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1+3”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时间:2022-08-18 02:06:23

自媒体时代高校“1+3”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摘要]研究生担任大学生辅导员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趋势,而“1+3”辅导员更是高校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媒体快速发展,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1+3”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强调其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 “1+3”辅导员 媒介素养提升

21世纪以来,信息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借助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形式,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我国的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人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是指公民用于分享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载体,例如论坛/BBS、微博、博客、微信等网络媒介。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参与学校、班级中与自身权益相关的事宜,而且对重大时事问题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论和转发,通过点赞、跟帖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自媒体以其信息传递快、资源丰富、即时性强、多边互动性等优点迅速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宠,特别是大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思想发展等受其影响十分深刻。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且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工作成效的评定。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分析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1+3”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自媒体时代“1+3”辅导T媒介素养现状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媒介的传播者以及媒介的受众者,通过对媒介的接触、认识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媒介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和所具备的功能,由人们对它们进行比较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之后,对新媒介的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估的能力。

(二)“1+3”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所谓“1+3”,即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或是全职担任大学生辅导员一年,或是三年在读期间边读研边兼职辅导员工作,他们是从保送本校研究生、具有丰富学干经验的党员学生中选的。作为一名辅导员,他们热情奋进,能及时、准确地落实校、院各类文件,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完成各项工作,指导大学生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创先争优;作为一名研究生,对大学生而言,是学长,是前辈。年龄差距不大,能拉近双方的距离,更加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状况。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双重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其工作对象、模式结构、队伍建设带来冲击,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等带来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作为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树立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3”辅导员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一员,本身拥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但由于学历水平、知识结构、角色定位等等因素的影响,其媒介素养存在种种不足。

第一,“1+3”辅导员拥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据有关调查,大部分辅导员开通了微博、微信,而64.7%的辅导员微博、微信上内容是一些事务性的通知、公告,12%则发表一些生活、学习感言,以此激励学生。由此可以发现,包括“1+3”辅导员在内的大多数辅导员将QQ、微博、微信等当做电子化的信息公告栏,将自媒体传统化,仅仅事务性内容,和大学生交流、互动很少。这反映出“1+3”辅导员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实际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了自媒体交互传播的特点,而将其用途单一化。因此,必然无法充分发挥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第二,“1+3”辅导员对媒介素养运用较成熟,但去伪存真能力有待提高。1995年,美国詹姆斯・波特在《媒介素养》中指出: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之中时,对所遇到的信息能够通过自身知识结构主动地构建我们应采取的方法。不但主动去知晓信息,而且还会和信息主动交流。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要求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能理解,会选择,会质疑,会评估,会创造。“1+3”辅导员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公众,既是传者,也是受者。借助自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加考虑地表达。这就对作为传者时的“1+3”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监控舆情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分析、评估接收到的内容,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作为受者时,“1+3”辅导员应当注意经验与理性相结合,辩证地看待媒介内容。

第三,“1+3”辅导员大多会使用新媒介,但使用新媒介的技能尚欠缺。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者除了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看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浏览、监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这两方面体现出自媒体使用者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掌握自媒体的应用能力,一是对于自媒体的读写能力。对于前者,“1+3”辅导员基本具备,但读写能力尚且不够。如何利用自媒体引导舆论或处理突发事件,仍需改变思维、拓展方法。因此,“1+3”辅导员的媒介素养除了要具备基本能力外,由于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还需有更高的要求。一是在新媒体时代引导大学生主动意识到媒介的重要性,积累知识,提高媒介道德;二是借助自身媒介素养技能的提高,创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二、自媒体时代“1+3”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途径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目前,大学生是自媒体的主要使用、传播者,然而要正确使用自媒体是不容易的。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而有效使用新媒体,是自媒体环境下包括“1+3”辅导员在内高校辅导员共同的课题。而自媒体时代下的“1+3”辅导员普遍力不从心、应变不足,有些甚至深陷困境。表现在:一是辅导员工作量大、压力大等问题,二是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和集体教育的传统模式等已很难适应自媒体时代的高校学生。如何更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接受挑战、抓住机遇,运用新媒体拓宽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思路,显得尤为迫切。

(一)转变观念,强化媒介素养。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要求辅导员转变固有观念,正视媒介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意识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可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会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意识到培养和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而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媒介素养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对广大辅导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为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适应教育新常态,推动教育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辅导员主动提高媒介素养,能以良好的媒介态度和积极的媒介意识来对待、使用媒介,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寓教于乐,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把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等,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熟练使用自媒体网络工具,自如地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化被动为主动。

(二)转变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角色是关键。一直以来,我国的辅导员都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说教多于启发和引导。对于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透过网络获取丰富、即时的信息,死板的说教和传统的灌输方式已无法达到以前的效果,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更难被他们接受。就微博、微信而言,由于双方大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减少了压力,大学生能够更自由、更肆意地交流思想、传递情感,成为他们紧张学习、生活中的“避风港”。此时辅导员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转变“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权威身份,树立平等教育意识,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1+3”辅导员不能按照以往单向的思想政教育方式去命令学生和领导学生,而应将教育观念与措施与时俱进,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大学生的行列。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新的信息接收习惯调整方法。此外,“1+3”辅导员也要努力学习新媒体语言,比如网络流行语,积极与学生沟通,促进与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势利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占领制高点,掌控话语权。掌控网络话语权,是有效途径之一。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者,是对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信息的更新速度飞快,海量的信息数据令人眼花缭乱。这样就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大学生很快就知道当下发生的某件重要事情,并感到困惑、迷茫,而高校辅导员却无法及时掌握到真实的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同时挑战着教育者权威和主体地位。

“1+3”辅导员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学生沟通,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注重对媒介信息的甄别和筛选,确保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真实的、正面的信息。一旦出现敏感信息,在快速研判后,及时确定应对措施。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和网络意识教育。“1+3”辅导员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引导,还应该注重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队伍的骨干可以由学生中威信和号召力较强的学生党员、优秀学干担任,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以他们为榜样,建立各自的微信、QQ、微博等,发挥他们在网络空间的重要作用,成为“意见领袖”,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舆论观,传递正能量。同时,密切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的交流,形成合力,进行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确保不让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扩大。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的传播往往因受众关注点、传播速度、传播者立场和信息量的影响,出现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使受众看到的内容失真。因此,要具备和提高“碎片化”整理能力,将信息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真相。“1+3”辅导员可以建立个人工作博客,构建学生工作宣传、交流的平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通过留言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避免和处理恶性事件的发生。

自媒体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只有时时注意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鲜明的特点,与传统相比较,更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由于高校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的主要群体,因而自媒体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为此,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钱B.浅谈微博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4]范威.自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研究[J].中报业,2014(1).

上一篇:中国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运用和... 下一篇:第一课直面手机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