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8-17 02:46:13

艺术教育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一、艺术教育与特色校园文化

1.艺术、艺术教育与文化。

艺术可以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来定义:哲学是挑起争论的,科学是能终止争论的,艺术就是哲学与科学的抽象实体。艺术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指凭借技巧、意愿、想象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的且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艺术是由各种门类构成的,艺术文化与其他文化共同构建了文化的整体,没有艺术以及其他文化的共同构建,整体的大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说是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艺术文化有重要的位置,艺术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门类中都蕴涵有文化因素;整个人类文化史中离不开艺术文化,它是人类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文化与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根据事物传承和发展的规律,艺术催生了艺术教育,没有艺术教育,艺术就无法传承与发展。因为文化和艺术的不可分割性,在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中,艺术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艺术教育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通道,是完善人格的基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中明确指出:“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泛指高校除专业艺术教育之外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切非专业艺术教育活动,通常简称为艺术教育。

2.特色校园文化。

特色校园文化指一个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所建设出独特的、得到认可的、取得卓有成效的、值得借鉴推广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化存在于其独特性,根据校园文化的内涵,其生存和发展应该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特色校园文化彰显育人功能。文化是一种概念,某种程度上涵盖了“校园的所有”,正是因为其全面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显得若有若无,漂浮不定,在育人上体现得不充分、不贴切。特色校园文化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应将文化元素恰如其分地展现,存于每个人的身边,与生活、成长息息相关,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升。二是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强大凝聚力。强大的凝聚力来源于高度的认同,特色校园文化应该尊重学校发展历史和积淀的成果,汲取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让每个人在其中享受和生长,增强文化自信,带来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三是特色校园文化发展的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方向正确和动力不竭的体现,特色校园文化因为其具体的目标和主体、科学的程序和完善的保障,解决了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问题,因而实现了持续的生长和完善。

二、艺术教育推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加强艺术教育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要内容,艺术教育对特色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教育丰富了具体内容。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校园文化是艺术思想的延伸和艺术作品高度浓缩。艺术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其门类和形式丰富多样,校园中的艺术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与表现形式。艺术内容的丰富性、超强的表现力、积极的感染力使得校园文化在内容上显得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在表现上显得直观有力、摄人心魂,在思想上显得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在形式上显得充满活力、惹人喜欢。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让校园文化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吸引和感召着大学生自愿、主动地参与其中,推动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2.艺术教育完成了美的教育。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教育中的基本知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美的基本知识和元素,掌握美的基本规律,能正确鉴别美与丑的实质;在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发现和欣赏美的活动,将学生的知识逐步提升为艺术的基本能力固化在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中。在进行高层次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已有的艺术知识和元素通过不同的形式、顺序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区别于其他的艺术作品,实现了创造。美育对人的思想、知识、素质、情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美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学习体验、实践完善,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传承表达艺术,创造创新艺术,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3.艺术教育提供了创新源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人精神和情感的具体表现,艺术教育就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导到如何了解生活、走入社会,并且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去分析、设计、创作表达生活的原貌和自己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形成其自身的创造思维,最后升华成为创造能力。艺术教育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追求个人独特的风格与色彩,以及在施行技术时的构思和表现方法突破技术的极限。艺术教育独特的教育和表现形式及其过程,让学生在充满挑战和活力的环境中自由生长,不断发现和创造,始终让校园文化保持向上发展势头,不断更新充满活力。

三、创新艺术教育形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1.艺术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造校园文化人人参与特色。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对接,用课程的理念来管理艺术类活动,开设如舞蹈、声乐、戏剧、器乐等文化艺术类活动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从中选择,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在完成活动中提高艺术修养和技能。艺术活动课程化解决了校园文化活动面向人人的目标、全面发展的内涵等问题,普遍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其次,面向特长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针对有艺术潜质或者艺术专长的同学成立艺术专长实验班,为学校艺术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证。在全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中遴选有潜质的、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组建舞蹈、声乐、话剧、戏曲等艺术门类艺术专长班,采取独立设置、集中管理的模式进行三年一贯制的综合培养,在保证其自身专业学习以外,通过讲座、集训等方式完成每周固定课时的艺术类系统培训实践,让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能看、能听、能说、能演、能教”,从而掌握艺术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表达和传承艺术的能力和精神。专长班通过提高性质的培养为学校提供了一批艺术教育核心人才。

2.艺术教育坚持民族与地方相结合,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特色。

地方高校多处于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这些不可复制的优势,为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学校可以主动挖掘民族和地方文化,根据学生的来源和民族的习惯,举行少数民族文化节、少数民族风情展、集体锅庄舞会、少数民族风俗知识竞赛等活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间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师生广泛参与,使学校师生加深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精品化路线提供了优厚的环境。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坚持民族与地方相结合,就是将民族元素和地方元素大胆引入到校园文化的作品创作中来,形成一大批高层次的艺术作品。民族元素中的勤劳勇敢、奋发上进、热情大气等元素和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活泼、向上的要求,以及青年大学生热情、开放、包容等特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完全不同于课本、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原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引入到高校,经过先进的理念指导、前沿的方法等再次创作赋予其时代性和流行性,更加脍炙人口、具有感染力,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精品。艺术教育中与民族和地方相结合的做法,让校园中的精品层出不穷,经过积累慢慢形成了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又一特色。

3.艺术教育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打造校园文化创新特色。

坚持开放办学,艺术教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校内外结合的发展思路,确立“创作以智力引入为主,提高以艺术实践为本”的艺术教育策略,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艺术教育的活力,形成校园文化的创新特色。坚持“请进来”,以智力求支持。根据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在师资培养、演员提高等方面与省、市地方文化系统等单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邀请知名专家根据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创作经典作品。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学生通过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高水平的艺术活动与学生的理论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坚持“走出去”,以开放求活力。抓好艺术教育校外进修和采风两个重点。制订艺术教育教师进修计划,派出老师到相关专业知名高校进修,提高艺术素质和能力。组织艺术教育教师校外采风,通过“行万里路”式的观摩研习让艺术教育始终保持活力。

4.艺术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打造校园文化可持续特色。

探索和完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的长效机制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修订已有的制度和方案,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解决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问题;通过学分冲抵、奖学金、评优评奖等激励措施吸引同学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激励问题;通过“自主+外聘”的形式,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解决特色校园文化的智力支撑问题;抓住民族文化的背景,通过艺术教育本土化研究,进行民族文化的开发包装,解决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加大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校外艺术实践,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氛围,解决特色校园文化中人才培养的着力点问题;通过开展艺术教育的国际研究、本土研究、学术研究,解决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问题。

作者:张科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上一篇:高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下一篇:油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