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无知与“偷菜”的流行

时间:2022-08-17 06:45:10

多元无知与“偷菜”的流行

摘要:“偷菜”这个词源于风靡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游戏――开心农场,上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都是这个游戏的忠实玩家。部分玩家对此游戏已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为什么这个Social game会如此风靡呢?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偷菜”的盛行与社会心理学中的多元无知有密切关系――因为人们给他人的印象比他实际上更喜欢玩这个游戏,造成他人盲目忠诚此游戏,于是在这种虚假的群体规范下,“偷菜”越来越盛行。

关键词:多元无知 偷菜 开心农场

研究背景

随着“开心农场”“校内农场”“QQ农场”等游戏的风靡,“偷菜”这个名称瞬间蹿红网络。于是,“今天你‘偷’了吗”便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开心农场是2008年由上海五分钟公司研发的一款新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游戏,其是以农场为背景的模拟经营游戏。该游戏不仅可以调动用户上线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用户发起对站内好友的互动,让好友与之一起互动。①这款SNS游戏,最大的优势在于游戏可以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农场的好友也许就是你身边的同事、亲友、同学,“偷菜”成为一种大家交流的方式。“五分钟”CEO郜韶飞说:“SNS应用要脱颖而出,主要紧紧抓住Social的主线,不仅体现在在线游戏的功能上,即使回到现实生活中也会成为很好的谈资或生活小趣味。”②

开心农场从2008年试运营至今,仅校内网开心农场和开心网开心农场的用户总数就已经超过6200万,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600万。这款游戏不但玩家数量庞大,而且玩家的覆盖层面广泛,上自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都是其忠诚的用户。这主要是因为Social game强调的是接触游戏的便捷性(短时间进入游戏)和接触游戏的广泛性(操作简单)。越来越多的网民痴迷于农场,痴迷于偷菜,以至于丢工作、闹离婚,甚至还催生了“偷菜工”这种新兴的职业。“偷菜”已成为涵盖众多人群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此令玩家们疯狂、痴迷的“偷”行为背后究竟是何原因?笔者认为,玩开心网是一种从众心理,当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开心网,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呢?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多元无知导致玩家比实际上更喜欢“偷菜”

多元无知,指人们行动与他人保持一致但却认为他们感觉或想的不一样。多元无知理论运用到开心农场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有的玩家并不是十分喜欢这个游戏,但是看到身边的同事都在玩,因为担心自己的与众不同会增加自身与群体交流的成本,于是就不自觉地每天也跟其他人一样“敬业”地守在电脑旁,收自己的菜,偷他人的菜。

因为担心不和谐行为的潜在成本,人们在面对一个由他人叙述的情境时,首先会判断他人的心理活动,然后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作出与他人一样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多元无知的作用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人们担心会让他人尴尬或被他们拒绝,而审查自身真实的情感和想法;第二,人们错误地得出结论,他人正在表达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而没有意识到他人可能也在自我审查;第三,人们得出结论,认为别人并没有他们这样的情感和想法。③多元无知在开心农场的盛行中对玩家态度的影响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群体中的某些成员首先接触到了开心农场这个游戏,觉得很好玩,于是推荐给大家,也许有些成员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游戏,但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反对意见会令推荐游戏者尴尬,而且会让自己处在一个不舒服的位置上,于是这个持有异议者不会立即直接说出反对意见。他首先试着判断周围其他成员的立场是什么,在这个时候群体成员会审查自己的担心和情绪,以免把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情绪泄露给他人。大家都没有表露出自身的不满,于是通过误解他人没有表现出的不满,使他们认为他人没有这些不满情绪,于是群体中不喜欢游戏的成员开始质疑他们自己观点的真实性,劝服自己本来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或者是不被人接受的,因此而打消自己的观点。对农场这个游戏的否定态度,就在这种自我审查中逐渐消失,多元无知最后造成大家都认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十分喜爱开心农场,这种情绪越是严重,越不会有人表示对它的不满情绪。看上去,开心农场这款游戏似乎非常流行,但是这是在人们隐瞒了其真实态度的情况下产生的“幻觉”。

造成多元无知的原因――透明性幻觉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元无知之所以起作用,中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因为他们错误地判断了他人的想法,认为群体中其他成员对某个行为的表述就是其真实的想法。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认定他人的行为要真实于自己的?为什么他们不认为他人内心对共识的支持还没有自己强烈呢?人们相信自己比实际上更清楚地交流了其真实情感这一现象一直用“透明性幻觉”这一术语来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两个偏差应该对此负责。第一个偏差是,人们没能认识到他人的外表是怎样说服他们的,错误地认为他人公开的外表必然会显示其内心的状态,没有认识到他人是在隐藏其内心矛盾和不确定。第二个偏差是人们非常担心自己会比他人显得愚蠢或者天真。如果旁观者没有认识到,引导他们去掩饰的动机对他人具有同样强大的影响,他们就不会认识到他们自己和他人完全相同的行为有着相同的含义。明知是对显得愚蠢的担心导致自己看上去很震惊,他们还是觉得,仍有其他一些原因应为他们公开的镇静负责。④

当群体中的人员聚在一起交流“偷菜”经验时,大家都说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而且从农场的消息记录里,你可以看到,大家在多么“敬业”地“看护”自己的农场、“窥视”他人的农场。所以群体成员在交流的时候会很确定地认为,他人表述的对开心农场的喜爱程度是真的出自他们的内心,甚至比他们所说的更加喜爱,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人的表现隐藏了其内心的不确定性。人们因为不想在群体中表现出自己的不和谐,而努力掩盖自己内心的矛盾,但是人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人跟自己一样,也是因为掩盖自己的矛盾心理而表现自己对游戏的钟爱。

多元无知导致社会规范约束力下降

社会接受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被社会接受,是一种比较残酷却非常有效的让人遵守规范的方法,受欢迎依赖于追随普遍被接受的观念和社会实践。即使某种被普遍接受的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不赞成的,为了能被群体接受人们还是会表现出自己很赞成。人们非常讨厌被群体和他人孤立,所以被孤立的担心经常成为人们迫于同意他人一些意见的主要原因,所以担心被同辈群体拒绝经常成为年轻人抽烟、喝酒的主要动机。

当群体中的人们都在进行一个错误的行为时,就会模糊群体成员中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会认为自己原本正确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从而修正自我的意见,让自己与群体更加和谐。这个时候群体规范的力度会大于社会规范。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都有自己一定的责任,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如工人按时上班、医生认真治病……但是当群体中的规范是“定时收菜”时,这种普遍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就会低于群体的约束力。于是网上传出《白领沉迷开心网种花偷菜丢工作》、《没帮老伴上网偷菜六旬夫妇闹离婚》等这样类似的新闻。就像人们知道抽烟喝酒有害身体健康一样,在朋友给你递过来烟或者热情地劝酒时,大多数情况都会抽烟喝酒一样。即使玩家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游戏而已,当大家都在“敬业”地看护这农场时,你也会自然不自然地每天准时来农场逛逛,还是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时间来打理农场,还会因为来看看菜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和身边的人。

走出多元无知的怪圈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规则和制度很容易变成一纸空谈,是因为群体规范的力量往往要大于社会规范。所以要想降低人们对“偷菜”游戏的痴迷度,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人们走出多元无知的怪圈。

克服多元无知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让人们克服他们审查自我的冲动,当人们更愿意说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时,多元无知极少会出现。第二,驱散它――告诉人们他人想的与他们做的一样,这时中间人就能在这个环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⑤如果群体中再讨论“偷菜”时,不喜欢这个游戏的成员要克服自我的心理审查,说出自己对这个游戏的真正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甚至添油加醋地表达自己原本就没有的感受;借助于群体的外部力量来唤醒大家,其实大家不一定喜欢这个游戏,不管采取两个措施中的哪一个,都会使玩家对“偷菜”的狂热度减少很多。

注 释:

①人人网开心网开心农场,www.省略/kaixinnongchang.htm

②付江:《开心农场是怎样炼成的?――专访“五分钟”CEO郜韶飞》,《程序员》,2009(8)。

③④⑤戴尔・米勒:《社会心理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第85页,第122页。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2008级传播学硕士生)

编校:赵 亮

上一篇: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和隐忧 下一篇:框架式的灾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