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15 06:49:48

高校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如今,合唱教育已成为各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在总结国外的合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富有民族化、本土化的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提高国内整体的合唱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合唱 教学 实践 民族化 本土化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纵观当今世界,各洲、各国、各地区合唱赛事与活动的频繁举办和交流已构成了世界性的运行网络,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和水平。如今,合唱教育已成为各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高校世界范围内合唱教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合唱艺术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欧洲合唱的一些影响。合唱最初是以“学堂乐歌”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的。随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抵御外来侵略斗争的开展,大批革命历史歌曲应运而生,群众歌咏风起云涌。特别是1939年冼星海借鉴欧洲18世纪“康塔塔”(canta-ta)的传统形式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素材,成功地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具有宏伟气魄的史诗性的“康塔塔”《黄河大合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使合唱艺术中国化的进程发生了质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历史原因,我国合唱教学基本上是以时代最强音为表现特征的,形成了“激情型”的演唱风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合唱风格发生了转变,为表现多彩的世界与合唱作品,教师和学生已不满足于亢奋与激情的演唱风格,而逐步把目光聚集到“和谐”与“变化”这一核心技术上来。在寻求和谐中体验到了弱声手段的有效与重要,从而使合唱由激情型向技术型转变。二十多年来,合唱从学校歌咏向艺术化发展的进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想使我国合唱教学发展得更好,就应该进一步提高

教师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树立新的合唱理念。纵观世界各地的高校合唱教学,有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合唱音响的多样性,表演形式上的多样性,合唱作品的多样性。

1、 演唱风格多样性

纵观世界合唱的演唱风格可谓精彩纷呈。在世界各国学校合唱教学舞台上,有欧洲传统式的合唱、有德国的宗教合唱、有匈牙利民歌无伴奏合唱、有载歌载舞的南非表演民谣合唱、有粗犷豪放的美国爵士与黑人灵歌合唱、有现代通俗音乐的合唱、有现代技法的合唱……各国不同的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给合唱的表现形式带来更加灵活多样的变化,一改合唱舞台上单调呆板的固定模式。有的合唱队随着歌曲的内容与和声效果不断变化着各种队形与组合,有的合唱队则围着演唱,这种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拉近了合唱与学生的距离,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亲和力与勃勃生机。

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的合唱风格丰富多样。大量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一些作品。如古典时期合唱作品、浪漫时期的合唱作品、20世纪后的合唱作品、还有爵士合唱。人们常说:“莫扎特的音乐像小溪一样”,而勃拉姆斯的音乐像波浪式的,而20世纪音乐是新旋律、新节奏、新和声、多调性、重叠调性这样一个特点。多种风格合唱的教学,使合唱团的队员既能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又能了解到不同时期多种风格的合唱作品。从简单到复杂,从欧洲作品到俄罗斯作品,从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到20世纪作品。这样会提高合唱团的声乐演唱技术的整体水平,也体现出一个合唱团的实力。

2、合唱音响的多样性

合唱音响的多样性,实际就是指合唱队声音表现的多样性。(�例如:有直声、美声、柔声、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民族、原生态、自然声、通俗、爵士与现代技法合唱等。)����世界合唱教学总体发展趋势是 “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轻、柔”体现在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需要表现时才偶尔用强声,给人一种柔美和谐的感觉;“美、高”则是用高位靠前的方法唱出能充分表达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声音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色美”。可以说,这是当今世界合唱的潮流,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的变化。

欧洲合唱团在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一些作品时,声音的运用上是不同的。如室内合唱从作品的创作到演唱风格都具有以下特点:从声部的平衡、声音的统一和谐,到音乐的严谨细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审美要求。在演唱宗教音乐时,它的声音是轻声高位的;在演唱欧洲歌剧中的合唱时,它的音响是戏剧化的,长呼吸声音很重。呼吸技术令人难以置信,十分惊人。可见,合唱作品中音响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运用不同声音来演唱,演唱风格和形式上更加多样,这是欧洲合唱音响的一个先进方面。

3、表演形式的多样性

欧洲合唱团在演唱形式上是多样的。它综合了其他的艺术形式加入了其它的音乐元素,诸如:合唱与舞蹈的结合、合唱与戏剧的结合等。再如合唱中的捻指、跺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等。肢体语言的加入,丰富了合唱音乐。合唱艺术在演唱风格和形式上更加多样。

4、 合唱作品的多样性

合唱团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拉丁语的、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民族音乐作品;欧洲音乐作品。在选择作品上,选择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作品。巴洛克时期的、古典时期的、浪漫时期的、20世纪时期的作品、还有爵士合唱等等。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合唱文献,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舞台表现的形式上,加入了舞蹈节奏的元素,选择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合唱,具有时代感,丰富了合唱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观念。

二、高校合唱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民族化、本土化

1、追求和谐与民族性已成为共识

可以说,和谐已成为学校合唱教学所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学校各种赛事中不管是演唱什么曲目,虽然演唱者的语言、文化背景、民族特点以及年龄、组别有着极大的差异,演唱风格迥然,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谐,都在创造一种将个人声音融在一个和弦之中统一而又平衡的音响效果,无论是柔情还是激情的演唱都在和谐中体现。为达到和谐,演唱者都以准确的音准、稳定的发音、统一的音色、协调的平衡为手段,这已成为当今学校合唱教学最高境界的艺术标准,已在比赛和演出中得到印证,并达成共识。特别是当前学校最为流行的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则更加体现出了和谐的特殊魅力,一切都在和谐中体现,一切都在和谐中得到完美。只有具备极为扎实的音准基本功、统一的音色、均衡的声部、极强的控制力,声音才能达到和谐。合唱贵在合,只有做到了心合、意合、情合、音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效果。

追求民族性也是当今高校合唱教学的一大亮点。在举办的各种赛事与交流中,各个合唱团都在努力打造民族特色这一品牌。这些作品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崭新的面貌,使学生倍感亲切,令大家耳目一新。大量民族作品的出现为合唱教学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人类对民族无形遗产的保护与发扬。由此可见,越是民族的艺术就越被世界所承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色彩斑斓,一些民族的民歌合唱极具特色,深受学生的喜爱。

2、高校合唱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的本土化过程

传统的合唱课过于局限课堂教学范围,老师教、学生学,处于一种“关起门来给自己听” 的状态。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只有依靠实践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才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合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追求声音的完美融合。因此,合唱课要结合音乐专业的特点,依靠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举办合唱音乐会、参加合唱比赛等来实现,不再局限于老套的课堂教学,从而反过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高校合唱教学应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上多元思考,反复探索,以“实践带动教学”上深入探索,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触专业领域,了解业内学术环境的机会与平台,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大量作品的表演实践有力引领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促进合唱这门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教学为了实践,实践促进教学,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学术环境对高校合唱教学至关重要。高校为提升合唱课教学,组建自己的学生合唱团,并作定期排练,是高校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保障。我们的合唱教学课十分注重这种与实践结合的各种社会艺术活动。比如: 我校音乐学院联合吉林省音乐家协会、汇聚吉林省15支民间合唱团体,共同举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年新年合唱音乐会”。此次活动以合唱音乐周的形式呈现,由不同的合唱团体分别奉献5场合唱专场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大量地演唱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无伴奏室内合唱作品。然而,有许多从事群众合唱的人对这种形式缺少了解。在作品的选择、风格的把握以及声音的运用上都不是十分清楚。这也是我们举办音乐会的目的。这样的演出既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带动了教学;同时也促进和带动了吉林省合唱事业的发展,并将伴随中国合唱新一个百年的发展而成长。今后,在每年元旦期间隆重登场,成为各合唱团体艺术交流的广阔平台。可以说,音乐会是教学实践的成果展示。以往的合唱课教学,教师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合唱音乐会正是将合唱教学很好地置于实践当中去,这使教师的参与者身份更加明显。同时,让学生对合唱需要的声音概念、舞台设计等均有更深入的理解,对知识能够进行很好的迁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另外,我校组织的学生合唱团,积极参与各种合唱比赛,这对于学生合唱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课堂教学无法给予的锻炼机会,同时开阔学生眼界。比如:我校的合唱团成功入围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总决赛,师生共赴北京参赛。比赛是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充分检验。通过比赛,一方面能够有机会同全国优秀的合唱团交流、学习,汲取优点、弥补缺点;另一方面是对合唱课实践教学的肯定,证明了实践教学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样,更有力地促进合唱教学的良性循环。比赛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的检验、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学生在实践中思想更加成熟,能力会不断提高,从而更加热爱音乐。参加比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唱专业素养与知识,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干劲。

营造合唱教学实践结合的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氛围,也是高校进行合唱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途径。比如,高校应积极利用自己的交流平台,与国内外一流的有合唱教学实践经验的学术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我校组织合唱团应香港教育学院体艺学系的邀请,赴香港交流学习与演出。在港期间分别演出了三场,三场演出曲目都不相同,有中外优秀作品;无伴奏合唱专场;宗教作品。让学生兴奋不已的是在香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的圣约翰大教堂中的演出。因为我们知道,西方的合唱就是由教堂唱诗班演唱圣歌发展而来的。学生有幸在教堂中演唱宗教作品,感受那种声音,那种氛围,令全团队的人兴奋不已。这次的学术交流,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见识,也在音乐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促进了教学。

高校合唱教学积极参与省内的文化建设,是艺术实践的有又一条途径。创造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我们大学有责任,也愿意做好这些工作。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唱的作用是其它艺术形式代替不了的。全国合唱事业发展迅速,水平的提高也很快,吉林省合唱事业相对其它省份比较落后,现在全省合唱团不足100个。为了开展合唱教学第二课堂,同时服务于社会,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体系,为业余合唱团指导,组织新年音乐会,带动了省内合唱艺术的发展。

以上的实践活动告诉我们: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只有依靠实践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才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文化服务,意义非常,音乐是人类永恒的语言,超��越国界,沟通心灵;合唱是人们共鸣的旋律,展示和谐,传递友谊。创建中国高校合唱教学与实践结合之路,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合唱教学的研究的人必须思考的问题。至今,高校合唱教学、实践艺术研究领域中有许多方面还是空白,与世界学校合唱教学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校合唱教学尚有较大的差距。要想尽快发展合唱教学,就必须先要培养合唱听众,动员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合唱,进行艺术实践。当前,借鉴国外合唱发展之经验,进一步拓宽我们的高校合唱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艺术视野,开展对学校合唱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理论研究,提高对合唱教育的文化认知及合唱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认知,无疑是我们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一篇:高娅媛发表分手日记紫色的声音温暖无国界 下一篇:浅谈气功“三调合一”理论与方法在歌唱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