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9 10:53:45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52-02

一、章节名称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二、学时

2学时。

三、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和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时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四、教学资源

1、鱼的各种鳍的作用

鱼在水中生活的视频:通过观看鱼在水中生活的视频,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鱼的呼吸系统

鱼的标本和模型:通过观看鱼的标本,了解知道鱼是用鳃在水中呼吸的。

五、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生物课上学习过了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在本节生物课的内容中教材简化了鱼的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内容,着重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由于学生的想象力较强,所以应该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前做出的假设,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六、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探究分析鱼类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相适应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中生物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教学难点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八、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说出知道的各种动物名字,相互比较看那组说的动物最多(注意区分它们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自己区分哪些是水中的、哪些是陆地上的、哪些是天生飞的。进一步由鱼、虾、蟹等动物可以生活在水中,引入课题――水中生活的动物。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明确学习内容。

鱼的形态结构特征。

提到水中生活的动物,最熟悉的是――鱼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生来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学生在纸上完成。结合学生完成的板图(鱼),引导学生分析鱼的特点,如:体形为梭型(减少中水运动的阻力)体表有鳞片(保护鱼的身体)具有鳍(用于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绘画,认识鱼的一般特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认识鱼的各种鳍。

观察实物-----活鲫鱼,结合课本图示,分组认识鱼的外部形态,进一步讨论区分鱼的位置和数量。完善黑板上的简图----突出尾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位置。教师进一步介绍鱼的头、胸、腹的划分。

设计意图:互动合作,对鱼的整体进行初步的认识。

观察讨论不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播放视频资料,结合实物观察鱼在游动时尾鳍、胸鳍、腹鳍、臀鳍的动作,讨论各自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锻炼观察推理能力。

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时的作用的探究思路。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能以得出结论,比如直接观察就难以区分不同鱼鳍在游泳时候的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和辨别某鳍的作用。

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如:

捆扎某个鱼鳍,看鱼游泳时有什么异常;或者直接剪掉某个鱼鳍,通过鱼的失常表现来推断,…….

设计意图:培养交流参与,推理能力。

介绍模拟实验。

学生提出思路时,可由预习而进入模拟实验,借此介绍:在难以直接拿出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候,有时可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拟实验。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研究新方法。

各组制定方案探究。

对常用的方法讨论,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本组实验方案,由预想结果推断结论,准备课下模拟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验动手能力。

知识拓展。

鱼类运动要有鱼鳍的参与,只有鳍就能运动吗?鱼游动时摆头摆尾,跳出水面落到地上还能动,这是为什么呢?

鱼身体里有骨和肌肉,大多数鱼靠肌肉收缩舒张使躯体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动力,各种鱼鳍只是辅助作用。

回想吃鱼时,看到的鱼体内的骨――鱼刺,排列成一长条的脊柱,由好多脊椎骨组成,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另外,虾、蟹等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设计意图: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堂小结,展示随堂练习作答。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明确鱼是水中生活的动物,突出特点之一是能游泳来在水中活动包括取食和御敌。练习:

常吃的鲤鱼生活在__________里,它身体呈_______形,体表有_______通过______的摆动和________的协调作用来运动。

设计意图:拓展小结,加强知识的巩固。

九、依据的理论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

十、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区分各种动物的生活坏境;(2)所用时间:5分钟;(3)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各种动物名称;(4)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在小组内交流汇总,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5)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明确学习内容。

2、鱼的形态特征

(1)教学内容: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具有鳍,由于游泳;(2)所用时间:15分钟;(3)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画一下简图,画一条鱼,其他同学在纸上完成;(4)学生活动:学生分析所展示的鱼的特征;(5)设计意图:通过亲自绘画,认识鱼的一般特征,有利于自主学习,锻炼表现能力。

3、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1)教学内容: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鱼前进的方向;(2)所用时间:15分钟;(3)教师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4)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5)设计意图:锻炼交流参与、推理思维能力。

4、课堂小结展示随堂练习作答

(1)教学内容: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进行练习:常吃的鲤鱼生活在____里,它身体呈_______形,体表有_______通过______摆动和________的协调作用来运动。如果鲤鱼左侧的胸鳍损伤,游动时有什么现象;(2)所用时间:10分钟;(3)教师活动:提供练习题目;(4)学生活动:完成练习作业;(5)设计意图:拓展小结,巩固练习。

十一、课堂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鱼的形态特征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思路课堂小结、展示随堂练习作答。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是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习的特点。在课堂训练中加大了对研究实验的观察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时的准确性。但在有些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还不够积极充分,还需要通过创设情境采取不同的激励等方式,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生物学的每一个环节。

上一篇:刍议初中物理活动单导学 下一篇:云南红河州推进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