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2-08-24 03:27:01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首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概况、发展史进行简单的介绍,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理论背景知识;其次,将对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从中总结出心得体会,在今后的翻译教学中更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翻译 翻译教学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概况

1.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它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 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CAT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流程自动化,并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2.机器翻译及其发展道路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源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过程,一般指自然语言之间句子和全文的翻译。它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1949年,W. Weaver 发表《翻译备忘录》,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想。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开创期(1947-1964)、受挫期(1964-1975)、恢复期(1975-1989)以及新时期(1990~现在)。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机器翻译的研究,但是机器翻译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是在“十年浩劫”以后,随着 Internet 的普遍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社会交流的日渐频繁,机器翻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器翻译软件,例如“译星”、“雅信”、“通译”、“华建”等,机器翻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二、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可以发现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理论、教学、软件与工具、行业。其中,对翻译软件与工具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例,相比之下,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许多高校陆续建立MTI翻译硕士点,相信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会逐渐的增多。总的来看,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课程设置与教学层次。

1.课程设置方面

从课程设置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一些研究者通过借鉴、调研国外高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反思对比国内的翻译教学,另外一些学者则从国内的CAT与翻译教学相结合的现状出发,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下面将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

(1)对于国外的调研

在《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柯平,鲍川运《中国翻译》,2002第四期)这篇文章中,作者详尽地调查了世界各地高校口笔译专业和翻译研究机构的现状,并对这些专业和机构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值得我们国内(大陆地区)高校在翻译教学改革中借鉴的几个方面。

该文章调查的范围很广,涉及了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亚、非、美洲等世界各地的高校与研究机构,作者在实地考察与网络访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中已经开设了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相关翻译技术课程的学校有香港中文大学、以色列巴依兰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美国杨伯翰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美国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等,这样一来,为我们借鉴国外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先进经验提供了捷径。

(2)对于国内课程设置的反思

徐彬在《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上海翻译,2006.第四期)一文从翻译市场的需求、翻译机构对技术的要求、项目和报酬的网络化交付三个角度探讨了CAT技术进入翻译课程的必要性,并且认清了我们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中CAT技术课程缺位这一现状,分析出CAT技术进入翻译课程的种种困难;但是同时指出,在困难面前不能裹足不前,坚信CAT技术对于翻译研究和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通过数据化驱动、网络化互动以及面向市场多种教学、培养模式相结合,合理将CAT技术课程引入到翻译教学中去;最后,文章指出设置CAT技术相关课程,有助于培养面向市场、面向职业的外语和翻译专业学生。

2.教学层次

从教学层次上来看,国内CAT教学在硕士领域的研究比较全面,在本科教学中的研究也略有涉及,下面将分别介绍。

(1)硕士层面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钱多秀,中国翻译 2009,第四期)一文总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五年来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思考,该文首先描述了一下课程背景,其次介绍了课程板块与内容:包括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史、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广义与狭义的翻译工具、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与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与全球化和本地化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分享了该课程设置和教学五年来的经验与反思。这篇文章为其他准备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以上这篇文章是针对学术型硕士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下面这篇文章(《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硕士专业建设》,陈了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6)则是讨论CAT技术教学与翻译硕士的培养。该文旨在通过概括国内外开设的CAT课程现状,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型的MTI翻译硕士学位的开设,提出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MTI-CAT教学体系,并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论文第一章首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进行了概述,对容易混淆的机器翻译概念加以区别,并简述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立的状况,介绍了国内外CAT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提出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是进行翻译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课程的教学情况,之后详述了CAT与翻译教学,阐述了MTI教学大纲对CAT的要求以及国内外CAT课程的开设,总结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中的地位。第三章则分析了MTI-CAT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提出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MTI-CAT教学体系,分析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翻译产业的需求;第五章设计了适应时代需求的MTI-CAT教学模式,全景式互动网络教学模式,开发教学管理与翻译记忆整合的CAT软件以及面向项目的整体化教学等。总之,这篇文章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MTI教学有着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研究者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也有论述。如《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俞敬松,王华树,中国翻译2010第三期)主要阐述了对于新世纪语言服务的理解和思考,翻译技术相关课程的设计定位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思路,最后介绍了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并展望了CAT专业未来的发展。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京大学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由语言信息工程系开设,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其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的语言与翻译教学和信息技术与翻译技术两大部分,拓宽了CAT教学的研究视角,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这在CAT技术与翻译教学领域绝对是创新,因而对于CAT课程的跨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科层面

在CAT技术与翻译教学方面,国内在研究生教学层次的讨论比较多,涉及到本科教学的文章就比较少了,笔者找到了2篇;一篇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CAT的应用》 魏晓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第二期), 文章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并讨论了其发展与现状,然后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结合进行了详细分析。文中着重讨论了CAT如何应用于翻译教学以及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翻译科技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性。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总结出CAT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另一篇《本科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研究》(宋新克,张平丽,程悦,皖西学院学报,2011第27卷第三期)则从学习动机与需求的角度对CAT技术教学进行调研。该论文指出,高年级阶段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在全国范围内是一项创举,它不仅拓宽了信息时代英语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更是探索培养本科应用型翻译人才之路中的大胆尝试。在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外语系已经进行为期八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基础上,对该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学习该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和通过翻译考试,很多同学还未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翻译软件知识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为该教学实验的改进指出了方向。

三、我国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可以借鉴的经验

无论是对于国外个高校和研究机构CAT技术翻译教学的研究,还是对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反思,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我国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提供改革的经验与空间,通览文献,这些经验都可以划归到以下三个方面:课程设置、教材、师资。

1.课程设置

注重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介绍,增加翻译项目的培训。现代翻译一般都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 以前的"单打独斗" " 小作坊"式的翻译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翻译任务的要求了。因此, 实施翻译项目的流程、组织、分工、协作和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学生都应有所了解和掌握。所以, 在MTI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翻译项目"等相关内容。加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教材

引进和编写现代翻译技术教材。国内的机器翻译教材和计算语言学教材已经不少, 但现代翻译技术教材却不多见。2006 年, 清华大学出版了国内学者张政的《计算机翻译研究》一书;同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了Austermuhl 的《译者的电子工具》一书;2008 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了Quah 的《翻译与技术》一书。这些著作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做了很好的介绍, 但遗憾的是仍无一本专门讲解现代翻译技术的适用的教材问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Lynne Bowker 教授所著《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实用入门(2002) 一书一直是英国大学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首选教材, 国内完全可以考虑引进, 或者组织编写类似教程。

3.师资力量

着力培养翻译技术师资。翻译技术的熟练程度取决于使用翻译工具的经验, 因此, 翻译技术师资的来源不应局限于高校教师, 可以适当考虑有经验的资深翻译技术专家。同时, 传统的翻译教师也应该及时充电,补充新的知识,寻找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软件公司的产品介绍会、网上推介讲座等, 应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积极参加翻译项目实践, 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翻译技术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宇驰,杨雄琨.翻译人才培养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J].大家,2012年11期

[2]杨博.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综述4所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J].才智,2012年12期

[3]冯雪红.试论实战模拟型翻译教学课堂的构建[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4]蓝红军,穆雷.2009中国翻译研究综述[J].上海翻译,2010年03期

[5]徐彬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J].上海翻译,2010年04期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论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