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质疑性教学

时间:2022-08-24 04:26:56

语文质疑性教学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思维;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56-01

“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自古以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倡读书者要有问题,才能不断的进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不善于疑,学生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也只是被动的机械式学习,缺乏创新精神,这种质疑能力直接影响整个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影响民族的未来。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保护学生质疑的热情,创设质疑和谐环境

俗话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孩子们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已经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并且也爱提问。面对孩子们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很欣喜他们都在积极思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依依解决。为了保护学生的这种质疑的热情,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快速理出头绪,哪些问题非常简单,或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的,就以立即解决,同时也对学生课前完成摘录笔记的情况进行一个交流,一举两得;哪些需要慢慢探讨,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保留下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将一些问题引申到课外,布置长期的作业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在教学中,不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孩子爱问会问。

创设和谐环境,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争的学习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专业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重视预习,以质疑教学为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以质疑教学为主体,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去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启发指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启,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发。质疑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包括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或理解不正确的)组织教学,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因此这样的确教学是合乎启发性原则的。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质疑教学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由于质疑教学是围绕学生提出的代表性问题展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使因材施教的原则得以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指导学习方法,促成主动探究的实施指导学习方法,不采取一次性处理,应当分点、分层、分阶段地指点。学法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课文,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文字优美的要多品味,意境深远的要多想象,感情丰富的要多体验的学习方法。

3.要使质疑促进思维的发展,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3.1 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老师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结论交给学生,而应该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多方面的思考探究,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最佳方法。

3.2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质疑精神。学生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也不同,如果强求统一,势必会削弱学生质疑的兴趣,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

3.3 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去质疑。

3.4 要遵循思维的规律。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明确思维的归宿,即问题解决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同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每一步依据都要正确无误,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挥流畅而具有独特性。

总之、要通过质疑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应该按照质疑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发散性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抓习惯养成 促顺畅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