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高中生物

时间:2022-08-22 07:22:01

以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高中生物

摘 要: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是用探索未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探究与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和得出结论。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自然科学,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素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策略;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00-01

一、教学方法和策略

1、降低认识起点,拉近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距离。巧妙导入,挖掘好奇天性

利用多媒体,再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答出却不容易,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产生学习兴趣,感觉科学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就会主动参与学习。

在本节课中,从“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是如何获得的呢?”在学生初步议论之后,提出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于土壤。”

2、寻找科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体现探究过程

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入历史上的一、两个科学实验,让学生学习了科学家的实验后,对结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小组合作方式,体现团队精神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活动,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实验方案确定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表达的观点都是代表整个小组,教师表扬、肯定都应以小组为单位。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人采纳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如何倾听别人的见解,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以宽容的态度与同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

4、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出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即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暴露出的推理的纰漏,或在训练中有意设置错误的推理,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有很好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教学机遇或创设这样的机遇,并要热情洋溢地肯定少数派的怀疑精神。

5、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学生的每一个思想火花迸出时,教师都应该表示肯定、赞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愉悦地学习。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错误请学生辨析、修改,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及时反馈,并适当地布置课外实验与实验设计。

通过课外实验与实验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深本节课所学习及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在这节课的最后,通过几个课堂检测题,检测本节课的知识点,另外再布置几个课外实验设计: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发现性原则。即学习课题的主要知识是要由学生自己的发现而获得的。

(2)适应性原则。即不是还原前人的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对发现过程中的岔道和难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

2、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合理地组织学习

让学生提出假设、进行推理、设计实验方案、与科学家的方案作对比、验证和得出结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结论和规律,提高学生兴趣,但不能一节课所有实验都用这一种方法。

同一种方法反复应用于一节课,会使学生长生疲惫心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一节课选取一、两个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训练一、两个方面的能力即可,其余的实验可以用CAI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去比较、学习科学方法,这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可课外布置相似的实验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达到巩固和加深的目的。

3、方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

正常情况下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光合作用有所认知,但实际由于初中教学的现状,情况也不尽然,所以运用这些方法要看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或所有的班级。

4、教师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资料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组织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试验方案,不能把自己当成仲裁者,判定学生是对还是错。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自评、相评,这比教师的评价更有意义。

上一篇:素质教育模式下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刍议 下一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反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