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时间:2022-08-24 04:56:51

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 要 对珠三角地区部分职业院校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及访谈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线学习者的认知态度、投入时间、学习类型、学习参与活动等方面现状调查;课程内容设计、学习资源类型、学习平台功能等在线学习需求调查;学习者状况、学习平台、课程情况、环境情况等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针对调查分析及访谈情况,提出职业院校学校层面要给予在线学习的战略支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培训工作、校企合作推进在线教育等建议。

关键词 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学习平台;高职院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4-0036-0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线学习逐渐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线学习以其开放、灵活、不受学习时空局限以及支持个性化学习等特点获得了全球学习者的青睐。

关于在线学习,学者们没有严格的定义,大部分都是描述性的。泰瑞・安德森(Terry Anderson)指出,在线学习是通过因特网获取学习资料,学习者与学习内容、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互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支持,以此收获知识,建构个人意义,并伴随着学习过程一起成长[1]。约翰・巴格利(Jon Baggaley)称在线学习为“一场新约运动”,不过是在线教育的升级版而已[2]。钟志贤教授则认为,在线学习(E-learning)也就是网络化学习,即在网上建立教育教学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3]。

在线学习的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并不断演变出更多的学习形式与模式,如典型代表MOOC、SPOC等等,也有学者认为,网络学习、E-learning以及数字化学习等都属于在线学习的范畴。本研究中的在线学习取广义的范畴,既包括MOOC、SPOC等典型的在线学习形式,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E-learning学习形式。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完成学校专业课程安排的同时,也通过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线学习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在线学习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阐释和反思,将为未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启示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线上调查的方式,分别选取了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东莞等地的15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12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发放问卷381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有效率为93.4% ,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要求,利用 SPSS 和 Excel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本研究中问卷内容设计主要维度如表1所示。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大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弥补在线问卷调查数据的不足,选取了部分学校的大学生对其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你学习过哪些类型在线学习课程?你学习的时间长度、媒体设备、参与的线上学习活动有哪些?你在线上学习感受是怎么样的,遇到过哪些困难,对在线课程或者平台有什么建议?研究结果的分析对应调查研究的目标,主要从职业院校学生对在线学习态度、学习现状、学习需求以及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三、对在线学习态度与参与现状的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如下:男生189人(53%),女生167人(47%);大一、大二、大三分别为98人(27%)、124人(35%)、134人(38%)。在专业分布上,以工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62.1%,符合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点,年级和性别分布较为均衡,样本结构合理。

(二)对在线学习的认知与态度

在对在线学习认知与态度的调查中,样本总体上有68.0%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对专业学习和发展有明显帮助,有28.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认为没有帮助的占3.4%。研究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态度倾向进行了交叉统计,具体见表2。尽管各年级学生对在线学习作用的认识比例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职业院校大学生对在线学习的积极作用基本形成了共识。

(三)参与在线学习的现状

1.对在线学习投入时间的分析

总体样本学生平均每周用于在线学习的时间在7小r以上(即平均1小时/天)的占65%,可见在线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较为普遍,但学习时间在10小时/周以上的学生比例仍然较低,仅占29%;学习时间不足3小时/周的学生也有13%的比例,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方面存在不平衡状况,学习投入的时间总体仍然不足,这与高职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及自律性较弱有一定关系。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投入时间的交叉分析发现,大一新生在线学习投入时间相对较短,投入时间在6小时/周以内的占较大比例,为62%,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时间投入上总体多于大一新生,投入时间在7小时/周以上的学生分别占72%和77%。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对在线学习时间有了更多的投入。

2.对在线学习类型的分析

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最多的在线学习依然是网络教学课程(占84%),而这些课程大部分由专业教师督促引导学习。其次是微课和视频公开课,分别有44%和26%。而如火如荼的慕课课程,表示学习过的学生仅占12%,可见幕课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亟待加强。具体见图1。

究其原因可能有几方面:首先慕课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我约束力不够强;其次,当前的高等教育优质慕课课程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足。因此,未来开发面向职业教育的优质慕课课程或许可以吸引更多的高职学生加入慕课学习的行列。

3.对在线学习活动的分析

“从设计的角度看,在线学习活动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监管规则、学习支持、评价规则和学习资源6个构成要素。”[4]关于在线学习活动的分析,可以视为是对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研究的一部分。学生对在线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图2可见,在线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最多的活动为“阅读教学课件PPT”,占85%以上,其次为“观看在线视频”(61%)和“完成在线学习任务”(51%)。而师生交流(21%)以及同伴交流活动(17%)较少,主动学习拓展资源的学生更少(16%)。可见,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在线学习主要以阅读课件和观看教学视频的自主性学习为主,线上学习师生以及生生交流较少,协作学习与交流尚不足。

四、对在线学习需求的分析

(一)对课程内容设计的需求分析

根据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将大学生在线学习课程内容设计的需求归为以下8项,对样本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学生性别进行了交叉分析,见表4。

通过分析,样本总体上有78%的学生希望“教学课件或视频生动有吸引力”,在男生中该项比例高达83%。正如尼尔・安德森(Neil Anderson)等指出的,要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提高在线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学生有兴趣,才能更好开展学习[5]。样本中有63%的学生希望课程设计为“层进式教学内容”,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层进式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尹睿等的研究中也指出,当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时会使学习者的认知投入明显降低[6]。

另外,有56%的学生希望课程“学习任务明确”,这也符合麦克诺特等人(Mcnaught et al. ,2012) 的研究结论,即良好的任务设计是促进学生投入和参与的关键。通过对性别的交叉分析发现,女生在线学习中对“层进式的教学内容”“教师的答疑辅导”“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清晰”等引导类课程设计更加依赖,而男生则更多的关注“多种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多种媒体呈现知识”等方面。

从学生对课程内容设计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在线学习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习而设计,激发学习兴趣,要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及时辅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以维持在线学习的持续有效展开。

(二)对在线学习资源类型的需求分析

研究结合慕课、网络课程以及E-learning等多种在线学习的特点,将在线学习课程的资源类型概括为以下几种:计算机虚拟仿真环境任务,卡通动画等素材构成的多媒体课件,文本、表格等网页形式,课堂实录或其他教学长视频,微课视频及其他。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是知识碎片化的结果,突出了知识学习的重点、要点和重要内容,成为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这里将微课视频与其他长视频区分单列。

通过对以上5种在线课程资源类型的需求调查分析发现,微课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线资源形式,分别占71%和58%,其次是文本(27%)和虚拟仿真任务(23%)形式,而学生对课堂实录及教学长视频则兴趣不高。可见学生们需要的是灵活、生动的便于移动学习的资源形式。对在线课程资源类型的调查分析,可以为在线课程的教师及设计者提供参考,在线课程在资源媒体设计上要符合信息时代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在线学习。

(三)对在线学习平台功能的需求分析

目前在线学习的平台品类繁多,除了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有一些远程学院,互联网公司创办的在线教育以及全球高校优质MOOC课程等等。正如李雁云在研究中指出,网络学习平台的流畅性、易用性和稳定性对网络学习的效果有显著影响[7]。

在线学习平台功能需求的调查中,选择最多的为“移动端支持”,高达89%,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支持对在线平台来说非常重要;其次,为“学习进度提醒”以及“学习导航”,分别占56%和54%;再次,学生对在线交流(27%)和学习主题相关资源推送(17%)也有较多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习者对于平台的易用性和交互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设计良好、性能优良的在线学习平台可提高用户体验。

五、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列举了部分关于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的典型观点,见表5所示。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结果,本研究结合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相关理论,提取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学习者、学习平台、课程和环境四个维度,提取9个要素,如表6所示。同时针对这四个维度的因素,选取4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半开放式访谈,其中实地访谈9人,网络访谈11人,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分析。

调查中样本学生根据自身在线学习的情况进行打分(影响很大,5分;影响较大,4分;一定影响,3分;影响较小,2分;毫无影响,1分),各要素平均得分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课程内容设计(4.4)、平台易用性(4.05)和网络流量费用(3.42)。排在后三位的因素分别是:信息技术水平(2.56)、学习习惯(2.01)和外界干扰(1.02)。

分析以上因素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首先,课程内容设计是学生在线学习的最大影响因素,内容设计是在线学习的核心,包括内容组织、资源呈现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平台的易用性,也是关键要素,表现为交互友好、易用等。这两项因素的得分数据离散程度较低,可见样本得分情况一致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线学习的流量费用对大学生们来说也会形成一定的经负担,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其次,学习支持、学习平台交互性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也是影响在线学习的较大因素。在目前的信息时代,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广泛使用,学生们信息技术水平对在线学习已不会造成较大影响。而外界干扰因素虽然在各因素中得分最低(1.02),但数据的离散程度较高。可见该因素对样本学生的影响差异较大,在线学习活动中也不容忽视,学生在线学习时可能会受到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影视娱乐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六、策略与建议

调查分析发现,尽管各种在线学习形式已经发展了多年,但在珠三角地区的职业院校中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以此管窥职业院校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概貌,对于如何更好地让大学生们参与和开展在线学习,同时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和建议:

(一)职业院校学校层面的战略支持

高职院校要重视在线学习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重要影响,要积极推动实施各项保障措施:一方面,加强在线学习课程数量和质量建设,增加在线学习资源数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技术力量如教育技术中心等,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的培训工作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曾提出“阻碍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数字素养”,并且主张“培养数字素养需要政策支持,既对职前和在职教师开展培训,也需要对在校学生开展培训”。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和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培训。

关于教育技术能辅助教师开展变革型教学中,焦建利教授对一线教师的建议是,“第一,提高信息素养”,提高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对新技术保持好奇心”,“第三,做到率先垂范。”[8] 这三点是对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非常中肯的建议。对学生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加强培训工作尤显重要。

(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推进在线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优质的职业教育在线课程,提高在线课程的实用价值和吸引力,其意义也在于推动优质职业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的推广。

参 考 文 献

[1]Terry Anderson, Randy Carrison.Thero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M].2004:4.

[2]年智英,陈丽.约翰・巴格利:在线学习――一场新约运动[J].中国教师,2014(02):5-7.

[3]钟志贤,杨蕾.论在线学习[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1):30-34.

[4]李松,张进宝,徐b.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68-72.

[5]尼尔・安德森,卡洛琳・蒂姆斯,卡林・哈吉 哈希米.使用设计思维方法提高在线学习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14(9):5-12.

[6]尹睿,徐欢云. 国外在线学习投入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开放教育研究,2016(6):89-97.

[7]李雁云.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实效的因素研究[D].沈:辽宁师范大学,2011.

[8]陈泽璇,范奕博.变革型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访教育技术学专家阿兰・凯灵顿和焦建利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3):4-12.

上一篇:潮妈的9个育儿误区 下一篇:孩子胆小,是父母的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