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课教学对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6 09:34:12

绘画课教学对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摘 要: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高校开设绘画课公共教学。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绘画课教学对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绘画课;教学;创造性思维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的高等教育也应是在科学发展观下的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之外,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校开展绘画课教学,目的就是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利用绘画教育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1 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新是国家和民主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泉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爆炸式增长,经济的增长对高科技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更加严重,在国家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高校学生,在吸收积累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在感知、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和联想的一项探索求新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有意识培养锻炼出来的。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思维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

大学生刚刚摆脱少年时代的懵懂进入成人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思维上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初级思维向高级思维过渡。相对于少年和幼儿时代,大学生在记忆、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尤其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达到顶峰,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在透过表象抽象表达事物本质特征上还未得到全面开发,在思维上处于一种极易塑造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关键时期。

1.2 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厚积才能薄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首先要经历积累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广泛涉猎和吸收知识,学习和掌握技能,累计经验,完成知识信息的充分占有。其次是消化期,在这一阶段将习得性知识技能进行分解、消化吸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下一阶段做储备。再次是整合创造期,在这一阶段将前两阶段储备的各种知识技能,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整合,在实践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运用,形成自己创造性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技能体系。

1.3 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

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青春期,富有朝气的年纪赋予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他们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充满幻想、标新立异,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创造欲望。大学自由的教学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急于摆脱过去被动的知识接受和对师长的过分依赖,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青年时代丰富的想象力,助推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平添了翅膀。

2 绘画课教学对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绘画运用线条和色彩,将无法捉摸的思维形象地表达出来,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极佳途径。绘画课程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绘画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创造与创新,其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展示。

2.1 绘画基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绘画基础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创意性,一些比较流行的画派作品的艺术构思多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利用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局部重组、功能改造、比例变化等获得新的视觉形象,或者改变事物之间正常的逻辑关系。绘画的发散性思维在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作为创造性思维极佳的范例丰富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突破寻常惯性思维的局限,有意识地沿着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获得多种不同的结果。绘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用画笔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所思所想,又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们才是那个真正的主角,作品是他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的最终体现,是他们思维独特性的最终表现。

2.2 绘画课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大学生的身心正处于成熟阶段,对周遭事物想象是对头脑中业已存在的表象进行改造加工的过程,它是绘画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创造性思维如果没有想象力的参与将会变得举步维艰。想象画教学内容,让大学生采用绘画的形式打开记忆的闸门,将以往积累的素材和知识通过组合构造出新的形象。绘画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将作者的思想体悟表现出来,反映作者眼中的社会现实,对他人画作的欣赏,也是学习作者构思、体悟和想象的过程。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去看和听的,而是用心去想象的。在绘画的创作和赏析中,大学生有意或无意识地锻炼和培养了自身的想象力,为丰富创造性思维提供动力源泉。

2.3 绘画课教学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

绘画课程教学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绘画的审美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个人品格的完善,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精神世界的升华,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绘画课在教导学生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作品之美的品鉴中,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升其对美的品鉴能力和对自我的不断完善,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感性和理性、抽象和具体、主观和客观的分析综合能力。绘画课教学中,教师以自身在美术领域的修养为基础,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将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合理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作品加以分解,重新构图创作,引导学生在用心去感悟作品产生共鸣,享受审美的感官乐趣和精神愉悦,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升华,审美感受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中感受创造力的无穷魅力,在不拘一格的思维模式中增长知识,开阔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以审美角度等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摆脱初始的感性思维方式,用创造性思维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推演,以发散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想象、概括,充分展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秀英,王倩莹,张璇,王陶冶.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研究――基于对北京化工大学学生的调查分析[J]. 2013(4).

[2] 应旭.创造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动画专业大学生就业研究 下一篇:浅析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