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高的思考

时间:2022-08-24 08:16:48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高的思考

一、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要求

一是会计原则选择的要求。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其实质是一种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行为。虽然从法律上讲,固定资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承租人不能将其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但从经济实质上讲,由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该项资产已经符合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因此,承租人应将其视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是会计政策的要求。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三是会计估计的要求。在确认、计量过程中,记录的交易或事项涉及未来不确定性事项时,对许多尚在延续中、其结果尚未确定的交易或事项根据经验予以估计入账。如企业应于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比例并没有明确规定,需根据历史资料并结合债务单位当前的还债能力来判断,进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计提比例不合理,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状况的公允表达;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在处置时可能产生的净残值,也需要根据该项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中的磨损程度:技术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以及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职业判断水平有限且职业意识不强。在原则导向的新会计准则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恰当的职业判断,恰当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使得我国会计改革后仍延用了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同时,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会计理论发展缓慢,经济活动内容单一,限制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70%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且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也不强,面对侧重于规范确认和计量、表达更加抽象的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一时必将难以适应。

二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职业判断有较大影响。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是以高质量的会计职业判断为基础的,而会计职业判断又是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由于受产权机制的制约,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经营者同属企业管理人员,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均由经营者决定,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势必会作出有利于经营者的职业判断,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对经营者来讲,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其职业判断的自由度越大,越易于进行会计操纵。

三是新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与会计职业界的风险过低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执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也会出现许多现有准则、制度中尚未作出规定的新事物,从而增加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与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相比,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是高度简化与灵活的,在具体执行时如果出现一些特殊事项或有争议的事项,主要依赖职业判断。简化会计准则,让会计人员拥有较大的职业判断权力,表面看是解决财务欺诈的有效方案,但实际上是将最后的风险全部交给了会计职业界。会计人员事后很难解释他们在履行职业判断时是否真正秉承为了公众利益这一原则,但如果无法证明该点,他们必然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虽然新修订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惩治措施,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有关会计人员执业风险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从而容易导致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毫无顾忌,其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

四是管理阶层的盈余管理严重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发挥。许多企业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赋予的职业判断空间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完全背离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初衷。会计职业判断影响着盈余管理行为,而管理阶层的盈余管理也严重影响了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发挥,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会导致有效的盈余管理。进而提升管理、增加企业价值;而不恰当的会计职业判断会形成利润操纵,甚至会计造假行为,所以,必须关注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并应给予必要的引导。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工作的灵魂,财务人员应该遵循会计制度赋予的职业判断空间,杜绝以利润操纵、会计欺诈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树立会计诚信观念。

五是会计业职业判断能力不适应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能否作为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取决于会计人员对其收益的判断。在现有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下,无形资产是以其交易的“历史成本”予以确认的,即、x形资产的确认实际上不需要职业判断。但会计实务中很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已贬损而不提“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已无收益能力而不注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会计人员没有能力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

三、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培育职业判断意识。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乙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明确规定做简单的是非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缺乏主动和积极性。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转变观念,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按部就班的旧习,更新思维方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此外,新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更要求会计人员培育自身公允判断的能力。

二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有效的内控制度及措施,可以降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首先,内控体系的设计要使会计人员便于熟悉企业组织的不同部门和业务流程,真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具体业务和所处的市场环境有较深的了解,

具有全局性观念,其作出的职业判断才是完整的、准确的。其次,在会计机构中增设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或岗位,对已做出的职业判断进行验证分析,评估并修正职业判断。同时会计岗位也能相互制约,防止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建立对重大的不确定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防止因个体的局限性而造成的失误。由企业财务会计决策中心对不确定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多渠道采集信息,按程序规范操作,确定多个方案的比较及优选,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决策。最后,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职业判断的有关信息,包括重大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或有事项对财务成果的影响等,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理解掌握会计信息,避免发生法律纠纷,满足不同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是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首先,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基础理论可以指导新程序的开拓,增强判断能力。其次,会计人员不仅要丰富和更新在专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法律、外语、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以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最后。面对新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新政策、法规、制度也不断出台,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不懂得知识的更新,不仅不能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连基本的会计处理也难以掌握。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四是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判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需要会计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会计人员对于任何一个会计处理,都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训练和积累,使职业判断能力得以形成并不断提高。

五是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运作空间很小,一切都在制度的约束下没有发挥的余地,会计的错误只表现为账面数字的错误。新会计制度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如果会计人员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会计欺诈,隐蔽性就会越来越强,不易被察觉,危害极大。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

上一篇:唐国平:练好内功 提高综合素质 下一篇:浅谈会计准则执行力提高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