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复习现代文

时间:2022-08-14 12:15:00

怎样复习现代文

摘 要: 文章认为,现代文阅读,可以先从理清段落层次入手,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表达方式,进而领会写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复习 段落层次 关键语句 表达方式

现代文在每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比例都不少于三分之二,尽管白话文容易读懂,但学生要真正达到教学要求,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不经过认真、深入的复习和适度有效的基本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要想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必须了解现代文阅读的要领和方法。

现代文阅读,可以先从理清段落层次入手,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表达方式,从而领会写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一、理清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顺序,是作者的思想进程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层次,就能理解其内在联系,以及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例如《苏州园林》,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叙述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总说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第二段分别说明苏州园林的各个特征,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段中按照由局部到细部的顺序,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条理十分清楚;第三段用寥寥数语作结,对苏州园林的介绍留有余地,引人回味它的图画美,并产生一游苏州园林的愿望。由此可见,文章首先提出总纲,接着说明总体上的思想,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项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介绍,并捎带谈到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文章严丝合缝。全文的“纲”抓住了,文章的布局清楚了,掌握了作者表达思想的顺序,这样,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理解了。

怎样划分全文的段落?一般记叙文可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或按照内容性质的分类来划分,议论文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按照论述的线索,或按照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来划分,说明文可以按照先提说明对象,再按照说明对象本身的条理来划分,或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来划分;小说可按照情节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划分层次,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阅读文章不能只停留在知道全文分几个段落,还要深入到段落层次,特别是重要语段。

划分段落出的层次,依据凡是相对独立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部分就可分为一层的原则,要注意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的分界处,这个分解处一般就是前后层次的界限。例如《关于写文章》第四节,论述了写文章是使思想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第一、二句讲一种思想在自己头脑里时,或把它说出来让人听懂时,都不能算真正明确。第三句“写成文章,这就是更进一步了”。显然开始讲另一种情况,应当算第二层。第五句“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讲写好文章与写成文章也不是一个意思,这里又转到另一个内容,应当算第三层。

有些语段,层与层之间往往有明显的表示过渡的语句作标志,抓住这些语言标志,有助于分清层次。有的语段常常用扼要的提示句把这段的中心点出来或将讲的对象、范围指出来,找到这种提示句,不仅有助于理清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对把握层次也有好处。这类提示句的位置可在段首,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八自然段可分两层,从内容上看是先总后分。开头的提示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这一段的中心,是第一层。这类提示句也可在段尾,如《人类的语言》,第二自然段分为三个层次,最后的提示语“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所办不到的。”是这一语段的结语,是第三层次。

二、抓住关键语句

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构成的,词语和句子对文章来说就像选房盖楼的砖瓦。关键词句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穴位”,弄清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有助于领略文章的神韵。

(一)理解词语的作用。除了要理解它的基本词义外,还要联系词语所在的具体文句,联系与它前后照应的词语,甚至要联系文章的内容,确定它在句中的特定含义,体会其准确、生动的表达效果。如《七根火柴》中有这样几句话:“‘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呵!’他使劲地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到。他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妄想”这个词有两个义项:(1)狂妄的打算;(2)不能实现的打算。结合具体语句,这里应该选第二个义项。

有的词语带有特殊的感彩,阅读时要注意分析。如《藤野先生》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当漂亮讲,本是褒义词,鲁迅先生在这里用以形容那些附庸风雅、弄姿作态、不思进取的“清国留学生”,目的是揭示他们的丑恶灵魂。褒义反用,有讽刺意味,比直接用“丑陋”更有情趣。

以上讲的是实词。其实,虚词不虚,特别是副词,它们在句中的表达作用不可低估。如《“友邦惊诧”论》中写道:“只要是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从具体语言环境看,“略”与“都”照应,强调任何人都知道,有讽刺意味,“单”与“束手无策”照应,刻画出南京政府苦苦哀求国联的丑态。“正”和“是一伙”照应,揭露了国联的真面目。不用这些副词,论述就欠周密,感彩也大为逊色。又如《中国石拱桥》中有这么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以来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一词是副词,表示对旅人桥建成年代的大略估计,“可能”在句中也是副词,有“也许”、“或许”的意思,表示对旅人桥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的一种估计。作者在既有充分根据又防止说过头话时,用“大约”“可能”限制后面的词语,准确说明旅人桥的悠久历史。没有这些副词,表达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二)理解句子的作用。弄清关键性句子的含义,对理解课文有直接关系。如《二六七号牢房》中开头写道:“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这个,我很熟悉。庞克拉茨监狱这间松木地板的牢房里这段距离,我用脚步量了不知多少遍。”乍看,相当平淡,容易忽视,其实意味深长。它反映“我”长期被囚禁在二六七号牢房,表现了牢房的狭小、生活的单调窒息,表达了“我”对德国法西斯残忍手段的愤懑和憎恨的感情。

除了理解句意外,还要注意句式的运用。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可以丰富文章的语言特色,起强化作用。如《生物的“睡眠”》中:“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缓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上一顿。”这里采用拟人句式,逼真地写出了蜗牛的形态:外形逼真、动作逼真、情态逼真。有的文章用了变化的句式,如《白杨礼赞》中有两句:“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比较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第一句用了远指,还用了肯定句式;第二句用了近指,用了否定句式。“决不是”,由远到近,从“实在是”到“决不是”,映现出作者对白杨树赞美的力度在增强。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用两个反问句回答第一个设问句,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抒发强烈感受,唤起读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

(三)理解句组的作用。要把握句组,必须搞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把握。如《松鼠》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面容肢体(第一句),尾巴的形状和功能(第二句)来说明它的“漂亮”,这两句组成一个句组。搞清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除了搞清句间的关系外,还要注意句与句的顺序。既然句组中各个句子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就不能随意颠倒。如《松树的风格》第十一自然段的:“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向松树那样……;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句式相似,但不能调换。第一句讲要像松树那样,不管怎样恶劣的环境都能生长,第二句讲松树的品质,要有奉献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正是作者看到松树永不屈服于任何恶劣环境,才联想到那种精神。如前后次序颠倒,就不符合文章托物言志的思路了。

此外,还要注意标点的作用。标点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无声的语言,有的标点耐人寻味,引起读者想象;有的标点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我们要仔细揣摩他的表达功能。《温馨的风》多处运用省略号,如:“她转过头来,仍举着伞,对我笑笑,示意我上车;我上来了,她却仍留在站台上,微笑着目送我……”这个省略号一是表现“她”的微笑一直浮现在作者面前,助人为乐的事显得格外珍贵;二是让人想象“她”在用眼睛诉说这是她应该做的事,她一定还会去帮助别人,她的心灵多么美好。这里用省略号,原句的表现力被增强了,丰富了。

三、掌握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是显示文体特征的重要因素。各种表达方式都有其“个性”和独特的功能。对每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做具体分析,找出其特点,从而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里着重说说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以说明为主,但说明中也夹有抒情。如第七自然段的“当你看到那细致精巧、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的时候,你会为这小小的蚕所创造的奇迹发出赞叹,而它们却只是默默无闻地辛苦一辈子,并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类作出了出色的贡献。”热情赞颂了蚕的巨大贡献和献身精神,使读者深受感染和启迪。又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以议论为主,但也不排斥描写,如第三自然段,作者论述的是:“要攀登科学的顶峰,应该先通晓科学的初步知识”。而有的人前面的东西没有领会,就去搞后面的,并企图掩饰知识上的缺陷。对此,作者指出:“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也是要不得的。”并用了描写:“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多么悦目,它是必然要破裂的,你们除了惭愧以外,将一无所得”。“肥皂泡的色彩”、“悦目”,但是必然要破裂,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令人信服:要避免肥皂泡的下场,就得接受作者的告诫,“要循序渐进”。描写配合议论,比单一的议论更容易让人接受作者的观点。总之,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常见的,它们有主有从,分工不分家,都是为表现思想内容服务的。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或同一文体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写童年生活,题材相同,但取材不同。前者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所以集中选择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而后者表现的是与农民孩子的淳朴友谊,所以集中选择了“我”与农民孩子看“社戏”过程中的材料。这两篇文章选材不同,是因为写作目的的不同。又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友邦惊诧”论》,都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有感而发的,但写法不同。前者的议论建立在一个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有助于主题的开掘,因而作者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方式。后者的事件紧迫感强,政治色彩浓烈,作者既要痛快淋漓地驳斥反动派对学生的污蔑,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用心,又要赞美广大学生的正义的爱国的行动,所以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这两篇课文运用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思想内容决定的。同一文体,可以有不同的选材,不同的写法。作这样的比较,我们能拓宽视野,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多进行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学生不仅能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而且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现代文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讲究方法,注重积累。当然,每位学生都应针对自己的情况,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在方法上有所选择。这样,一定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及创新特... 下一篇:同光新政与晚清教育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