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板企业IPO盈余管理及其业绩研究

时间:2022-08-15 12:56:28

我国中小板企业IPO盈余管理及其业绩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板在2005年在主板市场挂牌交易,和创业板市场及新三板市场一起形成完备的证券市场结构。相对主板市场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资本具有规模小、信誉度低以及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国家在制度上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有着前三年持续盈利的要求,企业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来达到上市标准并提高融资规模和股价,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很可能造成企业成长性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评价模型,对研究我国中小板盈余管理状况和企业未来业绩进行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板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一、引言

盈余管理指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利用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和构建关联交易等方式,来调整对外部公布的企业收益情况,以达到获得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的目的。合理的盈余管理严格遵循会计政策和准则,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提高其成长性。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成长性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中小企业指较行业内大型公司而言,在员工数量、资本结构和企业规模上较小的企业。他是我国经济体系的基础,在推动科技创新进步、安置劳动力就业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方面有着重要地位。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经证监会批复,在深交所主板市场正式挂牌成立。目的在于解决公司融资困难、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为创业板市场推行进行引领。

证监会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中小板上市公司需要达到“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盈利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理论上获得ipo资格的公司应有着良好的资本结构和更高的信用评价,通过上市融入更多资本以提高企业成长性,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财务状况。但根据公司上市后年报,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率较上市前有着明显的下行趋势,使得投资者权益受损。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从数据完整性和实效性角度出发,本文选取2012年首发上市的共55家中小企业板公司为样本,为了实证研究能得到公司上市前后更全面的盈余管理分析结果,以2012年为基期,并包含上市前两年和后两年为估算期。即2012年为第T年,2010、2011、2013分别为第T-2年、T-1年、T+1年。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和数据较特殊的金融保险行业,以及被ST、暂停上市和停牌的企业。最终样本数量达到272个。

三、模型构建

(一)公式理论

依据参考文献,采用修正的Jones-CFO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来计算应计盈余管理幅度,模型如下:

(二)变量说明

因变量:企业净利润(NP)可分为应计利润(TA)和现金净流量(CFO),因为现金净流量无法操纵,假设其不受盈余管理的影响,而总应计利润由非可操纵应计利润(NDA)和可操纵应计利润(DA)组成,所以本文以可操纵性利润为因变量对盈余管理幅度进行计量。

自变量:本文采用影响企业应计利润的销售收入变动量、应收账款变动量、固定资产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等指标,分别除以公司总资产额作为因变量,以排除不同资产规模对计量数据的干扰。

三、实证流程与结果分析

(一)计量流程

模型主要通过被解释变量DA(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企业上市前后的盈余管理幅度,而操纵性应计利润DA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的和组成总应计利润TA。TA可从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求出,NDA可对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求得,具体如下:

根据企业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公司总应计利润为净利润与销售现金流的差值,即TA=NP-CFO。将获得的TA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代入(1)式,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估算出参数1、2、3和常数。

将估算出的参数代入(2)中,计算出不同公司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运用EXCEL计算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代入(3)式计算出判断盈余管理幅度的指标操纵性应计利润DA。

(二)回归分析:

对2012年中小板上市的55家企业上市当年,上市前两年即2010和2011年以及上市后一年2013年的数据剔除异常指标后,用sps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数据拟合度如表1-2所示.调整后的R平方大于10%,F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线性关系成立。

(三)结果分析

由表3-3可知:

1.企业固定资产(PPE)和经营现金流(CFO)系数为负,主营业收入变化(REV)系数为正,即应计利润与PPE、CFO负相关与REV正相关。

2.各年度可操控应计利润DA为均为正且上市前两年和上市当年其均值大于上市后一年,说明中小板企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在上市当年2012年企业盈余管理幅度最大,上市后受监管层限制逐渐降低。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国上市制度对公司盈利能力和营业收入都有着硬性的规定,一些中小企业财务上达不到上市指标,又迫切需要资金促进公司经营提升,往往会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操作。通过分配计入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现金流等会计方法提升上市前的利润率,上市审核通过后几年,为了平滑以前年度增加的利润而调减当年盈余。形成了企业经营业绩较上市前明显下滑,使得股价下跌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失。

(二)建议

1.上市标准分类执行

中小企业面对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的瓶颈,迫切需要在证券市场上获取动力。而上市标准硬性的盈利性要求,往往促使企业调整上市前利润和营业收入来获取上市资格。为了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投资者权益,我们可以分类制定执行上市指标。例如对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盈利能力建立多层次标准,同时将企业整个经营期的成长性作为指标。

2.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政策

证券管理部门和投资者以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对企业上市资格和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应达到:1、对申请上市的公司上市前后每个季度对外公布经事务所审核的财务报表和现金流;2、针对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定期审查,一旦发现关联方交易和虚增盈余等情况,停止其上市审批。

参考文献:

[1]孙威,郝洪.IPO盈余管理程度与长期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

[2]胡永平,罗建科.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方法行业差异性考察[J].财会月刊,2010,7.

上一篇:准中1区块低渗油藏高含水成因机理分析 下一篇:试析地质环境对桥梁桩基施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