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引导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

时间:2022-08-15 10:57:26

网络舆情引导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

【摘要】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其态度、意见和情绪既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又受到自身网络素养的影响。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反映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影响网络素养的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体现在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起始阶段、扩散阶段和整合阶段。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素养 网络舆情 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的应用中所具备的网络基本操作技能、网络安全意识、信息处理和检索能力、网络道德文明意识和伦理观念及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和创造价值的能力。网络舆情是指民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①。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其态度、意见和情绪既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又受到自身网络素养的影响。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既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又是促进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特点

网络舆情作为网民对于各类公共事务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可以反映出一个群体的网络素养。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易受网络舆论左右。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网络中的各类信息时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方面,受虚假信息等诱发的网络舆情会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能力和辨别力产生消极影响。具体来说,虚假的网络舆情不断地成规模发展,会导致大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或者相信虚假舆情的真实性,引起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比如像“形象类的网络舆情”②,这种信息的虚假性造成的不仅仅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形象上的损害,还会引起大学生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感,影响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最终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另外,大学生因对网络舆情的虚假性认识不足而走极端,易成为恶势力利用的对象,还会受到各种负面舆情的影响,产生低落、埋怨的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会对大学生的信息认知能力产生有益的影响。社会性的网络舆情可以影响到大学生对舆情的良好态度和看法,国家事务性的网络舆情,尤其是一致对外的网络舆情可以激发出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暴走妈妈”事件中,陈玉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彰显了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这种舆情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的是伟大母爱,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又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善意的举动征服了无数人,教育大学生要有爱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见义勇为的良好品质。这些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中传递出的正能量,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中的道德意识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强大的。

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和判断能锻炼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面对各种网络信息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信息的传播。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网上传播的过程当中。

具体来看,大学生通过他人的口述及网上搜索和新闻浏览等方式获取一定的信息资源,从而对网络舆情事件形成最初的了解和认识,而在网上的BBS论坛、博客、QQ空间、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上的跟帖和回帖,会帮助大学生对舆情事件的整个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认识到对此所持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社交软件上出现的一些更加深入的信息,尤其是意见领袖所提供的信息和发表的观点,会刺激大学生对信息进行搜索和证实,有助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锻炼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取要求大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研究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大学生个性鲜明,在虚拟的空间里,喜欢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同时又喜欢评论他人的观点,这种个性上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他们研究和分析自己所获取的舆情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自己的意见和态度,与他人进行讨论,这种互动的跟帖和回帖推动大学生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网络舆情激发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创造性处理能力。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在网络舆情的发展中辩析不同的观点和评价,了解舆情背后更多的信息知识,都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大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创造。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创造能力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大学生面对网络舆情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对策,有助于网络舆情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帮助国家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防止类似的恶性网络舆情事件再度发生。同时,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创新和使用,既有助于语言结构的简约和精炼、语言风格的诙谐和幽默,又有助于更加传神、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用,又会影响到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识字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有着很大的误导。因此,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的创造能力的影响需要辩证地看待,既要鼓励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又要消除不良创新带来的恶果。

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舆情走向

网络舆情酝酿阶段的走向引导。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主要是对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校园事件等小范围之内的议论和传播,人际传播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传播方式。大学生群体通过人际交往和传播,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陈述的同时,会夹杂着各种渲染、夸张的语词、语气和语调,还会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评价加入其中,舆情事件的真实程度也就随之不断地发生着递减的变化,但这一阶段的舆情发展还不成熟,大学生对于事件的看法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事件的反映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可信程度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意见积累加以佐证。同时这一阶段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舆情事件的扩张力达不到,所以比较容易控制。

鉴于此,在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大学生网络素养养成首先是要端正对待信息的态度,绝不能抱有看戏的心态。比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的投毒事件,从最初的酝酿阶段来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议论,比如会支持或反对投毒者、猜测身边的某个同学同样存在投毒倾向、渲染投毒者与被害者之间的恶性关系等等,这些观点会“一传十,十传百”而成为事件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将这些夸大其词的言论止于酝酿阶段,避免事态的扩大。同时,学会对信息真伪进行鉴别,绝不能胡编乱造,对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不盲从、不偏信、不乱下结论,在人际交往中和人际传播中,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而不是信口开河,以讹传讹。

网络舆情起始阶段的走向引导。网络舆情的起始阶段是通过在网络贴吧、BBS论坛、新闻回帖和跟帖、微博、博客等形式下发展起来的,大学生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针对某一焦点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其他人的意见进行跟帖、回帖和评论讨论。这一阶段是一个意见快速集聚,逐渐发展为舆情的阶段,短暂且容易跨越,要想在这一阶段较好地控制舆情的发展态势,需要在大学生的各种自媒体网络传播形式中进行积极引导。

网络舆情的起始阶段开始在网络领域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大学生的跟帖、回帖和评论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向,因此,大学生在这一阶段首先是要能够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用词文明,恰当准确,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可因为文字上的歧义而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其次是能够做到就事论事,不可因为言过其实或者发表过分的标新立异的观点而导致事件的恶性发展;第三是具有言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可因为虚拟的身份而不负责任地发表任何有损国家形象、他人正当利益的言论;第四是跟帖和回帖要把握一个“度”,借助跟帖和回帖将完全偏离事件的观点拽回到事件当中来,并且积极反应事件中的正面效应,传播正能量;第五是针对各种不实言论,要敢于批评指正,具备良好的网络操作技能,通过列数据、发图片、引用等形式揭示客观事实,引导舆论的走向;第六是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他人的观点要准确把握,不可断章取义,歪曲他人观点。通过这些网络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在网络舆情的起始阶段,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引导舆情的走向,保证舆情信息的扩散速度减慢,甚至停止下来。

对网络舆情扩散阶段的走向引导。网络舆情的扩散阶段是在起始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舆情会呈现一种滚雪球的事态不断地向前发展下去,这时候的网络舆情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发表权威言论以影响他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的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普通大学生群体会受到意见领袖的重要影响,因此,加大对大学生群体中意见领袖网络素养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意见领袖的观点,是实现网络舆情在扩散阶段引导的关键。

意见领袖作为网络论坛中的权威人士,他的观点和评价会成为舆情走向的关卡,因此,意见领袖的言论应该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对意见领袖的网络素养要求也会更高一些。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自我发展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来说,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首先应该是有着积极引导舆情走向意识的领袖,意见、情绪和态度要能够主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这种意识是前提。其次是在符合事件事实基础上的言论要有所创新和价值,这种创新和价值是对事件所带来的影响的科学预测和评估,是对自身观点的科学阐述和传播,是对他人意见的正确修订和完善,最终统一为一种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和谐意见和观点,实现意见领袖的价值,这一过程也是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另外,对于广大的普通大学生群体来说,要正确看待意见领袖的观点,不偏激,不迷信,正确的要加以维护和传播,错误的则要加以抵制和修缮。

网络舆情整合阶段的走向引导。网络舆情的整合阶段是网络舆情根据自身的规律慢慢冷却,最终沉寂下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预防的是沉寂下来的网络舆情复发的可能性,因为如果舆情事件对网民的影响深远,关系重大,就会出现阶段性沉寂,在某一时间内,会因为外界诱因的刺激而再次成为舆论热点话题。所以,网络舆情的整合阶段并不是网络舆情的终结阶段,仍然需要大学生网络素养在网络舆情中的积极引导。

在网络舆情的整合阶段,舆情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衰变规律,即“衰是指针对某一具体公共事务的舆情必将走向衰落的趋势,强调的是舆情衰落的必然性;变是指旧舆情的衰落正是新舆情产生的开端,它强调的是舆情衰落的相对性”③。大学生群体在此阶段主要是要遵循网络舆情的衰变规律,正确地认识到这种规律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是科学地把握住新刺激源所带来的信息,衡量信息的价值,而不是刻意地制造事端,引发对旧舆情的再度关注,制造不必要的事件恐慌。另外,网络舆情整合阶段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在新舆情发生时会存在酝酿阶段和起始阶段的特点,但对旧舆情的刺激又会导致旧舆情再度扩散的状况,因此,大学生群体在此阶段需要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适应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能够引导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走向。

结语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针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发表意见、态度和情绪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络素养培育成为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关注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并热衷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但辨别能力低,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网络舆情引导中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网络素养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能够转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能够化极端情绪为平和心态。另一方面,大学生了解了网络素养是如何引导网络舆情的,就可以对自身的素养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从他人的行为、观念中学会培养自身的网络素养,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偏激冲动。

网络舆情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舆情以其迅捷而高效的特点和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异端分子西化、分化我国的企图并没有减弱,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尤其是借助网络平台,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所有这些消极因素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网络舆情的作用下,不断消解着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互动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规范网络舆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分别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舆情视角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TJJX12-023)

【注释】

①③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3页,第312页。

②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8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益广告互动传播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