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时间:2022-08-24 04:31:53

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摘要】本文基于金融资产收益序列的特点,构造一种新的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Heavy-tailed factor-MSV),用以描述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将模型运用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法国CAC指数,日经225指数的日收益率数据。实证分析表明,6个股票市场的波动持续性受到共同的因素影响,6个市场的波动噪音都很大。上证指数与其它5个指数都是正相关,其中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恒生指数,日经225指数,法国CAC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最弱。

【关键词】时变相关;MSV;波动溢出;MCMC

金融时间序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存在条件异方差,关于条件异方差建模的方法包括两大类:1982年Engle提出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和1986年Taylor提出的随机波动(SV)模型[1]。但上述讨论的两类模型都是单变量模型,考虑到现代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的收益波动都不是孤立的,资产收益的波动呈现传导性,我们称之为波动溢出效应。因此,把波动模型的维数从一维推广到多维情形,不仅可以模拟时间序列内部的特点,又可以考虑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现象,这样建立的模型能更好的模拟金融时间序列的实际市场情况。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许多MARCH模型,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2]。相比之下,关于MSV模型的研究却没有多少进展,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MSV模型的参数很难估计。我们知道,MARCH的参数估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MSV模型的参数估计更难,包括高维参数空间,多元变量间的正定协方差矩阵,而且很难得到似然函数的显示表达式;二是作为一类不是很成熟的模型,MSV模型的类型很少,现有的一些MSV模型没有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些重要特点。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Heavy-tailed factor-MSV),刻画了金融资产尖峰后尾,波动率聚集[3]以及金融资产间的时变相关性。

1.Heavy-tailed factor-MSV模型

为了研究方便,考虑两维情形,多维情况可类似推理。

回归方程组右边的第一个因子Dft模拟的是影响所有资产t时刻收益的公共因子,回归方程组右边的第二个因子满足二元t分布,模拟的是影响两个资产t时刻收益的各自特殊因素。Heavy-tailed factor-MSV模型能模拟资产的尖峰后尾,波动率聚集现象,同时模型也能模拟资产收益和波动率的自相关结构。资产收益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是时变相关,与有关。由相关系数关系式可见,波动越大,资产收益序列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其中:

表明是公共因子的对数条件方差。是二元序列在时期的观测值,是样本容量,两个序列在时期的观测值满足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残差服从t分布,方差为,自由度为。由AR(1)过程产生:

在这里设定,因此可以得到对于给定的,服从正态分布,即(。给定,公共因子服从t分布,即(。因此,不难看出对于给定的参数,服从t分布,即

2.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的选取

为了研究不同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采用六元随机波动率模型,选取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法国CAC指数、日经225指数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行情信息系统。选用2008年10月17日到2011年7月6日的6个股票指数的日收盘价,分析中取收益率序列为分析对象,每日的收盘价为{},相应地将收益率{}近似为:,由于不同国家的时差以及假日不同,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最终得到T=597组有效数据。

2.2 模型参数的先验分布

下面给出模型中参数的先验分布,并假设各参数是相互独立的:

2.3 实证结果

采用MCMC方法,使用WINBUGS软件对对模型进行Bayes参数估计。对每个待估参数进行20000次迭代运算,舍弃前10000次迭代,即所谓的“燃烧期”,确定了MCMC方法收敛,最后得到参数的估计值。下表给出了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16个参数的MC误差与标准差之比都远小于1,因此参数的后验估计是正确的。从参数估计看:Rou12,Rou13,Rou14,Rou15,Rou16分别是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法国CAC指数,日经225指数的相关系数,5个相关系数的均值均大于0,表明上证指数与其它5个指数的波动都是正相关的;Rou12>Rou13>Rou16>Rou15>Rou14,表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恒生指数,日经225指数,法国CAC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最弱。6个指数公共波动性水平参数很小,说明两市波动风险受到共同的因素影响很小;公共波动持续性参数>0.9911,说明6个市场的波动持续性受到共同的因素影响;扰动水平参数>0.46,说明6个市场的波动噪音都很大。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法国CAC指数,日经225指数服从六元t分布的自由度=3.631>3,因此6个指数服从六元厚尾分布的假设是正确的。

3.结论

本文提出MSV模型,用以模拟金融时间序列的尖峰后尾,波动率聚集,时变相关性以及金融资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将模型运用于六个股票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法国CAC指数、日经225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六个股票市场同其他典型金融时序一样,存在厚尾性和波动的高度持续性。股票市场存在典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恒生指数,日经225指数,法国CAC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最弱。

进一步研究展望:(1)提出更好的估计MSV模型的参数的方法,国内外研究目前进展也不大。(2)继续改进MSV模型,发展更多适合多元时间序列特点建模的MSV模型。(3)MSV模型的实证方面开发更易操作,运行速度更快,运算精度更高的软件。

参考文献:

[1]邵锡栋,黄性芳,殷炼乾.多变量随机波动率模型及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统计观察,2008(18):82-84.

[2]白雪梅.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及评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24):26-29.

[3]Ruey S.Tsay,Analysis of Financial Time Series[M].潘家柱,译.201-228.

[4]Engle,R.F.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A Simple Class of Multivariate GARCH Models[J].Journal of Businessand Econometric Statistics,2002,17.

[5]Chib,S.,Nardari,F.,and Shephard,N.Analysis of high dimensional multivariate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D].Working paper,Washington University,St Louis,1999.

[6]Chib,S.,Nardari,F.and Shephard,N.Analysis of HigDimensional Multivariate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J].Journaof Econometrics,2005:134.

[7]Yu,J.and Meyer,R.Multivariate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Bayesian Estimation and Models Comparison[J].Econometric Reviews,2006:25.

[8]Asai,M.and M.McAleer Asymmetric multivariate stochastic volatility[Z].Econometric Reviews,2006(25):453-473.

[9]Durbin J,Koopman S J.Time series analysis of nonGaussian observations based on state space modelfrom both classical and Bayesian perspectives(with discussion)[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2000,62(8):3-56.

[10]Duffle D,Singleton K J.Simulated moments estimation of Markov models of asset prices[J].Econometrica,1993,61(4):929-952.

[11]Gallant A R,Tauchen G.Which moments to match?[J].Econometric Theory,1996,12(4):657-681.

[12]Andersen T,Chung H,Sorensen B.Efficient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ion of a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A Monte Carlo study[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1(1):61-87.

[13]Meyer R,Yu J,BUGS for a Bayesian analysis of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J].Econ0metrics Journal,2000,3(2):198-215.

上一篇: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 下一篇:论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