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8 09:33:27

艺术教育中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从几个侧面对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状况的论述和分析,着重剖析了现今艺术教育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从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解决我国现今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如今对艺术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一定综合素质,并且感受到艺术教育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此对艺术教育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 艺术教学 传统教学 多媒体

随着人们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艺术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影响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艺术教育应从基础教学抓起

笔者认为,中小学的手工课应加强管理,不能仅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手工课是一门很好的培养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途径。艺术教育就应从中小学生开始,从小培养他们接受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让中小学生从小就对自己民族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和认识。对理工院校的学生也应开设相应的中国艺术史的课程,让他们不能仅对公式产生兴趣,也应了解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艺术史、生存史、生存方式和对生活的创造态度。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应从艺术学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对受教育者在今后的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地传承文化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的艺术教材很少,几乎都是含盖在美术教学中的。在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有所介绍和重视,即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中,中小学生主要通过手工课来填补其在制作教学方面出现的不足。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艺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艺术、工艺的不同方法,中小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中小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艺术在基础教学中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艺术教育研究并不成熟,而能作为艺术教材的书籍不是很多,这样就不能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从实际的教学内容,还是从几种常见的艺术教科书的特点来看,艺术教育内容的安排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偏重于西方艺术学观念的介绍和发掘,而对我国优良的艺术文化传统重视不够。并且,多数艺术教材还较多地体现编写者或施教者个人的艺术倾向,根本没有照顾到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秩序,显得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由此,就自然导致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比例失衡、残缺不全、东拼西凑等种种现象。艺术教育应当关注和充分吸收艺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与当代社会的实际联系。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充分,许多教材观点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现时性,而教师又不善于把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这势必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

艺术教学内容要做到多讲而有条理。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形式要艺术化,因为艺术教育本身有其艺术性,所以教学形式更要灵活,才能引人入胜,学生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艺术形式中更利于高效地发展素质,享受艺术美的体验, 培养艺术情操。而且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拔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艺术品进行比较与鉴别、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审美趣味的敏锐性。但这种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艺术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个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艺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艺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艺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艺术审美趣味的特征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教学方法是艺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艺术教学的实际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理论灌输式教学是其一贯手法,没能切合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更加切合当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艺术教学实际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幻灯和投影技术等,导致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

此外,我国各院校在艺术教材的编写上,缺乏协调管理,各种教材内容悬殊较大,一些重要观点相互矛盾,但又不能自圆其说。由于教材编写没有严格的规范,加之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无论在课堂上或是在教材中,许多重要观点的表述语义不够明确,有的抽象、生涩,有的华而不实,根本不能表达出相应的意义,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也不利于学生把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三、艺术教育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尽管现今多媒体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国内艺术院校都受着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缺乏利用多媒体艺术教育的手段,艺术教育用的多媒体课件远远不能跟上学校硬件资源的发展。尽管各学校都积极提倡教师做课件,但发展形势各校相差不大,课件数量利用率不高,发展不平衡,高水平课件很少,普及面不够,甚至许多专业没有课件,许多老师不知课件为何物,或缺乏统一管理组织,教师仅凭兴趣制作课件,多数课件过于简单,没有多少含金量,而且更不把课件放在网络上,只是做为私有而已,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师把课件放到自己的邮箱里,然后把邮箱告诉学生,再由学生自已去下载,或者有的学生课后到老师机上拷贝出来,以致多数校园网上几乎看不到各科课件的影子,挺好的硬件资源仅限于放幻灯,放录象。教师固守学生懒于学习的假设,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归咎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因素,忘记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彻底改变学生非自主学习的现实局限性。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艺术课件制作过于繁琐,或者暂时回避这种教学方式,令艺术教育中的课件制作方面内容贫乏。有些学校并不是不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如局域网络带宽、速度、空间都很好,只是没有教师的教学资源或资源很少。可见,艺术教育应在这方面加以改变。

四、艺术教育应重点注意的几点问题

艺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兴趣的,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艺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艺术教学过程中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艺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老师应对学生创作的作品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方式,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艺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艺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还是要依旧重视艺术教育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在讲授艺术作品时,只是平淡的讲述,学生理解不到艺术作品的美。教与学必须和谐一致,既要突出老师的主导,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更多的学生当主角、有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可以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调动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对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要精彩化,要有高低起伏,力求高潮迭起,要处理好动静、快慢、轻重变化与发展,有画龙点晴的闪光点,有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一节艺术课如果只是单纯学生在听,没有评议,没有精彩片断插入,只有平辅直叙,那肯定是枯燥无味,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那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运用讲授、演示、谈话、观察、比较等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去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有特色,力求突出学科特点,语言有特色,教学方法、手段、技巧都有独特之处,逐步形成风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两者要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各人的基本素质要区分对待,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但须人人都有素质的发展。如,上艺术欣赏课,可以重点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打破艺术教育在教学中的门户之见,客观、全面地反映艺术教育研究的新成果。要在保持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内容前提下,必须广泛吸收世界一切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成果,捕捉当代世界艺术教育研究的最新动向。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中华民族优良的艺术传统教授给学生,使中华艺术的精华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五、结论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教育融入各学科已势在必行。当市场经济大潮急功近利的心态席卷而来的时候,人文精神不能失落。作为老师和学生,特别是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不仅要承担保护传统、唤起民族精神和理想的责任,同时还要将人文精神和心灵情感融入艺术教育之中。

应该指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国民教育问题,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背后,物质虽然丰富了,但地方文化特色消失了、传统文化没有了生存的根基、民间技艺更是濒临失传,这些都已成为现实。难道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现代艺术的创作不需要这些东西了吗?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会发现民族特有的艺术是非常值得保护的,现代艺术的创作要想有特色,是不能离开自已的生存空间的。因此,通过广大艺术教师、艺术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在艺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艺术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教学中来。而且,作为艺术教师,更应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教学实施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的现状将得以改变。

参考文献:

[1]卞宗舜等.中国工艺美术史[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08).

[2]叶兆信,潘鲁生.中国传统艺术[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01).

[3]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美术卷)[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3).

[4]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学说[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05).

上一篇: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策略 下一篇: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