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8-15 07:22:33

论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 舞蹈与情感息息相关,舞蹈表演如只有夸张的形体,丰富的肢体形态,而缺乏情感就会使舞蹈艺术空洞乏味,无艺术性可言,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舞蹈只有含情于内而显于外,再通过细腻、深刻的动态体现,才可谓是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因此,不管舞者动作多么丰富,技巧多么突出,都不应忽视本身应具之情,唯有融情者才能真正做到舞蹈的情与动作的融合。

关键词: 舞蹈 情感作用 舞蹈教育

一、情对舞蹈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课堂舞蹈教学,既要注意舞蹈语言的直观性和动作性,又要重视舞蹈教学的抒情性、思想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舞蹈教学的实效。舞蹈和抒情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课之舞蹈教学不同于舞蹈专业训练,更重视普及,除了学习常规的基本动作之外,情感的培养也是重要内容。舞蹈艺术的这些功能不是靠理性说教,或是简单的动作形态展示,而是靠舞姿等人体形象的表达展现舞蹈者的意图和理解实现的,传达出舞蹈本身给人的感受和舞蹈者对作品的自身理解,这也是舞蹈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1.对舞蹈动作协调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舞蹈训练中,通过手、眼、身、法、步,以及技巧等手段感受舞蹈形体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肢体的形态美,而教授者要说明和提示学习者舞蹈结合音乐有它自身的情感意义,这种意义附着在肢体的形态美上,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有灵魂的作品,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高。正是由于舞蹈艺术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应注意贯彻形象性、情感性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舞蹈化”、“形象化”、“情感化”,使学生领悟内心的情感如何通过自己的形体展现,如何正确展现,如何让欣赏者领略和意会。这个过程使学习者产生动力,实现了教授者教授的主要意图,客观上更是舞蹈的主要目的,是教与学达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和景,创造性地用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动情”,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对理论提高的重要性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动作的协调不是学习的全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才是舞蹈艺术学习的最终目标。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过程多为动作的模仿和形体的套路,理论学习也只是背下三五个知识点,这不是学习理论基础的初衷。只有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这些理论情感化,才能达到舞蹈学习的最终目的。舞蹈理论缺少了情感的学习,舞蹈理论学习只能是空谈。

一切舞蹈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积累,也就是说舞蹈本来就是人的内心自发而生成的,是情感的作用并产生动力,最后由动作表达出来,此时的舞蹈理论(这里指的是舞蹈训练理论、民族风格理论、肌体形态理论、舞蹈美学等,而非舞蹈史学和相关交叉学科)便理性地总结了舞蹈的产生。可见理论来自于舞蹈,更来自于自身情感本体,所以把握和学习舞蹈理论,其实先要搞清楚舞蹈的初始情感,只有站在最初情感的角度分析表现形态,才能更准确、更有感受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学习过程符合学习规律,能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存在性与实践性。

3.对美育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之前两点的说明,如若在所有舞蹈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情感的体会与认知,其实就是对舞蹈学习者的美育培养。这种美育精神不仅影响着学习者舞蹈心态,而且对人格塑造、性格改变也起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作用。正确的情感体会能使学习者对其他事物触类旁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形成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不正确或是扭曲的美育不但影响专业发展,对学习的厌恶,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把美好的情感赋予舞蹈中,并在其中感受艺术的灵动性。这不但是舞蹈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培养的大方向。

二、情是舞蹈教学中感受不同民族和国家生活习俗的重要方式

如今的舞蹈学习过程已经程式化,训练环节基本已经成型。但是,这些经过加工、提炼和规范而形成的训练系统只是体现了一种舞蹈形式的面貌,不是舞蹈来源的精神所在。只是做到胳膊、腿、腰等肢体做到该做的位置而不是理解舞蹈精神的目的。舞蹈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纯粹的动作模仿,而是艺术形体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的表现。在基础训练和民间民族舞组合,以及成品舞的学习方面,都具有一定民族性和一定历史背景。忽视这一主要内容,就不能体会舞蹈的来源及舞蹈的民族性,对学习者来说只能是机械模仿。因为舞蹈往往是某个民族情感的凝化,是舞蹈来源的最初情感形态。舞蹈课堂教学把“情”包含在内,就是了解了舞蹈的来源,把握了舞蹈的民族特征和舞蹈的主要精神。舞蹈教学脱离了“情”字,那么就只是单纯的动作模仿,是脱离了人性的舞蹈。所以,把握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特性与风格是舞蹈艺术成功的关键。

民族民间舞蹈最典型。因为民间舞本身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劳动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所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这种差异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体现在其舞蹈艺术上,必然有它的一般规律。因此,舞蹈就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或不领会其精神实质。舞蹈艺术“情感”语言的“叙述”是通过形体动态实现的。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求形体会说话,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展现文字难以表达的深层情感含义。在民间舞学习时,如果学生只是一味模仿,看起来常会觉得动作做不到位或是感觉不对,其实根本原因是对这一民族的内在精神把握不够。

民族性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划分标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道理是人们的共识。教授者不能只看中动作模仿的正确与否,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内在的感觉、内在的情绪情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很好地领会其精神所在,舞蹈的表现只能是有点像这个,也有点像那个,甚至什么都不像,失去了它生命的真实。没有了生命力,就不能感染别人,同样也感染不了自己,学习者也就失去了兴趣,跳多了就觉得腻而乏味。在学习以前和在舞蹈之中先体会所学的舞蹈的情绪和那一民族的特点,无疑对学有裨益。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解决了“形”忽视了“情”的民间舞课堂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形”和“情”高度融合才能产生一种在情感和想象、动作和姿态、技术和技巧的相互配合中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舞形象,真正达到学习目的。

三、舞蹈情感是舞蹈创造的源泉

在舞蹈创作中,我们不能忽视舞蹈的抒情性,因为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我们在完成舞蹈动作的同时要考察和探讨舞蹈应表现什么情感,以情感启发动作,以动作传达情感。然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比喻、夸张等展示方式逐渐达到一个想象中的理想境界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以情动人。

在介绍民族特点如热情、率直的性格,剽悍有力等风格韵味时,应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想象体会维吾尔族的热情洒脱和能歌善舞,蒙古族的挺胸昂头和热情奔放,感受两种风格的不同。另外,要很好地运用节奏触发感情。当听到或是步伐上强调节奏时,很容易让人进入状态,自然而然地就把情绪带到舞蹈中。节奏在动作语言表达某种情感时是不容忽视的。如维吾尔族舞中常用的一系列的切分节奏,这种强烈的节奏在舞蹈里面有助于启发与之异质同构的情感,最后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展现出舞蹈的内容。因此,在舞蹈表演中,无论是想象还是创造,都离不开情感作为依托。

舞蹈的创作本身就是有感而发,虚伪做作的东西不但没有生命力,而且没有实际价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首先是舞蹈作品的定位,有了一个中心,有了一个主要思想,按着情感发展的脉络,选择所需的舞蹈动作,进而编配舞蹈肢体形态,这个过程中情感起到了先决条件的作用。通过形体的展现最终是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编舞者的心境与思想,此时情感的作用就是作品的展示目的,所以说舞蹈的情感性是舞蹈编配的动力和来源。

四、结语

总之,从舞蹈的起源、功能、性格、塑造形象、编创、审美等等方面来看,情感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舞蹈教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情感始终在舞蹈艺术的整个过程之中。把握和熟练运用情感的重要性,必然会使舞蹈作品在认识上、思想上、艺术上更成熟,进而对艺术的产生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享受其中。

参考文献:

[1]游惠海.舞蹈[M].北京:舞蹈杂志社出版,2003.

[2]张缤.舞蹈教学审美功效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3]刘梦妮.谈舞蹈教学音乐感的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4]曹春莉,卢贵忠.非专业类大学生舞蹈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5]刘影.舞蹈艺术编创漫谈[J].艺海,2008(04).

[6]李绘,李媛.关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探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9).

上一篇:“动起来”是高效课堂的标志 下一篇:试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拓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