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 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12 10:46:53

培养良好习惯 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活动单导学;合作小组;讨论;思

考;倾听;交流;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41—01

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但学生都是各说各的,缺乏互相配合、独立思考、尊重他人意见等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在“活动单导学”中讨论的实效性呢?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观点,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代表学生可以不用动脑筋,它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讨论,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长期“受教”习惯的影响,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知从何处想,更不知从何处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耐心扶助,注意思路、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门艺术,其不在于耳力所及,而在于用心灵去聆听。在“活动单导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专心。倾听别人发言时,要坐姿端正,专心听讲。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专心听别人讲话,是给予别人最好的赞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要集中注意力去听他人发言,及时记录他人陈述的要点。倾听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发出“嗯”“哦”等应答声,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以激起对方继续讲话的兴趣。

2.耐心。耐心倾听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听别人发言时,要安静耐心地听完,要把别人表达的意思听懂,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话语,或者武断地禁止他人发言。这样不但不尊重别人,而且还会错失许多独特的想法。

3.细心。善思和善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想法后,才能对别人的想法做出全面的思考。

三、培养学生有效交流的习惯

1.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这种“说”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在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笔者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常常采取按顺序发言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克服小组讨论中由个别组员一手包办的现象,又可以使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2.养成良好的包容习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观点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培养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首先,要注重学生课前自学。“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原则就是先学后教,也就是注重学生的自学。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将活动单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相关知识有一个预先的了解,对活动单上的问题预先思考,甚至课前跟同学提前讨论。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上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的讨论效率。其次,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讨论的核心,课堂讨论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讨论问题设计得好坏是讨论能否有效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的问题应该紧扣教材,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便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促进学生良好的讨论习惯的养成,才能构建“活动单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纵横联合 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