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有效性

时间:2022-08-24 02:53:21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该作为我们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努力开发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应用语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中学会学习知识。尽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应如此。教学中如果有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辅助,课堂气氛就能够活跃。但我们有些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时不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这种活动只有形式,活动对教学帮助不大。这些情况促使我们必须反思:怎样设计才能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效率低下是阻碍我们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坚决避免枯燥的毫无生机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活动仅停留在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要坚决摒弃这样一种行为:教师是教案的扬声器,知识的传声筒,把学生当成永不停歇的录音机,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过程,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开展有效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我们迫切需要最有效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因个人认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可能不以为然,有的可能片面理解,有的可能矫枉过正。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一名语文教师在教《书愤》时,展开了如下活动步骤。第一步:请学生写出爱国歌曲的名字;第二步:老师将课文的翻译印在讲义上让学生看,然后再对照翻译找出原文;第三步:老师总结了一词多义和通假字,挑选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看学生会了多少。整整一堂课老师没有讲,说话时间不到5分钟。在课后谈及这堂课时,我们的上课老师说:“这是在实践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并且是在听了有效教学实例课后进行的。”在此对教师课堂的教学活动是不是“有效”,我们提出了质疑。教学活动应该促进课堂效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不能开展无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能过分重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教的主导地位”。不少教师矫枉过正,忽视了自身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空间过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无所适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时间大量浪费。在课堂上,对于理性较强,有较大难度的知识、规律和原理,该讲的一定要讲,并且要讲透,该“灌”还是要“灌”,要给学生消化吸收的空间和时间。我们也不能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形式上的互动,对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以为使用了多媒体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上应声如雷、举手如林就是气氛活跃,为了让课堂设计看起来恰到好处而使某些环节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亲身感知和体验,及时消化和吸收语文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够将获得的知识真正消化吸收。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够参加活动体验,要不断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投身学习活动的热情,这样预设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参与面要广、活动质量要高,只有这样,活动才能帮助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包含两方面: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有效的学能推进有效的教的深入。教与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处理教学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从教学方式上改变,还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方法。我从简单的课堂问题的设计谈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教材中《荷花淀》一文在读通,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记了几件趣事?为什么有趣?趣从何而来?问题的情境合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在其他文本中自己设计问题,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的方法。当然问题的设计要统领全文,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大家知道,提问不恰当不但不能启发学生,而且会适得其反;提问如果不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不但不能调动思维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疑问和歧义。同样,讨论、练习等课堂活动方式也是如此。我们要的是思维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我们不能追求形式。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让学生参与,指出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是学生思维实质参与而不是形式参与,是全班学生全程参与而不是少数优秀生参与。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义的积极活动。教学的生命是有效性。金玉其外更需金玉其内,我们教师只有脚踏实地去注重平时的教学,除去那种追求表面的繁华场面,克服追求效益的短期行为,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改进后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拯救“木头人” 下一篇:冬日碎笔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