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纽带能否应对危机

时间:2022-08-15 11:10:50

传统社会纽带能否应对危机

经济萧条导致社会极端事件,美国社会没有被击垮,靠的是良好的家庭纽带和较高的社会信任。中国经济若危急到那一步,其社会纽带是否有那样牢固?

3月12日,美国阿拉巴马州一名女大学教师,疑因终身教职被校方拒绝而开枪射杀同事,致3死3伤。而就在上周五,一男子驾私人飞机撞入美国国内税务署位于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的一处办公大楼,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剧。据报道,这是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其目的是宣泄对税务部门的不满。

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增大了社会极端事件发生的几率。按照经济史上的一般规律,经济萧条将会对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广泛而且持续的负面影响。所以,美国当前所面临的,不仅仅只是经济困境,更是经济萧条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

一方面,同样是刚刚大学毕业,在1981年经济萧条时期就业的大学生所得的平均薪酬比经济繁荣时期的幸运者们要少1/4。而且,这一收入差距会持续数十年。有数据表明,在毕业17年后,经济萧条期就业的大学生仍然比经济繁荣期就业的少挣10%。

另一方面,经济上的困境使长期失业者更可能酗酒、虐待子女、自我贬低。大量失业也会改变人们的婚姻状况。高失业率地区,结婚率大幅降低,虽然非婚子女的出生率并不低。

但是美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还是稳定的,这是为什么?

诚如美国作家大卫•布鲁克斯所说,减缓经济衰退负面影响的关键是良好的“社会资本”。美国之所以没有被“大萧条”击垮,是因为有牢靠的家庭纽带和较高的社会信任。而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则因为缺乏社会信任而几近崩溃。

由此,大卫•布鲁克斯用他的作品来敦促美国政府尽早形成社会方面的应对之策,弥补社会纽带的缺口。

中国情况又如何呢?

之前,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水深火热中,我们却看到过大陆炒房团赴美“抄底”的消息。今年农历新年期间,又读到“纽约商家喜迎中国千人旅行团”的报道。我不由想起数十年前国人解放欧美、解放亚非拉,救亿万苦难人类于水火之中的宏愿。中国救星的套路,似乎不离不弃,贯彻始终。

就影响程度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似乎是个例外。我们会遇到困难,会有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但我们从来不会有经济衰退或萧条。在全球经济“万马齐喑”的当口,中国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

不过,经济繁荣也好,泡沫也罢,没有谁想要经济大萧条。国人有居安思危的好传统。假如我们的经济遇到极大的困难,试问,中国社会的纽带是否足够牢靠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崩溃?

我的答案是不乐观的。

过去,家庭(家族)关系的黏结固然是中国文化的基调。但在城市化、社会分工和生育制度变革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家庭关系早已破裂。在社会学者眼中,家庭关系仍然可能是一种强势关系,但只是相对于那些更弱的社会关系而言的。

至于社会信任,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社会现状做过一次调查,其结论是:中国在2010年前后是“危机多发期”。而这种危机的源头正是导致社会信任沦丧的“社会断裂”。

正如清华大学孙立平所言,中国这样“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与传统“断裂”外,中国的经济增长成果和社会成员的生活之间,经济增长和社会状况的改善之间,也已经出现了“断裂”――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分别与经济社会发展截然不同的阶段相对应,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进一步探究,“断裂”的形成又与改革和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形成和急剧分化有关,弱势群体缺少获得资源的必要手段,其结果就是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即便在经济景气时都付之阙如的社会信任,更遑论困难时期。共体时艰更是一个传说。面对经济衰退的,将是一个各阶层差距日益扩大、几近断裂的社会。到时候,“重新收拾旧山河”的,还将是政治强权。缺乏坚韧的社会纽带,“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不会仅仅因为经济的现代化而打破。■

上一篇:谁能破局新能源汽车? 下一篇:藏地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