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学,让教学变“喂”为“觅”

时间:2022-08-18 09:06:31

【前言】以问导学,让教学变“喂”为“觅”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这个故事让我不禁联想到课堂教学。我们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服从型人才。“喂食”只会使学生养成惰性心理,安于现状,满足于吃“现成饭”,不思进取。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去探索,即使老师不教,学...

以问导学,让教学变“喂”为“觅”

【关键词】以问导学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案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2-02

案例背景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买一头小猪回家喂养。因环境生疏小猪不肯吃食,农民就在喂食时,用汤匙撒少许盐放入食中,小猪便狼吞虎咽起来,久而久之,小猪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撒一点盐吃一口,不撒盐则不吃。农民一气之下把小猪从圈中放出。小猪如出笼之鸟在田中撒欢,以嘴拱地,寻觅食物,结果小猪茁壮成长起来。

这个故事让我不禁联想到课堂教学。我们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服从型人才。“喂食”只会使学生养成惰性心理,安于现状,满足于吃“现成饭”,不思进取。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去探索,即使老师不教,学生也会追问,变“喂”为“觅”呢?

恰逢2011年4月,我随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到武鸣县两江镇白云小学开展教研活动。临行前选用人教版教材《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作为我执教的内容。

由于有了上述的思考,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片断一】课前提问,沟通情感

问题1:知道我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与一个同学握手):你好!我是实验学校的谭老师。

(该同学开始愣了一下,然后模仿老师自我介绍起来。)

问题2:现在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吗?

生:知道了。

问题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你刚才跟同学握手的时候说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从老师的话中了解到有关老师的信息,说明你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很强。同时有的同学还能模仿老师的说法进行自我介绍。这是一种迁移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设计意图: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自我介绍,自然、亲切,很快地沟通了师生的感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融洽、和谐的氛围。】

【片断二】旧知提问,激活经验

问题4: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生(激动的):喜欢。

生(抢着说):因为有压岁钱。

师:跟我们班的同学说的一样。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攒的压岁钱已经有2547元了,他打算留到将来读大学的时候再用。

问题5:你知道2547是一个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吗?

生(齐):准确数。

问题6:你能写出它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近似数后,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问题7:你能说说怎样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吗?

(复习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时,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四舍五入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压岁钱”提出问题,以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通过写出“压岁钱”的近似数,复习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激活学生先前经验,为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奠定基础。】

【片断三】新知提问,激发欲望

1.了解学生对压岁钱处理的情况。

问题8:这个同学得了那么多的压岁钱。你们猜猜他会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生1(抢着说):银行。

生2:放在银行安全。

生3:放在银行还有利息。

学生提问1:老师,什么是利息?

问题9:问得好,谁知道什么是利息?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利息”)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他把钱存到银行后得了这个利息。(板书:2.547元)

一生抢着说:这是2元5角4分7厘钱。

学生提问2:7厘钱?有7厘钱吗?

生1:没有。

生2:最小的是分。

师:是的,生活中用到的最小的人民币单位是分。

2.尝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问题10:如果你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该怎样付钱给客户?

(学生争论着……)

学生:用这个小数的近似数来给客户。

问题11:我们已经学会了求整数的近似数。那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试着求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547≈2.55 2.547≈2.5 2.547≈3

3.找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问题12:你发现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整数时有什么规律吗?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运用方法进行练习。

分别写出0.984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保留整数时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时出现两种情况:0.984≈1.0 0.984≈1 引起学生争议:

生1:应该是1

生2:我认为两个都对,因为1.0=1

生3:应该是1.0,因为是保留一位小数。(师肯定说法)

5.阅读课本内容,理解“精确到百分位”等说法。

师:刚才我们说的“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在课本里面还有另外的说法。(让生阅读课本内容)

问题13: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知道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生2:保留一位小数就是表示精确到十位。

……

6.观察比较,发现精确度与小数位数的关系。

2.547≈2.55 2.547≈2.5 2.547≈3

0.984≈0.98 0.984≈1.0 0.984≈1

问题14:哪个近似数更接近准确数?

(最接近准确数的精确度就越高,实际银行也是按照精确度最高的方式付利息的。)

问题15:通过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数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

(比较0.984≈1.0与0.984≈1中“1.0和1”的精确度,引出“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7.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的身高是由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得1.62m。

问题16:你们能猜出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学生猜出有以下几种:

1.615 1.616 1.617 1.618 1.619

1.621 1.622 1.623 1.624

学生提问3(兴奋的):老师,能提示一下吗?是四舍还是五入?

(学生懂得要缩小范围了!)

问题17:老师的身高是通过五入的方法得到1.62m的。你还能猜吗?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在“大自然”中自由“觅食”,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迫切想了解的知识点,去发现、感悟、归纳、总结。】

案例反思

“喂”固然可以让学生“吃饱”,使学生掌握知识,但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掌握本领;“觅”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虽然有风险,却历练了一身受用的本领。我们的教学要变教师“喂”为让学生“觅”并非提倡猪的散养,而是在老师对各环节精心设计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去探索。

教学中应尽可能选择现实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与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而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问题”,能让学生在每一次“觅食”完成后,都会获得成就感,逐步形成了其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增强 “觅食”的本领。

在学生“觅食”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肯定少否定。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完善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达到“知不足,然后知进取”的目的。

(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让错误资源点亮数学课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