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时间:2022-08-15 09:35:16

学习新课标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转变教师观念,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真正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行为;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实施现代教育的主要阵地,理所应当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前提

1.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变单纯地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为既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变只重语文教学结果为既重视语文教学结果,又注重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变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交流为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转变教师陈旧的学生观。传统语文教学总是把学生看成是消极接受教育的对象,应该绝对服从教师的要求。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主角为配角,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转变教师陈旧的人才观。传统的应试教学只重少数学生的升学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注重少数学生的升学,不仅废弃了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是明显的教育不平等。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础

1.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配当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学生,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尊重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愿望,理解和宽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过失。

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

3.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答错了,要友好地指出;如果答对了,为学生的成功而高兴。在教学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不必强求结果的一致性。追求结果的合理性,是语文教学民主的具体体现。

三、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

1.解题激趣。课题是语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人们常把它比作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因此,有些课文在起始阶段,通过教师对题目的解释说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悬念激趣。悬念是艺术欣赏中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最具有诱惑力,最容易给小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迫切心理。只要将悬念设置得恰到好处,就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的灵魂,引燃思考的火花,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激趣。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插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电化教具,把学生带入画面和课文意境之中,通过音、形、色、立体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4.质疑激趣。质疑是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问题设计的好坏,不仅表现了教师对教材驾驭和了解的程度,更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用明快、生动的语言和设计有趣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老师的期望、同伴的鼓励,感受民主和谐的氛围,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四、开展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重要保证

1.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活动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学习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解答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小组学习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全面的落实,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广为推广的重要方法。

2.让学生多读。现在的语文课,大多数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都收效甚微。许多公开课,纯属教师表演或老师与个别学生配合表演,其实严重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齐读、自己朗读、重点句和重点段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获取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味”。如《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教学本课时,在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特点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美。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读、去感受。教学时,第一步,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点评,使学生在自由练读中初步感知山水特点。第二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通过读让学生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并把自己认为美的地方读给小组同学听。第三步,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读完后,分小组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中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互读互说中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第四步,汇报朗读谈体会。这一环节动员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评价、补充,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语言美。学生通过自行探索,自主交流,不用教师过多的分析,通过这几步读就能感受到山水的美和语言的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让学生多思。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读懂,用不着老师繁琐的讲解、分析。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到实处,很多时候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出示重要的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

4.让学生多说。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面。说是锻炼思维条理性的重要手段。学了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故事的结果。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只要思路正确,言之有理就行,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自由愉悦地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应减少和控制全班性的齐答,倡导个性化的学习。

5.让学生多评。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评说活动,调动旧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如在作文教学中,让一些同学在班上念读自己的作文,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说,这篇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应该怎样修改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让学生逐步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多评,评好。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没有学习者主体参与的教学很难有所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

上一篇:特载作用下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承载能力分析 下一篇:关于机械锁实现一把锁头配多把不同钥匙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