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6 07:30:4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项具体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回顾这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光辉历程,我和广大同行一样,接受着诸多的挑战、打击、洗礼、醒悟与升华。十年新课改既给了我颇多问题的困惑,也给了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践行着课改纲要的要求,从原来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过分追求数学的学科严密性,转变到现在注重数学教学的育人性:从原来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核心根据地。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和这十年来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感受,本人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要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能力。那么该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信息不但面广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而且更新变化也极其迅速,稍不留心,有用的信息就会从身边溜走、过时。所以,在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报刊杂志上搜寻并整理和利用相关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强调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注有用信息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时候,学生认为“商品利润率”的问题有点难。我并不急于直接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探讨一节课。我结合班上有位学生的父亲下岗了,需要再就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同学们帮助他筹备开店经商。我让大家自主交流,探讨前期准备中需要掌握哪些信息,从哪些渠道去了解,才能保证新店开张的盈利不亏本。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表达各自观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为:开店前可以通过看电视、打电话、到供货商那里调查、到同行店里走访、上网查询等方法,弄清楚成本、售价、销量等方面的信息。具体说来,要开店,首先要了解房租、水电、税额、商品进价、运货费用等成本情况。还要比较同样的商品该在哪里进货最划算,同样的商品在别的店销售的价格以及网上售价如何,才能确定售价。另外,还要摸清消费者对预售商品的需求,估算商品的销售前景。总之,通过这节课,大家都明白要想赚钱,事先搜集、处理和利用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学习也是一样,有的题目可能条件充分,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唯一的正确答案。但是,也有的题目可能条件不全或者信息不明确,这就需要学生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最后解答出这类开放性试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应该多设计这类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搜集和处理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成就学生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收获成功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新知识去更新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相当重要。只有学生具备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根本没有明确地讲解负数的概念,而是通过一节讨论课,让学生自己探讨,归纳总结出负数的概念。我以自己某个月入不敷出的实际情况,把我的收支情况公布给学生,学生们立刻就兴致勃勃地着手分析我的经济情况了。我上月结存300元,当月工资2392元,给孩子买奶粉5听,每听233元,母亲过生日,送贺礼1000元,交水电气费用265元,生活零星开支840元,有位朋友上月向我借了450元,这个月如数归还给我,请同学们帮我算算我口袋里剩余多少钱。这个问题很简单,初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想到把我收入的钱“+”在一起,把我支出的钱“+”在一起,再用收入”-”支出,就算出我究竟剩没剩钱了。也有的同学用黑笔表示我的收入,用红笔表示我的支出,很快就算出了我的“财政赤字”。同学们在这个有趣的计算过程中,轻轻松松地揣摩到了负数的存在,总结出了负数的概念。这种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的新知识让他们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更坚定了他们自己探究获取新知识的决心。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这种训练,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班上的学生总会出现这个问题:上课听懂了,课后不会做题。我知道,这是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欠缺所造成的。要想解决“听得懂,不会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在这方面也从不停息地进行尝试,虽然还没有真正找到精囊妙计,但有个办法还真可谓是“行之有效”的,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出题求解答。

一般情况下,在讲解新知识点之后,教师都会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但是,我往往比较“偷懒”,我总是会要求学生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根据所学的新知识点,开动脑筋,设计题目,由本人首先解答出理想答案。然后再从学生设计的题目里面挑选出四至五道好题,抄在黑板上供大家解答,还要由出题者进行讲评,而我,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补充补充、强调强调,或者是表扬表扬。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挥,基础较差的同学设计得简单点儿,基础较好的同学设计得难一点儿,但中考题的要求都是难易结合的,所以简单题和难题同等重要,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更有信心,更有干劲。另外,同学们在出题时必须思考:问什么,怎么问,该给出什么条件,哪个条件可以推出什么结论,解题人该怎样综合利用这些条件,从而正确作答……在思考中,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很好地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能力的培养既是新课标的实践体现,更是新课标的成效目标。中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试想,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得到了提高,还怕教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吗?

上一篇:让实验打造生态的物理课堂 下一篇:呼吸道疾病无创通气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