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22 12:23:20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类网络终端的设计与开发,使人们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自由地传递信息。慕课的到来,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设计前沿信息,开阔了设计视野,拓展了设计思维,教师授课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以视觉元素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学应该抓住慕课带来的机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以适应艺术设计数字视觉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慕课;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慕课于2011年秋天发端于美国,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纷纷加盟慕课。具有大规模、精品、开放、在线、免费等特点的慕课,在短短一两年内便席卷了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视觉元素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抓住慕课带来的机遇,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一、慕课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1.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慕课有着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大量名校名师推出的专业核心课在网络平台上免费供学生自由选择,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丰富。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联合发起的edX、斯坦福大学创立的Coursera和Udacity并称为慕课的“三驾马车”。以Coursera为例,其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目前,已有数十个国际知名大学分别加入了edX和Coursera。我国的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于2013年5月加入了edX,并有多门课程上线。慕课让优质教育全民共享、全球共享,使将世界各国大学的优秀课程资源引入教学课堂成为可能。2.开拓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慕课的学习场所是互联网,不受实体校园、教室的场所限制。不论学生身处何地,只要有一台电脑和良好的网络环境,便可随时随地与世界各地名校课堂对接,与在线的数万名学生一起互动交流。慕课是开放式的自由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不受传统高校教学计划拟定好的课程限制。慕课课程是10分钟左右的视频课,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在慕课视频课程播放中,学生可以自由回放或快进,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惑,学生可以在线提问,5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或学生在线解答。慕课从学习的地点、时间、内容、过程与交流等方面给予了学生灵活、自由选择的权利,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3.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慕课提倡自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慕课模式下,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或者更短的微课程,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学生好像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深入学习。一道道关卡的设置使学生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主动性和冒险精神,杜绝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开小差或睡觉的不良现象。同时,在课堂上实现慕课在线学习,这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分离状态,没有教师的现场管理和监督,没有优秀同学的带动和激励,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自主学习意识是慕课获得较佳成效的前提。4.给高校教师带来挑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慕课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平台上,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学习相同课程时,会与当前教师的授课进行比较,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学生选择的主要指标,如内容的讲解是否有用、知识是否丰富、讲解是否生动、上课的节奏是否合理等。这可以激发教师进一步自我完善、提高,认真准备所讲授的课程。目前,大学的教育主体为1990年后出生的人,他们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起来,更容易接受慕课自由且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如果高校教师仍然固守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因此,高校教师要适应慕课浪潮,不仅要准备好精品教学内容,还要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需求。

二、抓住慕课机遇,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设计引导生活和消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慕课作为开放的教学平台,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改革契机。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创新和实践的一体化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相关技术层面的技能创新实践应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本源与核心。当下,艺术设计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室内或者图纸上,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必将失去实践和开阔设计视野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继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往往相近、重复,社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基地也较为有限,慕课可以很好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的实施成为可能,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当前,慕课席卷全球,虽然它并不会彻底颠覆传统教育,不可能完全替代校园教学,但是,它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在学习方式上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方便学生自主选择,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对传统教学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在宁波举行的“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指出:“面对异军突起的‘慕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必须改革。”各高校应深化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好慕课这个在线平台,使之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组成部分。1.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慕课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慕课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慕课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借助多媒体的照本宣科方式。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大量的实践课,但这些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大多由教师安排好,演示一遍后再统一交给学生练习,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导学模式转变,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在教育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必须完成的历史性变革,慕课契合这一要求。2.建设慕课课程,组建优质的数字化艺术设计教学资源信息时代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校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以外的非正式学习,通过互联网访问大量的教学资源。高校教育者应顺势而为,进行基于课堂云平台的教学设计与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提供专业的教学支撑服务,使教学更加有用、有效。目前,慕课的线上课程主要是欧美一流大学的课程,但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不具备英语听课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慕课视频适合计算机软件课程和理论课程内容,却不适合需要实践操作的工艺课程和需要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创意课程,因此,可以相应地开发艺术设计专业软件微课视频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基础微课视频。这类慕课课程开设在低年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课程考核方可修学专业实践课。慕课有以往课堂不具备的随时性,而我国的一些高校仍采取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不妨将慕课融入课堂教学,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固有的高校课堂基本是教师讲授知识的“独角戏”,教师既是主导又是主体。慕课让我们开始思索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启发者与激励者,而学生也从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学习将变得更加高效,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3.慕课教学手段灵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慕课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用优质的视频课程资源替代面对面的讲授。“翻转课堂”指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在课堂外先观看和学习教师做好的教学视频,课堂变成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研讨、解决问题的场所。“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学习流程重新建构、复习检测便捷的特点。慕课要求教师在这股浪潮中要适应和学习,不仅要学会在线教育技术、方式,还要学会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人从头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并没有完全消失,把黑板换成白板,把多媒体作为“机灌工具”的新填鸭式教学方式仍然流行。因此,大学教师应以慕课浪潮为契机,加强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4.学习方法改革通过课堂云慕课“翻转课堂”的新型学习环境和各种有趣且灵活的学习形式,如社区化、学习者协作、即时评测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慕课还遵循学生的适合性原则,以交互式练习、社区化互动、个性化服务和及时反馈等方式,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和互动。

结语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以往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在线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可能取代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会促使高校加快教学改革。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入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慕课浪潮可以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设计前沿信息,开阔设计视野,拓展设计思维,从而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震.慕课及其给上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科学,2014(3).

[2]衣霄.信息时代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装饰,2013(6).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软件导刊,2013(6).

[4]吴琪.欧洲“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分析.理论与探索,2013(12).

作者:张成禄

上一篇: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课堂分析 下一篇: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