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课堂语言的培养

时间:2022-02-16 03:59:34

浅谈学生课堂语言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物的数量关系,往往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课堂常常出现“问而不答”、“答非所问”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注意留给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的时间和机会。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下面是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积极引导――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平时课堂上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积极引导示范,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也学会怎样有条理地表达,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如教学低年级“一棵梨树上还剩6个梨,已经摘下了9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梨?”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梨,教师可以边板书题目,边用数学语言分析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把已采的9个和树上还剩的6个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已采和“还剩 ”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检查对错。开始个别学生说不完整的,教师要不厌其烦积极引导示范,让学生再学着表达,逐步形成使用准确数学语言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理解数学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较弱。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必须以必要的形象操作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本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能为操作而操作,也不是一种“装饰”,而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一课中,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下面展示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情景,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根据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例如,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说明十位上数字是2,个位数是0,这个数是20;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说明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是1,这个数就是11。另外一名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三种答案综合起来,表的左边是所用的圆片数,右边是摆出的三个数。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考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摆出什么数。接下来,小精灵提出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实际摆一摆,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补充完整。最后,学生不用摆,说出用9个能表示哪些数。这就要求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

三、创设情境――应用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刚走出无拘无束的幼儿园生活,他们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自己,可又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若能适时引导,将能发掘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学中我经常想方设法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通过各种策略,促使学生想说话,会说话。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数学语言,熟练掌握数学语言。

如:在教学“第几”时,教师出示买票画面,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说:①看到了有人在买票。②看到了一共有5个人。③有小朋友、有警察叔叔等。)让学生充分说好图意后,教师再让学生观察,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是第几?让小朋友来说一说。然后教师显示红衣服阿姨买好票离开后的队伍,让学生再次说一说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说:阿姨走了,队伍往前移动了。)师问:这时的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又是第几呢?让学生体会到队伍变化后,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一共有5个人,以及每个人的位置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还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生活道理?引导学生明白,买票时要排队,要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

又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提供的情景是买气球、套圈游戏、捉迷藏、丢手绢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场景,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观察、描述上述情景,并提出问题。

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2、投了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

从这一课例可以看出,教材提供鲜活生动的场景后,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为学生创设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关注每一个新知识的获取,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充分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总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能够达到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与逻辑性。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这一重要任务,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关系论 下一篇: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