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拓展服务的具体模式

时间:2022-05-25 10:10:51

试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拓展服务的具体模式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和具体体现,并对图书馆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具体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馆员 读者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并积极拓展服务,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1.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图书馆以人为本,应该以读者和馆员为本,确立以他们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上级管理者对馆员的管理;二是馆员对读者的管理。其中上级管理者对馆员的管理是指以全心全意依靠馆员为管理理念,以开发馆员的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为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尊重人,重视员工的合理需要为管理的宗旨,将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馆员对读者的管理是指馆员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和指导,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从开馆时间到馆藏布局,从服务态度到服务内容,都要谋求读者需求的最大满足。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员都应该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而图书馆管理者不仅要有读者第一的思想,还要有馆员第一的思想。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馆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二者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就是让所有文献资料为读者利用或利用率更高,这也是在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实质。

2.图书馆对员工实行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2.1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有效的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驱使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就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馆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好体现。具体来说,第一,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考勤、考核、奖惩、监督机制。要按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一套良性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个别人说了算的不公正做法。第三,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第四,实行民主化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订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2要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图书馆馆员从事的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工作,但过去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馆员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往往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激发人的激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要求。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馆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要以人为本地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工作计划,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发展空间,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2.3要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图书馆馆员的“奉献”精神上,应该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激发潜能为主,把提高馆员的素质、规范馆员的行为、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创造精神放在首位。应想方设法地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措施,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4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的一种潜在的说服力,能够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地满足,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3.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基本服务理念,建立健全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3.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3.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原则,强化服务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延长开放时间。

延长开放时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普遍需求,也是落实以读者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在图书馆使用上与图书馆开放时间上产生冲突这一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馆员的班次和作息时间,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作用,确保图书馆每天从8:00到22:00不间断开放。

3.4坚持超值服务。

采编部通过书商为读者开展图书代购服务,对读者急需的热门书随到随编,及时加工上架;阅览部为读者提供方便廉价的自助式复印服务,解决报刊不外借带来的使用上的不便;流通部满足毕业生论文写作和寒暑假读者希望增加借书时限的愿望;技术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导航、科技查新服务,为读者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访问平台,解决读者查找数据资源的技术障碍。

3.5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大部分工作都是直接与读者打交道的,为了让大学生读者热爱图书馆、向往图书馆,同时又让他们理解图书馆,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成立“读者俱乐部”、招聘“图书馆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自觉以图书馆为家、以读书为乐。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内涵正在不断变化、不断趋于完善,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关注,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笔者相信,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参考文献;

[1]欧阳彩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2010(2).

[2]柳夏.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拓展服务的实践进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

[3]景海燕.拓展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

[4]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4.

[5]要红.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工作,2006(3):10-12.

[6]鲁慧明.浅议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6):177.

[7]王爱莲.浅谈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与服务[J].贵图学刊,2007(1):61.

[8]殷黎.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理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3):32-33.

上一篇:论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