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变局

时间:2022-08-23 01:27:11

面对步步紧逼,中国本土商业巨头终于跨出应对国际商业大鳄的一大步。9月2日,中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与中国第三大商业集团大商集团,历尽周折,终于如愿挽起了手,这意味着一个年销售超过1300亿元的流通航母诞生。

9月2日,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了大连大商的国有股权变动,至此百联集团入主大商尘埃落定。本就已经在零售业界占据鳌头的百联集团,一时更是如虎添翼。

公布合作方案细节

百联入主大商,早就声势在外,但是合作过程却几生变数。

据了解,早在2004年上半年,大商集团就曾向主管方大连市商业局提交了一份改制方案,探讨和百联合作的可能性,但却被否决。之后,在大商与华润集团、大连万达集团和几家外资零售企业进行接触无疾而终的时候,百联却看中了2004年三季度资产负债比率接近70%的大商集团。百联顶着大商高负债的风险向大商示好,大商也显得颇有诚意。

由于大连市国资委是大连大商的持股股东,百联和大商的合作遭遇国有股权变更的合作瓶颈,需等待国资委批准。

“为了手续更快捷”,大商股份董事会秘书表示,“我们由原来和百联(香港)公司的合作变为和百联集团合作,这样可以省去外币兑换程序的麻烦。”现在,国资委的一纸批复,成全了大连大商国有股权的变更,更是成就了一个年销售超过1300亿元的流通航母的诞生。

此次联手组建的大连大商国际有限公司原本是百联、大连国资委、上华投资三方共同出资16亿元成立。其中,百联集团委托香港子公司以相当于人民币7.2亿元的美元出资,占大商国际注册资本总额的45%;大连国资委则以其所持有的大商股份29.5%国家股股份计78769987股作价6.4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0%;上华投资以相当于人民币2.4亿元的美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总额的15%。不过,百联也一直在为自己控制收购大商后成立的大商国际做准备,合作方式的变化奠定了百联入主大商的格局。

7月15日,大商股份公告称原合作方式生变,由原来的合资方上华投资控股占15%股份现变为百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百联(香港)公司(占45%股份)变为百联集团,由此一来,百联持有大商股份由原来的45%增加到60%。百联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董事会6比3的比例也显然表明了百联集团的控制力。

按照百联和大商商定的结果,大商国际将以传统和新兴优势产业为主导,拓展汽车连锁销售与服务体系、医药连锁业务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商业地产业务。计划在3年内使公司营业规模达到300亿元,5年内达到500亿元,成为国际化企业集团。但据两公司的负责人对外宣传说,合资行为完成后,大商国际将成为大商股份实际控制人。

百联集团与大商集团本就分居中国商业集团的伯仲之位,在商务部7月份颁布的全国前30名连锁企业经营情况统计中,百联集团名列第一,而大商为第三名。

最大规模资本运作

这是国内最大商业流通集团百联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并购,相当于人民币7.2亿元的美元出资,超过了此前联华超市收购浙江华商时的5亿多人民币。

对于中国零售业“老大”和“老三”的这次合作,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是“各取所需”。作为中国零售业“老大”,百联相中大商是为了实现“进军世界500强”的理想,而大商虽然负债累累,也是凭借自己的网点优势赢得了百联的青睐。

业内人士表示,从战略布局上,百联目前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而大商股份则在东北与华北占有绝对的优势,此次合作能实现双方在地区布局以及资金、人才各方面的互补。

有关专家评价的,两强合作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都非常重大。百联也表示,“两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国内流通企业之间的内耗和资源浪费,形成店铺网点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据介绍,百联集团目前正积极推进全国拓展战略,除了重点拓展长三角市场外,百联集团的超商、百货、购物中心、专业专卖事业部均开始进军包括东北、华北市场在内的国内其他市场。而大商集团已基本建成“东北店网”,正在开发建设“华北店网”。在与大商集团战略合作后,双方将共同梳理两大集团在东北、华北市场的网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杜绝网点开发中的内耗,形成店铺网点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在战略性方面,百联和大商的合作在国内有首创性。”零售专家、人民大学教授黄江明表示,百联集团与大商集团的战略合作,突破了地区、所有制等多种界限,开拓了国内流通市场新格局,是国内流通业的历史性事件,对引导国内流通业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战略意义。

收购背后存争议

在一片叫好声后,百联和大商的合作也隐现诸多隐忧。

在此之前,一家证券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大商股份存在诸多变数。第一,大商是两市50名以内的高价股,一旦公司出现问题,大商的股价波动将很大。第二,从大商的报表看,大商的内部现金流短缺,对于高速扩张的零售企业,资金的缺乏是致命的。业内人士从而分析说,可能影响双方的整合效率。

目前能够从公告中看出的是,百联没有买到大商的运营管理权这一关键点,无法控制大商目前的管理团队。公告中透露,在大商国际的管理结构中,百联仅有权指派一名财务总监,其余如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均由大商方面任命。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状况可以从两个截然相反的角度理解,一种是百联对目前的大商管理层相当信任,不愿改变目前的管理架构;还有一种是双方的谈判结果是百联无权染指大商管理层,也就是说,大商并不愿意百联干涉其目前的运营管理。

百联表示,两大集团会梳理在东北、华北的网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并通过资源共享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但是仅仅是股权投资将无法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

但是据知情人士透漏,百联这次7.2亿元的大举并购并没达到绝对控制的目的,因此未能让它实现对大商股份的真正控制,从而可能影响双方的整合效率,导致购并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对此说法,一位百联人士如此反问道,“如果没有对大商的绝对控股权力,无法实现有效资源整合,只剩下投资的意义,那么投资大商和投资其他领域有什么区别呢?”

更有人揣测,百联也许是想通过向外的资本运作,来遮掩内部重组的不力。因为反观华联、联华等百联内部的同业态企业,其资源整合到现在都没有丝毫进展。再并购外面的企业,难度应该更大。但杨建文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表示如果是一方吞并另一方,两家合并后的局势就会比较难说,现在是两家巨头组建另外一家企业,整合难度相对较小。

百联真正的意图是谋求控股,真正将大商收编于旗下。“有了商务部的支持,百联实现这个目标不会很远。”有关人士表示。

“国家队”越做越强

百联集团与大商集团正式签下战略合作的协议,掀开了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篇章,这将促进零售业“国家队”的做大做强。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商品零售类公司平均完成主营收入118560.40万元,同比增长19.65%;平均实现净利润2467.47万元,同比增长24.09%;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6.73%,同比增长3.05%。2005至2010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保持每年8%至10%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0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分析表示,零售类公司经营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零售连锁类公司利润增长水平较高,2005年中期净利润增幅为35.55%;二是以上海百联股份、新世界、益民百货为代表的百货类公司盈利水平增幅较大;三是一批进行了股东更替或主营业务重组的公司如ST昆百大、东百集团、兰州民百、长百集团、华联股份等经营业绩明显好转。

龙头公司的兼并收购将加快零售类公司发展步伐,将有效提高零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为行业景气周期的延长打下良好基础。未来一段时间内,并购将成为零售类公司发展的主要旋律之一。目前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涉及零售行业发展格局的重大并购重组有:百联股份对集团内相关优质资产的并购,百联集团、大商集团对大商股份的并购重组,联华超市与华联超市的合并,重庆商社与重庆百货的重组,民企对南京新百、南京中商的并购。

上一篇:微观信贷管理 银行变革之首务 下一篇:互联网业新潮又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