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把握 微观推敲

时间:2022-08-22 05:27:19

宏观把握 微观推敲

哲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现代散文阅读命题的热点,而且呈现出考查愈加频繁的趋势。笔者认为,解读哲理性散文以及解答相关的题目,首先要在宏观上加以整体把握,再从微观入手进行细致分析,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准确答题的效果。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整体地感知文章,了解其大意,主要解决文章的行文思路、基本观点、感情主旨。所谓“微观推敲”,就是结合具体的题目推敲一段、一句、一词的含义及其关系。下面结合郭枫的《独坐夕阳里》作一例说。

独坐夕阳里

郭 枫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澄澄、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了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地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于生命的讴歌吧!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缕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视,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轻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散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

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的,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

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

女孩还流连在晚霞中。

独坐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灵智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我的心灵好像一湖清波,澄明地映出了生命的过去和未来。

你没觉察到吗?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当正午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了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一顾,但在生命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憾?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吗?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然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一、 宏观感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枝节都受到整体的制约,每一道小题中的答案都与整体有关。做题前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将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1.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现代文阅读首先得有阅读,只有认真阅读理清文脉结构,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生活中的一景一物来表达深刻的哲理。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郭枫的《独坐夕阳里》一文,在开头一节就点出“独坐夕阳里”这个题目,同时也是全文的总写,创造了贯穿作品的冥冥觅觅的抒情气氛。接着依次描写落日、花朵、青春三件事物的“美”,含蓄地揭示了“美”的内涵――真。三幅画面,各臻其妙。第一,是夕阳的美。因为新晴、薄暮、春寒,因为光线“没有了热和力”,所以夕阳充满了“梦幻的色彩”,而使作者感到迷迷离离。第二,是花朵的美。大理菊一圃盛放,夕阳下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含蕴着生命的烈焰”,或娇媚或艳丽或晶莹,它们使作者感到“灼热”。第三,是少女的美。眼睛闪着光芒,唇紧闭着显得倔强而高傲,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使作者感到生命的青春在舞动。然后作者总提一笔,以抒情性的议论画龙点睛,抒写“真”的感悟,升华了伟大与渺小、青春与衰老、有限与无限的哲理思索。结尾时又描绘“物我同一”的境界,归结“真”、“美”一体的意趣,并与开头的抒情气氛相融合。可见文章的起承转合,波澜迭起,形散意圆。

另外,理清文章思路,还要注意文章的线索,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哲理散文也不例外。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如《独坐夕阳里》一文就是以“独坐夕阳”为线索,由物及人,从所见写到所感,思路清晰合理。

2. 细读文本,把握主旨。概括文章的主旨,就是把握全文的核心。大体来讲,散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形象和情感、感悟、哲理。当然散文的形象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景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形象。哲理散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塑造出特定的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感悟。这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从初读感知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明确文章写了什么,但是我们更要知道的是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独坐夕阳里》写三幅画面,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由此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结尾部分,大多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如《独坐夕阳里》文尾两段,就可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来。“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这一句就是本文的主旨。

当然有时文章的主旨是散落在行文中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读文本,找出文中的关键句、重要句、主旨句。

二、 微观推敲,鉴赏意境,分析语义

散文阅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后,还要进一步从微观上推敲玩味文章的意蕴和语言特色,通过对画面图景、语言艺术的品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1. 品读画面,体会意境。余光中先生曾说:“生活中体会到的感性若要奔赴笔端,散文家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音调。”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主观思想的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和启发。

《独坐夕阳里》一文中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奇幻瑰丽的夕阳图、热情奔放的图和漫步花径的少女图。每幅画都各具色调和情采。“落日”的画面,突出了夕阳变幻的色彩;“花朵”的画面,突出了灼热的自我感觉;“青春”的画面,则渲染了娇丽妩媚的魅力。前两幅分明是“静”态画面,但作者进行了抒情性的点化,使之具有了“动”的情韵,获得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而关于少女的描写与前两幅画面的实写则迥然不同。作者采用虚虚实实的笔法,把推测其内心活动与实写其外貌情态结合起来,凸显了她的生命活力和青春的美。总之,三幅画面都具有“动”的色调与气势,内中蕴含着作者奔涌的情思与澎湃的诗情。于是,景与情水融,形成了这篇哲理散文那诗一般清芬浮动、韵致淡雅的意境。

2. 揣摩语言,体会特色。所谓揣摩语言,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许多考查评价鉴赏技巧的题目需要揣摩语言。

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工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要认真揣摩品味作者用词的妙处,品味该词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从而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既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又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对于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注意词语的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对于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重其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和双关意义,对于哲理性散文更要理解其哲理义。如:“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这句话就是含义比较深刻,富有哲理。我们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它是说人生只要认真地过,努力地活,真诚地爱,只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此生就无悔了。

散文语句优美,我们要学会加以欣赏,从中体味作者精妙的艺术手法和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如“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独坐夕阳中在昼和夜交替时的独特感受,饱含深情地讴歌了大自然的情怀。

3. 研读探究,发掘意蕴。《考试说明》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学会对哲理性散文进行解读,从画面中读出情愫感悟,从所写的事物中产生哲思玄想。

《独坐夕阳里》一文中,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他所感悟到的“美”,由“美”的画面升华到了“真”的哲理,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荣与衰、生与死,推及人生的伟大与渺小、青春与衰老,思考了关于人“短暂”的生命旅程与“无限”的生命价值之间的辩证法则。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从“物我同一”的唯物论出发,阐述了“献出自己的热力”、“展开自己的爱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画面中的每个画面进行深思玄想,尤其结合文尾两段,可以得出许多哲理性的东西。作者感悟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都经历了一个新生初现、充分展示生命力、走向平淡衰亡的过程,太阳、花草、人,无不如此。作者认识到,如果人在生活中曾像骄阳一样献出过自己的热力,像春花一样展现过自己的热爱,那么,他就可以欣然地、毫无遗恨地面对自己的一生。作者还感受到,人的一生是整个自然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个宇宙(大自然)同在。作者更感悟到了,生活中的人们要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晚年,接受晚年的沉静和平淡。

上一篇:见仁见智,关键是要自圆其说 下一篇:画意:叙事类文章的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