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0 16:22:50

计算教学论文

计算教学论文篇1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核心,是一门艺术,搞好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同样适用。目前,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它的重要性被人们忽视,所以,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多上机进行实践练习,就能够掌握好计算机这项知识技能。提高计算机水平,上机实践不可否认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课堂教学作为前提,想获得优异的成绩、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却有很大的困难,缺少课堂教学,用再好的计算机也难以获得优秀的成绩,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对这方面进行了验证。党校的学员从各个社会工作领域中来,并且其所属地域也存在较大差距,在计算机教学上,多数学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精心备课,根据学员的性质来设计教学环节,制作演示文稿,用以配合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对重点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教员在课堂上要做到循序渐进、承上启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演示文稿的教学方法,给学员以直观的感觉、深刻的印象,这样学员才能充分理解和融化知识,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无障碍的进行上机实践练习。除此之外,应该与学习者在课下多进行交流,经常进行沟通,考虑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内容进行改善,来充分的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平时还要多注意与计算机知识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可以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分析,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2.采取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推行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

计算机教学非富多样,考核形式也应该富于变化,给学员一种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考核尤为重要,考核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结果的检验,因此对计算机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也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但是考试可以有效地对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但是,考试的形式也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压力,与此同时却也能够促进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取得更为优秀的学习成绩。计算机课程有异于其他课程,它有它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计算机考试应该采取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从多角度对学员进行检验,这种方法也是在多年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种考试形式适合党校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的检验主要考查的是学员队这一阶段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概念的理解,对于难度高一些的问题不着重考察,上机操作考查的是学员能否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融洽的应用于实际,上机实践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并且可以使死记硬背的重点难点降低难度,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因此,上机实践考试尤为重要。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这两者的结合能促使学员最大化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

3.结论

在党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是其主要学习工具,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使理论联系实际,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遇到实际的问题中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清除在使用计算机时遇到的故障。

计算教学论文篇2

班级教学制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但由于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易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和掌握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中职计算机教师在采用互动式分层法开展教学时,应当以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以便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所有学生实现共同进步。以“多媒体软件PPT制作演示文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整体教学目标,即每个学生应当学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然后,教师按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即可;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难度更高的教学目标,如为演示文稿添加动画效果。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在全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后,教师再组织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带有动画效果的演示文稿,以便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面。对于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例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生制作Excel表格时,首先安排基本教学内容,即学生需要对一份成绩单进行统计并排名;其次向学生简单介绍制作方法,即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后,运用Excel具备的自动填充功能完成名次排序;最后指导那些已经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自主探究Excel的其他功能,同时对那些仍在学习基本教学内容的学生进行相应指导。设置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直接途径,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内容时,应当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并学会实际运用,同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基本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开展打字练习的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练习任务:基础较好的学生首先进行简码、词语及段落输入练习并限制完成时间,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教师可换成中英文夹杂的段落给予学生练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主要完成字根、简码及词语输入练习,在其练习过程中,教师可教授学生简便、有效的词根记忆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输入指法,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打字技巧。

三、合理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施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而且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强化练习。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存在差异,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对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应用对比分析、交流讨论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正面肯定基础较差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及时鼓励基础较好学生作品中的创新点,进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的精神。例如,用Word文档制作个人简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然后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一方面要肯定正确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要指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安排表现较好的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讲解。该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其他学生了解学习要点,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课程是中职生的必修科目。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而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有助于促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获得共同进步,从而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

计算教学论文篇3

依据2001年我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数据可知:北、上、津、渝四大直辖市家庭计算机平均普及率已达40.6%。近两年计算机购买家庭量为之前计算机购买家庭总量的两倍多。尚未购置计算机的家庭已有62.5%计划最近购买;已购置计算机的家庭仍有22%想购置新的计算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可知:截止2013年,全国计算机购置家庭中,每百户已经超过了70台。这表明当前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且普及率仍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2计算机普及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影响分析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指导学生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增强自身体质,树立一个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过程。教学属于“教”和“学”两大活动,具有十分明确的系统性与目标性,因此,必须从教学规律入手,选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及知识掌握水平来进行。

2.1对学习主体所带来的影响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取必须结合学习主体的身心特点、年龄阶段及认知水平。就中职学校而言,中职学生属于基本学习主体,其年龄段多为15-19岁,因此,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强烈的好奇求知欲。该阶段学生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快、对于事物的好奇心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如今这个计算机普及率日趋提高的今天,其能够接触计算机的途径与机会越来越多,使用时间也不断增多,他们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仍为娱乐和聊天,以学习、资料搜索及邮件收发为目的的使用较少。难以否认,当前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对中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拓宽了其生活空间,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对社会有所了解,并用以拓展人际圈,满足情感需要。如此种种提高了其对于计算机学习及使用方法掌握的迫切感。

2.2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若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将会对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普及计算机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往往处于“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极为单一乏味,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感官性,教师同学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对于所教授内容也仅仅停留在书面理解上,对于字面知识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计算机广泛普及之后,学生有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对外部世界进行更多了解,搭建自我交际圈,因而也有了主动学习计算机的意愿。但多数学生更关心的是计算机的使用,而不是其工作原理及结构,其对于所学内容也要求能够学以致用,便于学习、生活及日后工作使用。为此,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3新形势下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的若干建议

3.1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一方面,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所规定教学任务,还应适当增加学生所感兴趣的计算机使用内容,用以满足其学习及生活、工作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实习作业的,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设施等有利条件,积极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完成学习过程,这样有助于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减轻其学习任务。除此以外,应加快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2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转变传统教学形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了视觉、听觉感官运用,其有效运用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多数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所制作课件多为简单罗列,仍依据的是传统课堂板书形式,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收集生动的素材,制造趣味性强又不失严谨的ppt课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大幅提升学习积极性。

3.3充分利用资源,创建现代化学习平台

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可将数据、音像、文字、声音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师生教、学信息的双边反馈,有效转变了传统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将计算机信息空间大幅拓展,极大地丰富了海量信息的表现效果,增强了教学效果,便于学生深刻、准确、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中职学校应尽快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以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掌握自身学习进度,对未掌握内容提取钻研。

3.4创新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计算机教学终极目标仍落到实践应用方面,若所学理论知识很多,却难以熟练操作仍属枉然。传统考核仍为理论知识笔试内容为主,以笔试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数据库,发送至教师服务器中,教师依据学生所设计数据库情况予以打分,这样有助于提高其操作技能,更科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快认清形势,顺应该发展趋势,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这一有利条件,及时进行教学大纲的调整,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扭转传统教学思路,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好的贡献。

计算教学论文篇4

从上文分析中能够看出,在我国技校计算机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被解决,则必然制约学生技能的提高及学校的发展,而在教学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深刻认识一体化教学的对象

技校计算教学讲究多元化、智能化,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技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技工学校杂制定计算机课程的时候,需要从教学环境、授课形式及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所招的学生中,多数为高中生,这就决定了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相对不完整,因此,计算机课程往往得不到重视,绩效要从这个现状出发,明确教学对象,从而更好地推动计算机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案例式一体化教学

从目前看,我国技校所施行的教材看,其大部分都是以逻辑理论为主,其中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怎么解决问题的方面很少涉及,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结合技校学生特点,开发案例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必要,它能将实际工作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水平,同时会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动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技术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学中练,练中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枯燥的操作变得有趣。

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上课时老师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分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开发计算机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同时,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教师也要转变角色,努力成为集理论教学素质和技能操作教学素质于一身的一体化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同时一体化教师要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2)兴趣是计算机学习的最好帮手,技校中计算机和其他学科比起来,更会吸引技校生学习,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让计算机课堂更有趣,在激发学生热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的导课很重要,在上课之前就要精心设计,通过深刻有趣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安排些动手操作活动,例如可以在练习打字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打地鼠等游戏。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也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提高技校生对于计算机课的期待,在技校生的眼里很多未接触过的事物都会是新奇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可以在教会学生打字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聊天、打字游戏等巩固练习。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始终保持热情。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其各项能力得到完善。

二、结语

技校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学会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张扬学生个性,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教师要通过有效而且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技校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勤学多问,最终提高学习能力。

计算教学论文篇5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理论课程是基础,只有在夯实了专业基础之后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例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首先要使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的编程习惯,懂得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程方法,能够理解编程所使用的各种语句,然后让他们投入具体的编程工作。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1。教材、教法现状。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年年更新,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在教学方面,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因此,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色。笔者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难理解,结果一方面教师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雾里,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现象。

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原则。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教学手段。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课件的尺度把握方面,还要下些功夫。

3。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理论课程枯燥、难学。他们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而对计算机理论很少涉及。计算机理论是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中专生没有足够能力认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往往会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认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对于学习制图、网页设计、硬件维修等是“有用的”。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

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专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

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计算教学论文篇6

1.1教学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征之一就是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实用性也较强。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所布置的任务都是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可能面临的问题。因而,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就为学生模拟了日后的工作状况,针对性极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具有激励的作用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具有激励的作用,比如,教师在电脑上教学生EXCEL相关练习时,通常会借助语言布置任务。首先,假设学生在公司中的职务是文员,领导要求文员将公司职员一年内的全部工资、每个月的平均工资、最高工资、最低工资进行排名统计。教师在对练习进行评价时,不单要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还需要强调操作的过程,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运用到一些知识以及技能。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既能巩固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学生角度来说,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会有一种成就感,正是这样的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学习。

1.3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将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一一教给学生。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想象一些具有关联性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解决的措施。同样,教师在将任务布置给学生时,不单是让学生进行练习,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有在理解教师所教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2.1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厌学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演示教学知识点。比如,在Word中进行自选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演示一个简单图形的制作过程,比如绘制一只小兔,进而让学生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出电视机、小汽车等等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图形绘制的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会去进行图形的组合以及线条颜色、填充颜色的搭配,进一步巩固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

2.2进行差异教学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同时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及探索性任务,分层次的任务设计能够赋予学生发展的空间。比如,在教授图文混排设计这一知识点时,第一层次就是基本的任务,需要把任务细分为一些小步骤,引导学生打开E盘里“Word练习.doc”,根据练习中的提示进行文档格式化处理:第一,做好页面纸张大小自定义以及上下边距的设置工作;第二,引导学生采用艺术字做好标题建立工作,并且根据练习中的规定做好字号处理工作。这些任务的设计都非常基础,教师在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需要做好观察以及辅导的工作;第二层次就是提高的任务,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再通过设计或完善创作出新的作品;第三层次就是探索性任务,教师向学生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的思维进行排版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够使学生在任务完成阶段中找到自信,进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1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难度,因而,在实施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围绕学生开展。同样,在教师进行知识的演示讲解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依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开介绍,再融于综合任务当中,做到循序渐进。比如,就初学者来说,最初引导学生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简单的文档,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图文混排的处理以及长文档的处理。这样的调整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去理解知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4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方面的能力。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首先,就需要选择正确的任务;其次,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需要围绕学生开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实现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计算教学论文篇7

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课程内容的应用和变化。虽然高校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改革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仍然面临一个严峻的形式。基本上来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社会需求。计算机教学需要一个内容创新、适用性强、水平适宜的教材。但是目前计算机教材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反映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常,本科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缺乏。

2.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的矛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依靠书本和教室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室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因为缺乏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只能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但不能处理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也不能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并且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教学力度不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计算机教室不仅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掌握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教师的理论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致使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滞后的评测方法。目前,计算机水平评估方法是以理论考试为重要部分。虽然大学已经做了一些改革,添加了一些实验测试分数,但这些只占了一小部分。事实上,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会试着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但是在理论测试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并不让人满意。或许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测试方法更适合其他的学科,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应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计算机教育,学校对计算机教育也是相当重视,目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课程来对大一的新生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该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为讲述计算机的发展、软硬件组成、Office软件的基本使用、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E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不大,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并且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普及。目前所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内容大多数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等为主。如上文提到,这些科目大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已经有所接触,甚至很多学生已经可以熟练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再次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可以从就业市场直观地观察出来。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知识,一般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两个方面: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两个方面,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Java更适合团队开发,软件工程可以相对做到规范,这是一个很难比拟的优势。将目前最新的MCC(MobileCloudComputing)、Ubuntu等课程纳入教学,可以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对满足以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很大帮助。

2.教学方法改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只要我们提供适当的教材和适当的帮助,并且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教学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层教学理论。分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测评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来确保教学质量。它解决了学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并且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会克服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还将克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的矛盾。要以学生为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能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学的形式,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与后续的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课题,供学生凭兴趣自行选择。这些不同课题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可以将这些开放性实验设为学生的特别成绩,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教室中进行,同时将讲课内容用多媒体投放在屏幕上,在这种课程上,学生只负责听教室讲解和看教室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技术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这就说明这种听和看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计算机实验课中,通常都是由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交给教师检查。随着教学人数的增多以及课程进度的加快,这种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教师不能在一个课时中完成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检查,而天生的惰性也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马虎完成实验任务。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的方式,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同一个团队的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课题的具体设想、设计和开发。在每一个实验课结束的时候只需要对该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将本团队完成的整体设计成果上交,每一位同学注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教师对此作业成果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了解各个同学掌握的情况。同时,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高校也可以合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教学资料等。在课程结束之后将优秀的作业在网上共享,供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及教材改革。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应当时刻跟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校应该增加投资,加强培训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不仅要吸取新的年轻教师来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供他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来适应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雇佣专业的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拓展教师的视野;组织一些教师进行实践工作研究来充实他们的经验。同时高校也要时刻更新教材库,要独立准备实践课教学资料,也要选择优秀的基础理论教学资料。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应当派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审核,并及时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料。

5.教学测评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发下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交上试题答案。这种评测方式适合一些重于理论的课程,并不适用于理论和实践兼重的计算机技术教育。2012年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提出了一个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及课程建设的议题。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也不意味着能为计算机编程,更不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刻板技能,而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思维是从学科思维这个层面直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与学科的思维方式,而计算机方法论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学科的根本问题和学科形态。除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纸上测评,应当将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得分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并且为学生准备开放性实验课题,在学生完成此类开放性实验后,根据检查结果也可以计入学生的总成绩。这些实践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同时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近年来国家加强计算机教育方面的支持,各高校也对计算机教育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础部分,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措施的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对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和探索,能够让学生更方便,更充分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教学论文篇8

课堂教学是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教学阶段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它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阵地,我们应该为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针对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营造关键问题的情境,不单单能干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动画界面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层,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良好的条件。比如说,给学生展示利用Iillustrator软件和coreDRAW软件来设计“校园四季”动画电子展板,老师可以做一套Flas课件,以不同的动画渐变效果实现四个不同季度形成和结束的过程,并在展示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四个不同季度的细微变化,体会其中的变化之美,培养学生对细微变化的洞察力和拓展内容的想象力,更深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能够形成良好的创作欲望。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可摆脱被动且沉闷的学习氛围。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引入平面设计课程可使其教学密度加大,学习时间更为合理,老师在教学中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将各部门教学内容有机分解或组合,尽可能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使理解过程更为轻松和形象,这样一来,更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事无巨细的,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摆脱应试教育的主要模式和基本框架,单从传授理论知识这一方面就应该严格客服倾向性,多锻炼学生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具体来说,每一道教材的案例都应寻求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和一题多变的原则来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老师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条件,学生给予多种不同的解答。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判别,肯定正确的一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能够快速深刻地掌握,并能从新知识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证在实践应用中得心应手。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有利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机合理得结合与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

3、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指导和激励学生能够大胆地、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应用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极力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平面设计竞赛活动,并分组进行自由辩论,相互交流才能相互启发,相互启发才能共同进步。笔者认为,主要的操作手段有三种,即:(1)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利用计算机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美好场景、事物。生活中比较小的平面设计有:书籍封面设计、小型产品的包装设计、海报招贴、广告牌子等,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挖掘素材。(2)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和感性的理论知识和素材,不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快速锻炼想象能力。(3)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是为了培养高水平业务能力人才的一门专业学科,作为教学者应该审时度势,对市场经济和广告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个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培养优秀人才需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水平,只有强调平面设计与社会、经济、文化相互结合才能输出面对各种挑战不屈不挠的人才。

上一篇:学前儿童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私募股权投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