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状况思考建议

时间:2022-08-15 05:45:43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状况思考建议

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指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律己的意识。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党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关键在各级领导。现在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问题主要出在某些执掌着各种国家权力的领导干部身上。一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办事情总是从利己观点出发,不考虑符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了获得个人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去做,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权代法,权大于法,领导说了算的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使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力,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 领导干部具备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具有法律意识不仅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保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强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本部门、本行业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都将产生积极而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

(一)领导干部具备法律意识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倡效率、崇公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是严格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运行的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它市场经济一样,其自主、平等、诚信、自负盈亏等属性,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我国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法律是重要的调控手段。只有有了健全的而且有效得到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社会保障法律和制裁犯罪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否则,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倾向就会滋生蔓延,如投机倒把、坑蒙诈骗、假冒伪劣,直至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也需要按国际经贸和民商事领域的贯例和通行规则办事。完全可以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客观需要,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国际经济接轨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转轨处于关键时刻的今天,为了堵塞不法之徒可以利用法律漏洞,杜绝权力进入市场,权钱交易现象得以滋生的条件,防止计划经济的弊端和市场经济的消极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则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而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和带动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而且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领导干部具备法律意识是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因而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政策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还要有高深的法律素养。在新的挑战面前,领导干部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就难以胜任领导工作,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现实,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适应时展的需要。

(三)领导干部具备法律意识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履行好领导职责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动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种种思潮激烈碰撞,不同认识竞相反映,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的制高点,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他们在政治上对我搞颠覆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西化、分化。从国内形势看,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入世”和西部大开发两大新的战略任务的启动,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法治环境。因此,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最具稳定性、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动,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具有权威性,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它具有科学性,反映规律;它规范明确,具有普遍约束力。由此可见,法律是保持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的前提。领导干部是实现法治的关键。深厚的法律功底是新形势新任务履行领导职责的基础。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才能把握形势,驾驭复杂局面,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只有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也只有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

二、对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的具体要求

领导干部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这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在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法律首先是社会统治的工具。谁最应当掌握并充分运用这个工具,当然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法律手段,主要体现为:

(一)决策中要有法律意识

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决策,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顺利发展。既然市场经济运行必须遵循法制的轨道,那么,依法决策,应成为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熟悉和正确地运用同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新时期胜任领导职责所必备的素质。

(二)思维方式要有法律意识

领导干部应具有高层次的法制思想即“以法治国”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思维方 式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特别是在实际工作当中,确定到每一个主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果,社会效果,还要考虑法律效果。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思维方式中去。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要有法律意识,不只是法律原则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统治的策略。只要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上有法制意识,就能自觉地养成严格执法的行为,这样,就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果,并有助于法制权威的真正树立。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对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实现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途径,是对人民意志的尊重,同时,也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法制根本要求的法制观念、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行为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方式有了法律意识。

(三)具体管理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

无论是实施宏观管理,还是组织和领导具体的管理活动,都必须依靠自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纯熟掌握,对法律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领导工作的能力。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按法律程序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而且处理结果有法律依据,能以法服众,以法说话,以法育人,把法律意识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样就能很好地领导经济工作,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领导者的行为要纳入依法监督的轨道

权力是需要监督的,没有监督的权力,就象脱疆的野马,必然产生腐败和罪恶。这是人类历史证明了的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头上没有法律之剑,把法律放到一边,手中的权力不受到任何制约,滥用权力,小则犯错误、犯罪,大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象、、、等一批曾经煊赫一时,炙手可热的高官显贵就是明显的例证,从这些落入法网的腐败分子身上,给了我们一个权力监督的警示。因此,把领导者的行为严格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纳入依法监督的轨道,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得以实施的关键。一个具有法律意识的领导干部,就应该有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意识,如遵守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追究制度等,这也是实现制约权力滥用与遏制腐败的具体体现。现代法制是以法律对权力的控制、约束与规制为其逻辑起点的。没有对权力的一种制度化的理性约束与驾驭就很难有法制化。因此法治监督的核心是控权,领导干部应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和生活的透明度。一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摆正位置,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最大限度地把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公之于众,让下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了解他们工作的全貌。三是尽可能地把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状况向社会公开,以便监督机构和人民群众对其生活圈、社交圈加以监督。四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坚持“三讲”,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解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权力观等方面存在的认识问题。

三、提高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领导干部处于党和国家各个层次的领导岗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领导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带头守法,依法办事,在干部群众中影响重大。因此,领导干部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来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运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把市场运行纳入规范和法制的轨道,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领导干部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制理论

学法、知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认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是新时期领导干部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应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进行领导,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用政策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做法,克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错误做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作用。没有法制观念就难以领导和发展市场经济,自然谈不上合格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既是适应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的需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统一和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法制精神、法制观念、法制理论的培育,打好法律知识功底。

(二)注重法治观念的更新

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依法治国,必须肃清不适合现实情况的传统观念和陈旧理论特别是人治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树立法治意识,使新的法制观念、法制思想在领导干部的头脑中扎下根来。所谓新的法治观念,就是依法治理国家、经济、社会的观念。由于我们的国家有很长的封建社会历史,由于我们过去实行了多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我们过去有长期按领导人意见办事的习惯和作风,以致有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要树立新的法制观念。(1)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由于法律是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国家意志的体现,理应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都无条件遵守。因为遵从法律,就是遵从人民的意志,遵从党的意志,遵从国家的意志。(2)法大于权。就是说,我们国家的任何权力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就是大于权,而不是权大于法。任何人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说,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权利平等、义务平等、违法受追究平等。任何人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权,都必须受制于法。

(三)注重法制的宣传教育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执法环境的重要因素。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卓有成效地实施了“一五”、“二五”、“三五”“四五”普法规划,这种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对增强全民法律意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社会成员对法律或法制已经 不满足从形式上加以接受,而更主要从内容上、从法律实施的效果上评价法律法制,较之以前,对法律或法制的态度要审慎得多,理智得多。这就不仅要求在内容上能够更广泛地反映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同时也要求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有所变化。尤其是要把法制宣传、法制教育落实到一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体观念意识培养之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而且,这种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有效方法。

(四)在实践中注重改进工作方法

由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作祟,人治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少数领导干部的脑海中并不自觉地发生影响。在报告中讲法治,而在实际工作中又不自觉地搞人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可以失信于民,可以毁掉我们辛辛苦苦领导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改进工作方式,要努力把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推动工作转移到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并举推动工作上来,特别是突出法律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

(五)增强法律意识锻炼,提高法律素养

要执好法,维护好法律秩序,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的锻炼,提高法律素养。一是要有很好的政治觉悟和品德素质,要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和有以身殉法的精神,要勤于学法,随时讲法,灵活用法,严格执法,自觉守法。二是要系统地掌握法律体系,并能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树立对人民的权利切实保护的观念,社会主义是最讲公平,最讲权利,最保护人民权利的,把保护人民的权利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中去。四是破除以崇尚权力为导向的政治体制对法治观念的影响,注重在以法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塑造、倡扬法治精神。五是注重法律信仰的培育。法律信仰是人们对现行法制所持的一种尊重、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领导干部要树立为法献身的精神,在心目中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权威,对宪法和法律有坚定的信仰。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具备法律意识,是适应市场经济、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具有理论武装、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履行好领导职责的迫切需求。领导干部具备法律意识,无论在决策中,还是在思维方式中,以及具体管理工作中都应有所体现,同时还应具备将自身的行为纳入依法监督的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方式去处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注重法制观念的更新,加强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底蕴,注重法律的宣传教育,而且在实践中注重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执法,从而真正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 下一篇:民事执行案件中优先权适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