担心给公众造成不良印象(李章华和朱 ,2008)。随着外部监管尤其是媒体治理效应日益显现,刻意隐瞒负面社会责任事件的行为一旦被动曝光,反而会产生更大的破坏性后果。从当前的披露现状来看,这一趋势显然还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许家林和孙清亮(2010)利用上市公司2009年的271份综合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将有亮点的部分浓墨重彩作为披露的重点,存在不足或未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则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吉利等(2010)对我国报告年度为2005—2008年的311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内容分析,也发现没有任何公司披露不利于自身的信息。

三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表现形式选择。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属于自愿性披露的范畴,披露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自由、多样。客观而言,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增强信息披露本身的吸引力,尤其是对非专业财务分析师而言。宋献中和李诗田(2009)选取2005—2007年的92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超过41.3%的社会责任报告在其正文中放置各类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信息使用者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信息的披露形式作出反应。梅跃碧(2009)对从巨潮资讯上收集到的65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1.67%的报告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数字信息,有27份(45%)含有照片或图表。

(二)披露程度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的印象管理主要表现在有无货币化披露、有无数量化披露等定量信息披露方面。在我国,社会责任信息非货币化为主的披露形式为印象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虽然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逐年上升,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特别是具有实质性的关键定量指标信息严重匮乏。许家林和刘海英(2010)选取125家央企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多以定性语言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热衷宣传公司的功绩,但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绩效指标披露分散,少有企业编制关键绩效指标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构商道纵横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它以579家上市公司的报告为样本做定量指标评估,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关键定量指标平均披露个数不足2个,56%的上市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以环境类指标为例,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耗水量指标上,上市公司的披露程度都不足1%(于娜,2012)。

(三)披露方式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包括媒体和官方网站(含临时公告)、公司年报及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三种实现方式(尹开国等,2012)。2009、2010、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数量分别达到371、483、531份。与此同时,有关社会责任的临时公告、媒体和官方网站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披露也日益丰富。但总体而言,现有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还较为单一,系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年报和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所占上市公司比例都较少,网站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各类披露方式间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整合。静态披露较多,持续、动态以及允许交互信息反馈的披露方式不足。李正和向锐(2007)、宋献中和李诗田(2009)等人的研究都指出了上述问题。

(四)披露时机

披露时机管理主要表现为公司管理层刻意控制信息披露时间以规避管理责任,瞒报、延迟披露负面社会责任信息现象突出。例如,在2011年3月15日被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之后,双汇发展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的预约披露时间从3月31日延迟至4月29日,可以理解为双汇发展为了弱化“瘦肉精事件”的负面效应所做的择时管理。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印象管理的治理对策

适度的印象管理无可厚非,理应是企业公关、声誉、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印象管理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劣币追逐良币”,垃圾信息泛滥,缺乏应有的决策价值。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上交所510家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和决策价值进行了整体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都较低。江炎骏等(2011)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整体水平不高,投资者认为企业的行为不够真诚,导致企业没有取得显著的市场反应。当前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要增加披露数量,而是要从决策价值方面提高披露质量。在实践层面,如何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外部监管、切实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是当务之急。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标准化披露

克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别是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过度印象管理问题,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类似于会计准则的制度体系,以将披露内容、方式及其量化程序进行标准化。具体而言,一是要引进、发展并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报告规范。目前,社会责任履行及其报告的相关标准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行的指南(GRI)、联合国启动的全球契约、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证署推广的SA8000、英国标准协会发行的管理可持续发展手册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跨国企业指导纲领。以采用比例最高的GRI为例,该指南列出了对大部分机构都十分重要且适用的50项核心指标及对某些特定机构可能适用且重要的29项附加指标,其应用等级要求还对具体披露标准、披露管理程序和绩效指标提出了明确等级分类,有利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规范化、可比性披露。二是要在遵循通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标准化行业性披露指标体系。借鉴欧洲铝业协会、美国石油协会和英国化学工程协会等已经出台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标体系的经验,国内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可由各行业协会具体制定并推行,时机成熟之后可另由证券监管部门或交易机构出台针对行业的披露规范或指引。

(二)强化社会责任信息外部监督机制

总体而言,目前亟待加强以下三种形式的外部监督机制:一是政府监管。何丽梅和朱红(2012)执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0.52%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现时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够完善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政府监管应能起到弥补市场化自发披露失灵的功能,规范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违反强制披露规则的行为给予严格处罚,提高违法、不当披露成本。二是社会责任报告外部审验。独立的外部审验机构可以利用其专业技能和审计标准对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鉴证,并独立审验意见,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媒体监督。媒体通过提供持续的新闻曝光、社会评论和舆论参与平台,能够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声誉及其行为动机,已日渐成为现代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方式。“假、大、空”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如果被媒体挖掘并报道,将对公司经营和管理层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强化媒体监督有助于扭转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中的过度印象管理趋势。

(三)引导和规范第三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级机构的发展

第三方评级机构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模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大量出现后的产物。在美国,由KLD研究与分析有限公司(KLD Research & Analytics,Inc.)编制的多米尼指数(Domini 400 Social Index)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以社会性与环境性议题为筛选准则的指数,其筛选指标主要来源于公司各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据、资料,业已成为社会责任投资机构的基本管理工具。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ankins CSR Ratings,RKS)等少数机构已陆续推出了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评级数据,这对于增进公众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知、吸引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注、支持关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议题的各类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推动评级机构自身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独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可比性,为社会责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客观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信息,将成为约束、激励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积极因素。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于各类利益相关者来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在此背景下,以社会责任信息为主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受到普遍关注。然而,与当前国内上市公司投资者所面临的过度盈余管理现象相似,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提高的同时,披露质量并未有相应的提高,印象管理行为较为普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归纳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披露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时机四大类印象管理行为类型及其具体表现,进而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标准化披露、强化社会责任信息外部监督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级机构的发展三个方面系统提出了治理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Rosenfeld, P., Giacalone R. A., Riordan C. A. 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 Theory,measurement and practice[M]. London:Routledge,1995.

[2] 何丽梅,朱红. 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社会责任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5).

[3] 吉利,冯利花,王环环.组织印象管理对CSR报告质量特征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13).

[4] 江炎骏,徐勇,刘德格,周美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

[5] 李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印象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

[6] 李红,王建琼,屠嘉.管理层印象管理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财会通讯,2009(7).

[7] 李章华,朱 .三重基线——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梅跃碧.从印象管理管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J].会计之友,2009(2).

[9] 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J].会计研究,2007(2).

[10] 沈洪涛,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

[11] 许家林,孙清亮.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与思考[J].财会学习,2010(12).

[12] 尹开国,刘小芹,陈思琴.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特征及披露方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10).

[13] 尹开国,张兆国,刘华.公司社会绩效决定因素研究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2010(5).

上一篇: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反馈机制研究 下一篇:民营企业会计稳健性、银行关联与债务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