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4 03:44:06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宗旨,教育的真正职能越来越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一定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完整的和谐的人。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把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了。所以新课标下如何实施物理教学值得我们思考。

一、对教师作用及学生地位的思考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学生探究性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提出合理猜想;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允许学生提出和实施不同的探究方案。

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当学生猜想后,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时,有的学生只选钩码,也有的选择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这时我们应尊重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器材,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然后让他们分组探究。

2012年南京市的一道中考题:有的同学按现有的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很多同学选D,而正确答案为B。这道题成为试卷中失分最严重的实验探究题。其实这跟平时教师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便于测量力臂,实验时都是让学生两边挂钩码,这样即使学生再做多次实验,也总是会得出以上的结论。如果没有教师、教材的“刻意”安排,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一拉、测一测的,那样在学生交流总结时就会发现问题。所以有时教师过度“主导”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会让学生走入误区。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但是教师应该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使用材料的基础上,使学生开放主动地学习。

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得到发展。

设计“多问”的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的,并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应该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当然教师应做好多方面引导,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例如在列举了很多漂浮的物体受浮力作用的例子后,教师将一铁块放入杯中,铁块沉底了,引导学生思考“下沉到底部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呢”?有的同学认为受浮力作用,也有的学生认为不受浮力作用。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答辩,各自给出理由,说出证据,僵持不下时再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先出示远洋货轮漂浮的图片,再出示铁块沉底的图片,并进行对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落入水中大喊救命的图片和人悠闲地在死海海面上读书的图片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浮力大?什么时候浮力小?进而引导学生猜想,从而为后面设计实验方案做好铺垫。

设计“平等”的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平等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可以用趣味引“动”、实验带“动”等方法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欧姆定律”一节中,可以先用调光灯演示,引出问题“电流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该实验对学生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及故障分析处理,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互动。比如有的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某个表没有示数。虽然教师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最好还是引导学生认真排查,分析原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制作”的开放式教学。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制作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制作针孔照相机、简易天平、水果电池、潜水艇模型、直流电动机等。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各种思想,对学生全方位实行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变以往的应试学习为终生学习。

上一篇:概念图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